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尤其是全面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亟需大量知识青年充实革命队伍。为此,抵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新创办了一所革命大学——陕北公学。为了将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培养成为适应战时需要的革命青年,陕北公学在"造就抗日救国先锋"这一干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政治素养、实干能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集中短期锤炼。这种短促轮训性质的干部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先锋,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开辟和全面抗战的最终胜利准备了基干力量,而且造就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先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还对此后我国高等教育和党的干部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工作,是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同步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把干部教育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任何历史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工作都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党的各项事业在跌宕起伏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干部教育工作;加强干部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调整完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总结这些经验,把握干部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干部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海大学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干部的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人为上海大学确立了“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教育宗旨,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开设讲座、成立社团等灵活的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以党团组织引导学生自觉参与革命实践,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举办高等教育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曹芳 《理论研究》2020,(3):64-68
延安民族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建立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民族干部的院校,自成立起经历了成立与初步发展时期、延安大学时期、三边时期和城川时期四个阶段。延安民族学院是民族教育的典范、民族政策的智库和民族干部的摇篮。当下,传承延安民族学院的红色革命历史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和坚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在其短暂而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与教育结下了深深的情怀。他在主政上海大学期间提出的"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建设"的办学宗旨,不仅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革命干部作出重大贡献,而且对今天建设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迫切需要领导农民运动的人才,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农民运动干部,启发民众革命意识,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笔者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例,探讨论述了党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董斌 《北京党史》2014,(1):64-64
正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事业。它开创于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在中央苏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写下了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事业极其重要的历史篇章。领导人高度重视,以身作则。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和任务,党急需壮大力量,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缓解抗战初期的干部缺乏和"本领恐慌"。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早在创办黄埔军校时,党就派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恽代英、肖楚女、聂荣臻、叶剑英等任政治、军事教官,选拨了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到军校学习。1924—1927年,毛泽东先后在广州、武汉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就着手抓干部教育。鉴于当时战斗频繁,军队基层干部伤亡大,急需补充,1927年10月,在宁冈砻市创办了工农革命军教导队。1928年10  相似文献   

10.
<正>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是国防大学的前身。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设立的培养红军军事、政治干部的最高军事学府,曾为中国革命造就了大批统率千军万马、具有较高军事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教育定位、内容、方法、学风、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新形势下,面对新任务和新问题,重新审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走过的风雨历程,深入探讨、研究和总结其基本经验,为我党把握好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领导者,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更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对培养中青年干部的问题,在不同年代、不同场合,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论述。 早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十分强调对干部的培养。毛泽东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1):122-123
在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就已经认识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革命武装对革命取得成功意义重大。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注意培养自己的军事干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陆续派出一批骨干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理论,以此推动中国革命发展。苏联也希望通过对中共干部进行培训来保卫苏联的国家利益,尤其是应对日本的威胁。这一时期接收中国留学生的苏联院校主要有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与东方大学合办的短期军事速成班,学员范围涵盖了中共和红军的各级干部。这一时期的留苏教育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支援了中国革命,同时也存在教学内容脱离中国国情、师资严重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维汉是党内著名的理论家和教育家,在中央苏区时就担任过中央党校校长,转战陕北后,他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又先后担任过多种干部教育方面的领导职务。为党的干部学校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作了大量的工作,为培养和训练大批抗日干部、争取抗日战争及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李维汉的干部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特色,是毛泽东思想中干部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开展党的干部教育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传兵 《党史文苑》2011,(20):41-43
武汉军校在形式上是国共合作学校,但在武汉军校负实际责任的是中国共产党著名政治活动家恽代英,武汉军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力量。这与恽代英在武汉军校的教育与实践分是不开的。恽代英在武汉军校重视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纪律教育,重视培养女党员干部、关心女生队,并能让学生在革命实践中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0,(6)
正鄂托克前旗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开辟的最早的解放区之一,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斗争精神。延安民族学院是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下的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研究党的民族理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机构,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成为培养少  相似文献   

18.
法爱美 《实践》2021,(2):36-39,51
开辟内蒙古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党人早有的远谋,他们一面培养民族干部,一面积极地创建内蒙古地区的党组织。第一期党课《内蒙古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介绍了在北京蒙藏学校求学的一批内蒙古青年,在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培养下,日益进步并成长为内蒙古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为在内蒙古地区创建党组织奠定了干部和人才基础。本期党课,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内蒙古地区创建党组织、领导内蒙古地区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的。  相似文献   

19.
1938年4月10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鲁艺为解放区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干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为解放区及之后的新中国培养和造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所急需的美术人才。鲁艺在探索中形成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成果,对于新时期高等美术教育而言,依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胶东人民在创建党和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培养革命干部、发展革命文化、捍卫民族尊严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