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机器总厂(即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前身)位于北京市国子监胡同,当年的职工宿舍就是现在孔庙里的大成殿。1950年,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就和大家一起住在大成殿里,直到他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为止。我在北京第一机床厂的时候,很多老人当年都与毛岸英有很多交往,从厂长到工人,聊起他来,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2.
1950年3月的一天,毛泽东的大儿子、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毛岸英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往湖南长沙,到板仓祭奠他的生母杨开慧,到韶山看望故乡的乡亲父老。没想到,毛岸英的这次故乡之行,竟成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旅行。 这天,毛岸英在舅舅及舅妈的陪同下,从长沙登上火车,沿粤汉线南下至白水站下车,风尘仆仆地步行40里,来到了生母杨开慧墓地所在处——棉花坡。  相似文献   

3.
曾任彭德怀机要参谋的吴一平回忆:我在西柏坡和北庄时就认识了毛岸英。在平常接触中,毛岸英绝少提及自己的父亲。他曾向我们谈起在苏联学习和见到斯大林的一些情况,如曾参加苏联红军,并接受过斯大林赠送的一把手枪。志愿军入朝后,毛岸英成为"八一办公室"成员之一。他生活俭朴,酷爱学习。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后,毛岸英安慰一次战事失利的我38军军长梁兴初,并曾表示愿去38军工作。大约在1950年11月中旬,我方对美军战俘进行了一次审问,毛岸英担任英语翻译。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军轰炸机对志愿军总部进行轰炸,毛岸英不幸牺牲,我亲历了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葛西劝 《党史博采》2023,(12):63-66
<正>1950年1 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司令部遭到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袭击,翻译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壮烈牺牲,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最为令人悲伤的一幕。毛岸英、高瑞欣烈士的英名深深地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记忆之中,受到人们的缅怀和敬仰。毛岸英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儿子,他的革命经历人们耳熟能详。高瑞欣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当年得知高瑞欣牺牲的消息,周恩来曾说“高瑞欣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彭德怀的评价是“高瑞欣同志在解放西北的战争中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5.
斯夫 《党史博览》2005,(7):11-15
毛岸英兴奋地欢呼:“只要让我上前线,干什么都行!”毛泽东不无幽默地说:“要是传到杜鲁门的耳朵里,又要说我毛泽东好战喽!”1950年10月7日晚上,毛泽东特地在北京中南海设下家宴,为即将赴东北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送行。毛泽东没有专门的餐厅,宴会就在书房兼办公室、客厅的菊香书屋内举行。由于江青因事外出,在场的只有3个人:毛泽东、彭德怀、毛岸英。彭德怀早就知道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但两人一直未见过面。直到1946年,毛岸英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他们才第一次见了面。毛岸英在延安学习时,彭德怀还表扬过他。…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2,(3):39-39
曾担任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的作战指挥所主任的成普,是毛岸英牺牲时的现场目击者。1972年,他在给中央专案组的材料中专门写了有关毛岸英牺牲情况的回忆,对当时的背景和情况作了清楚的阐述。1950年11月25日,是志愿军打响第二战役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7.
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毛岸英是怎样牺牲的?是谁最先把他牺牲的消息告知毛泽东?他的遗骨又是怎样被决定埋葬在朝鲜平安道桧仑郡志愿军烈士陵园的?这几个问题在有关毛岸英的传记、报告文学、回忆录中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拟列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同时结合其它材料,对诸种说法作一初步分析,指出其可证、显误或存疑之处。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1,(9):33-33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9.
高干子弟的楷模 1950年,太外婆的一个本家亲戚托岸英伯父的表舅向三立要求帮他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捎信的人讲:“帮帮忙.这是人之常情……”从父亲那里和从说情人那里.岸英了解到自己外婆家里一些亲人的思想状况.他当即写了一封长信.说明本人对这种事的坚定态度。对亲戚们进行诚恳的规劝。伯父的这封信,不但在当年,就是在现在,读起来,也会令人感动。或许,有人会说。那个亲戚也许跟他们毛家的关系不怎么密切吧?那么,请看看毛岸英给陈玉英老人,也就是曾经从小带他长大的保姆,并且跟杨开慧一起坐过牢的孙嫂的信吧!  相似文献   

