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总理视察北京印染厂时,题写了一句话:“落实改革,搞活企业,关键是选拔人才。”这句话非常重要。有了好的政策,挑选执行政策的干部就成为头等重要的事。不然,一切都落空。北京印染厂就是因为有了一名富有弃拓精神、勇于负责的厂长——徐孝纯,又起用了一批锐意革新的能人,工厂面貌大变。我们的国家是有人才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取得成果,重要的是把一批能人推到领导岗位上去,支持他们大胆放手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前一时期,报刊上宣传要敢于起用有缺点有错误的人,甚至有些同志认为不论其人贤能与否,凡能将经济搞上去、能提高效益都是开拓性的人才,都应提拔重用.这意见值得斟酌.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辩证唯物主义者看问题最主要的特点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用人问题上,对有缺点和有错误的人尤其需要具体分析,分清其所谓“错误”的事实是否错误;是错误,错误的性质及其程度怎样,然后决定起用与否.  相似文献   

3.
姚琳 《侨园》2022,(Z1):117-118
<正>自从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层次的交往日渐频繁,紧密构建起了“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特别是通关政策简化便利后,中国与法国的贸易往来增长显著。中法贸易往来日渐频繁,国际之间交流增多,对商务法语翻译人才需求量也持续增加。商务法语翻译人才是中法贸易的基础保障,为了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宋斌  代群 《瞭望》2006,(29)
平均每千名毕业生出一名“两院”院士,“科大现象”令人深思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科大)的信息令人刮目相看:建校48年来,这所高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尖端科技创新人才,平均大约每千名毕业生中出现一名院士和七百多名硕士、博士。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认为,科大“高效培养尖端创新人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学、研究所的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二是保持适度规模,办精品大学,施英才教育;三是注重培育大学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12):36-39,44
甘肃省兰州市现有各类人才40余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300多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人才近3000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5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才近12万人,中、高级人才12万余人。有“两院”院士13名,市属人才中,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国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60名。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国家,一提到起用人才,人们就会想到伯乐。好象没有伯乐,人才就出不来。于是,每当出现埋没人才的事,人们就感叹;伯乐太少了!这种单纯寄希望于某一个人来发现人才的观念,近几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苏南农民的头脑中变了。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正在中西部地区推介湖北省创新农村教师人才工作机制的做法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对《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近年湖北省相继推出了三项计划,创新农村教师人才工作机制:一是以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载体,创新农村学校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二是以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为载体,创新农村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机制,三是以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载体,创新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交流机制。输血工程创新补充机制2004年开始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湖北省通过政策引导,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乡镇中学任教(简称资教生),服务期为三年。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中国的翻译界实在热闹。一方面人才叠出,新译惊人,甚至有人发起成立“中国青年翻译家协会”;另一方面则是饱学之士和老前辈们的善意批评,也有不屑、指责甚至恼火。批评者云:“中国译协才只叫个‘翻译工作者协会’,你们才译了几本书就闹腾着成‘家’了。”而巴金这样的大家则在自己的译作上赫然标明“巴金试译”,其自谦本身不啻是对狂妄自傲者的鞭策,或许还有他自己想不到、别人却感觉到的讽刺。 当然,既吃翻译这碗饭,就该有成“家”的野心,更该用“家”的尺度严格律己。  相似文献   

9.
咬文嚼字     
这一回咬文嚼字,是希望今后慎用“闹事”两个字,少用或者不用;一定要用,也要用得其当。最近读到一篇史料(1月15日《南方周末》“解密”版),是中共中央在1986年就已批复湖北省委同意彻底平反的“汉阳事件”的真相。这个“汉阳事件”发生在1957年6月12日至13日的汉阳一中,同年9月宣布处理结果,以“反革命暴乱罪”判处王建国等3人死刑,对9名教员和1名学生分别判处2至15年有期徒刑,将3名教师送去劳动教养,给3名教师戴上“坏分子”帽子,另有11名教职员和10名县直机关、政法机关干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改革的决定》第九条提出:“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邓小平同志在《决定》通过后的  相似文献   

