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在日本入侵中国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国民党地方军事政治集团 ,它在国共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经济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恩印 《理论导刊》2003,(12):46-47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尤其是政治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忽略了对经济原因的研究和分析。纵观抗战前这段历史,“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侵略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华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由妥协退让逐步转向抗日,这一转变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原因是促成国民党政策转变的最基本的动因。一、日本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经济利益日本帝国主义从1935年开始,在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侵略的同时更加紧了经济侵略。在工业方面,自…  相似文献   

3.
4月26日,小泉纯一郎接替辞职的森喜朗出任日本首相。经济萧条中的日本“向右转”态势愈发明显,歪曲历史的历史教科书粉墨登场,小泉首相等政界要人执意参拜靖国神社,趁美国打击阿富汗之机实现政治自我解禁,向海外派兵范围无限扩大,其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化是亚太格局中发生的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面对这种变化,中日两国关系也需要不断调整。日本的政治大国化战略是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发展的产物,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在美国的鼓动和支持下,日本迈向政治大国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作为崛起中的中国,正确面对逐步迈向政治大国化的日本,理性处理与日益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日本的未来关系,既是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一种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日本扩军找新借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防卫厅长官中谷元7月6日在 内阁会议上正式公布了2001年 度日本防卫白皮书,其标题是《面向21世纪的精强自卫队》。这份长达225页的防卫白皮书在分析当前和今后亚洲地区军事形势时,别有用心地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 白皮书认为,中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认识到打赢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重要性,因而调整了军事战略,由重视“大规模全面战争”改为重视“高科技局部战争”。基于中国这种军事战略,白皮书表示担忧:鉴于当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和政治僵局无法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有可能发生这种战争与冲突,导致周边事态和亚洲局势的严重动荡,从而对日本的利益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2003年日本政治被小泉政府的一系列举动蒙上了浓厚的军事色彩,而在临近岁末的12月19日这一天,日本政府突击式地做出了4项重大军事决定。这些都标志着日本正在加速由和平国家向军事大国蜕变。  相似文献   

7.
梁明 《瞭望》2004,(25)
日本作为一个对历史缺乏反省意识,对现实缺少负责态度的国家,将“先发制人”尊为战略思想,正无休止地发展军事力量和扩展军事势力范围,废止和平宪法不过是刚刚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相似文献   

8.
刘智城  刘源  朱春艳 《学理论》2010,(16):20-21
当代中国军队正处于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军事软实力的提升面临着过去不曾见过的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排除影响军事传播提升军事软实力功能的消极因素,提高军队媒体在提升军事软实力方面的积极效果,是我们塑造军队良好形象、传承军队政治文化时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湾战争以后,有关新军事变革及其导致的军事技术扩散对国际军事关系和国际安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热点,特别是美国的新军事变革及所达到的特定发展阶段成为影响未来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的具体途径与方式表现在:新军事变革改变了当代国际政治的力量对比,促使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新军事变革对大国间的政治和安全关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新军事变革给国际裁军与军控的进程带来了全面的影响。但从军事力量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对国际政治所产生的影响,其地位与作用是服从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一些人的右倾化思潮日益抬头,具体表现在:政治上趋向保守化,向和平宪法发起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公开否认侵略战争历史,要求摆脱所谓“战败国后遗症”;军事上不仅实现了海外派兵,而且主张放弃“专守防卫”原则,强调所谓“集体自卫权”,企图进一步扩大自卫队的行动范围。这些动向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政治、历史原因的。 冷战结束使日本政界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政治趋向保守,宪法确定的和平道路受到威胁。 现行的《日本国宪法》的第九条宣布,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永远放弃战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29)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组织开展的文化工作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许多这方面的历史文献出版,而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文化工作专题史料的整合、研究的系统性和与我军军事文化发展大背景的联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为当代先进军事文化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10月28日,日本自民党鼓噪已久的“新宪法草案”出笼。次日,日美“2 2会议”公布驻日美军重组“中间报告”。上述内政外交的双管齐下,表明日本军事大国化已进入体制“攻坚”阶段。最近日本有媒体以“恍若隔世”形容国内修宪环境的历史变化,“新宪法草案”的公布则印证了这种变化。回顾二战结束后,由于现行宪法“第九条”禁止日本拥有“战争权”和军队,右翼势力一直难圆近代军事大国的“辉煌”梦。冷战结束后,日本社会陷入严重困境,经济长期低速,政局动荡,犯罪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美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重要一员,给予中国大量的援助。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势力不断扩张的情况下,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逐步形成了"遏制日本,援助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军事方面,通过《租借法》加大了军事物资的援助力度、整训中国军队、组建"飞虎队";经济方面,通过借款等一系列方式给予国民政府巨额经济援助;政治方面,应中国的强烈抗议,美国宣布废除在华特权,同时积极活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的战时援助,增强了国民政府抗击法西斯的实力,为打败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和台湾以“东亚的稳定与安全保障合作”为题于近日在台北举行了一次专家研讨会。日本人如此“关注”台湾,其用意何在? 二战结束以后,在美国的保护伞下,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但在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由于受到美国牵制及其国内和平宪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坛的新格局7月29日日本参院选举结束后,自民党惨败,民主党大胜,民主党成为参院第一大党,日本政治两大政党对峙格局已然形成,这种政治不同于以往那种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利益调整型政治,而是相互制衡、讨价还价的政治。这种新型政治也必然影响日本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
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城市功能的显现和发展变化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镇远自公元前277年置镡成县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其中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里一直是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而在推动镇远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军事的需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文章将分析军事因素对于镇远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期能够对镇远城市发展的历史有一明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将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人世,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大有好处的。这种好处也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必将表现在由经济引起的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入世后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和融合关系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唐代渤海国作为一个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曾与日本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然而在文化交流的表象下,背后也隐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动因。本文拟从相关重大意义的文化交流事件入手,试分析文化交流背后的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对东北亚格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都分别承诺对海啸受灾国给予大量捐款和援助。舆论认为,在人道主义援助 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和军事考虑。  相似文献   

20.
历代军事变革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战争等综合因素发挥作用并不是单一因素所形成。文化因素在军事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军事变革的拓展和深化,这种作用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从文化变迁、新技术发明、价值观变更等方面深入分析历代军事变革的文化因素,可以发掘新军事变革中特有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