10.
高干子弟的楷模 1950年,太外婆的一个本家亲戚托岸英伯父的表舅向三立要求帮他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捎信的人讲:“帮帮忙,这是人之常情……”从父亲那里和从说情人那里,岸英了解到自己外婆家里一些亲人的思想状况,他当即写了一封长信,说明本人对这种事的坚定态度,对亲戚们进行诚恳的规劝。伯父的这封信,不但在当年,就是在现在,读起来,也会令人感动。或许,有人会说,那个亲戚也许跟他们毛家的关系不怎么密切吧?那么,请看看毛岸英给陈玉英老人,也就是曾经从小带他长大的保姆,并且跟杨开慧一起坐过牢的孙嫂的信吧!  相似文献   

11.
1950年11月25日,我的伯父毛岸英壮烈牺牲于朝鲜平壤会昌郡志愿军司令部,年仅28岁。前段时间,电视剧《毛岸英》将伯父伟大短暂的人生搬上屏幕,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观看这部电视剧,每  相似文献   

12.
1950年开春,韶山一带出现严重灾荒,毛泽东知道后焦虑不安,夜不能寐,迫切希望了解家乡的情况。恰好在此时,毛岸英向父亲提出要回湖南老家看望亲人的请求,这正合毛泽东的心意。 毛泽东望着与自己一般高的儿子,一只大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叮嘱道:“现在家乡灾荒严重,乡亲们的日子不知怎么过?你代表我回去看望家乡的亲人和革命前辈,向他们问好。” 按理,一个国家元首的儿子回乡省亲,应该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但是毛岸英回乡,这中间生出了很多曲折。  相似文献   

13.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10月7日,就在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入朝参战。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91,(3)
“法律是要每一个人都遵守的,你毛岸英、刘思齐也不能例外!”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毛泽东住在西柏坡。毛岸英住在东柏坡,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毛岸英竟赤着一双脚丫子,来到了毛泽东的院子里。毛泽东见他光着一双脚丫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穿鞋呢?”毛岸英对他说:“我没有鞋。”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3,(1):33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清水塘,湖南韶山市人。毛岸英的童年时代很艰辛。在那动荡的岁月里,他从小跟着父母四处奔波,过着"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生活。8岁时,与母亲杨开慧一道被关进牢房。后来,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曾流落过上海街头,当过学徒,拾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毛岸英的少年时代很传奇。1936年,毛岸英被党组织找到后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16.
1951年,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时年28岁。毛岸英短暂的一生,是在基层和战火硝烟中度过的。他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和苏军一起冲锋陷阵;回国后,曾背着重重的小米口袋,顶着炎炎烈日,肩负父命,赴陕北老农家里学耕耘锄犁;解放后,他曾在工厂...  相似文献   

17.
王兰生 《党史纵览》2011,(10):45-46
在《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党史纵览》2010年第8期)一文中提到: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在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为了你到朝鲜后工作上的方便,先把岸英带去,他既懂俄语,又懂英语。  相似文献   

18.
在与重病抗争多年后,一个早春飞花的日子,我的岸青舅舅去了。享年84岁的岸青舅舅在外公毛泽东所属的韶山冲上屋场一支中可能是最高寿的一位。然而,他的经历也是毛家成员中最坎坷的。岸青舅舅生于1923年。当年,舅舅有过温馨的家。在上海、在武昌,他与父亲毛泽东、母亲杨开慧、兄长毛岸英同享天伦之乐。在那张著名的照片里,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1)
<正>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前线不幸壮烈牺牲。周恩来考虑到当时毛泽东身体不太好,直到1951年1月2日,在朝鲜战场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毛泽东的身体康复之后,才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送给毛泽东。当时,那份简短的电报毛泽东看了足足三四分钟,一言不发,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过了一会儿,毛泽东抬起头,双手颤抖着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13,(1):33-33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清水塘,湖南韶山市人。 毛岸英的童年时代很艰辛。在那动荡的岁月里,他从小跟着父母四处奔波,过着“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生活。8岁时,与母亲杨开慧一道被关进牢房。后来,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曾流落过上海街头,当过学徒,拾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