11.
实现领导班子的“四化”,起用一代新人,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但是,由于“左”的影响没有彻底清除,种种旧的框框没有打破,一代新人的崛起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支持一代新人的崛起?本文作者谈了许多发人深思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津河 《民主》1998,(11)
天津统计职专算不上赫赫有名的学校,可今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有一位就出自这里。她叫张金英,民进会员,今年33岁。她从教11年,曾先后被评为区级师德楷模,市级“三育人”十佳教师标兵,市十佳青年教师和劳动模范、天津市“八五”、“九五”立功奖章获得者。今年教师节前夕,又被评为全国十杰中小学教临。 (一) 在常人看来,张金英不该当教师。1987年她从财院统计系毕业,当时经济类人才是社会急需人才,张金英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最宝贵的莫过于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而人才则是人群中的精华,他们懂政治、懂科学、懂管理、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能使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和利用,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没有人才,或者不能发掘和起用人才,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甚至还可能导致经济落后和衰败。邓小平同志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  相似文献   

14.
湖北襄樊市委组织部黄进:市场经济时代,人才是被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来使用的。商品都有保质期,人才的价值也是有时间因素限制的,其实用效能和价值潜能只有在“保质期”即最佳使用周期内才能全面展现、深度释放。当前忽视人才 “保质期”而导致人才资源浪费的情形很多。有的企业,人才从发现到启用,从有名无实的“骨干”到名至实归的经理或总工,要一级一级地熬,黑头发熬成了白头发,人才超过了“保质期”,才算是 “成熟” 了,才被提拔重用。这种人才浪费在党政机关里就更为严重,年富力强时没有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机会,等到年资俱…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忧虑我国的农业:缺乏热爱农业的人才。 其实不。这里有一个:蒋明义。据报载这个“翻译了一篇几万字的专业综述,并有四篇论文即将在全国性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农学硕士,“为了专业,为了农业,愿到天涯海角”,“对工作单位无任何奢求”,“无任何附加条件”。 然而,这么低的要求,这么可  相似文献   

16.
她的不少同学已成了名教授、名学者、名翻译,而她却在资料室的“冷板凳”上一坐就是34年。她甘于寂寞却绝不甘于碌碌无为,终于“坐”出一个国内一流的资料室。 冈晋麟,女,60岁,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情报资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发掘和培养“T”型人才。所谓“T”型人才,横杠“-”指博,竖杠“|”指深,即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博的管理知识的人才。美国对一千三百多名科学家做了五年调查,发现卓有成效者,多系“T”型人才。苏联、日本也都在积极培养“T”型人才。在人们的意念中,“T”型人才一般是指企业的科技、管理干部而言。其实,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政工干部也应当成为既精通思想政治工作本行专业,又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的“T”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启动后,省市确定新区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结合产业规划,研究制定《兰州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333”人才引育计划,即:5年内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30名以上;引进和培育掌握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300名以上;引进和培育高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目前,兰州新区智库建设已全面启动。今年7月27日,首批64名专家走马上任,为新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兰州新区创新选人用人模式,采取任职、借调、挂职、聘用等相结合的办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面上为新区引进急需人才,有力助推了新区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顾育豹 《侨园》2002,(1):44-45
在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经国家人事部与联合国秘书处商定,2002年2月将在中国举办第三次联合国国家竞争考试,招聘联合国国际职员。设在中国多年的“联合国译员培训部”,现易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是国内唯一专门培养高级翻译人才的学院,曾为联合国输送多批优秀国际职员。目前,国内唯一的“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也已由该院推出。该考试面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4,(46)
从事创新的事业,需要有魄力有胆识,特别是用人的魄力,用人的胆识。识,这里指的是识人,即善于发现人才,胆,就是对于优秀人才要敢于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力排众议,破格提拔,放手使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第九条中讲的“起用一代新人”,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大胆选拔有现代科学知识,有革新精神,精力旺盛,能够开创新局面的中青年干部,把他们放到各级各行业的领导岗位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