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6,(10)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调查显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福利主体缺位,文化福利资源获取困难,文化供给形式单一,普遍处于"文化福利"缺失状态。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政府、用人单位、社区、文化市场等福利主体共同努力,创新文化福利资源供给方式,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2.
2011年,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吹响了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号角。近年来,各地在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农民工文化工作呈现出不断完善、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以下是部分省区市的经验做法,本刊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带着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不同的城市中漂泊、穿梭,他们的精神生活状态、文化生活需求,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丛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关注和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农民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一样是人民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依据文化权利的一般理论和社会调查资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和文化权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要促进农民工的文化融合,必须增强政府为农民工文化服务的意识,加大相关文化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民工的城市文化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会文化对农民工文化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工作为城市社会文化的建构单元,通过与城市社会的双向互动,使当代城市社会文化呈现出和谐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特质。因此,要充分利用当代城市社会文化环境,通过有序政治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工作机制、建立农民工文化权利实践机制等途径,实现农民工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主体.引领和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觉意识,不仅是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步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觉意识还较为匮乏,主要表现在:文化生活体验单一,文化自卑心理严重,文化价值观盲从,文化实践被动.引领和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觉,需要积极引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价值观念,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期待,充分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主体地位,切实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民工步入城市,其带来的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成为新型城市文化。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就是在新型城市文化以及其他居民构成的外部环境中,新生代农民工随着经验积累调整自身行为以获取更高适应度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有效的互动渠道、相互协调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及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度的关键问题。打破个人资本积累恶性循环、正确对待乡村文化、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等,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身份、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农民工既无法享受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又没有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处在"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真空"地带。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需要政府、用工企业、社会力量和农民工群体的共同努力,但由于政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在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适应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深层社会问题。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农民工个体的文化适应方式不尽相同。为实现积极的文化适应,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亚文化群体和城市主流文化群体的双重作用,从城市多元民族文化建设、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再教育、城市居民的宣传教育及加强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文化适应过程加以调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引导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文化生活值得关注。根据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工城市文化生活总体上处于相对贫乏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收入低下,得不到充分的社会保障,生活压力较大,用于文化经费的开支不大。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改善农民工的城市文化生活环境,促进其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对农民工社区安全的影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乡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论述了农民工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与意义,并从社会观念、管理体制两个层面和政府、街道小区、企业、农民工自身四类主体提出了加强农民工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以武汉市为分析个案,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农民工社区文化参与状况及问题,揭示农民工社区文化参与问题的实质、根源、相关因素,就扩大农民工社区文化参与需求、权力、机会、能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次部署农民工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促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力举措。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这一重大举措,本刊就《意见》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广大农民工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但是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却普遍匮乏。这主要是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农民工收入低及生活成本高、政府重视不够所致。为此,笔者阐述了新形势下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提高农民工收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来解决新形势下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7,(2):103-110
随着农民工文化服务需求意识的提升以及需求结构的不断多样性、复杂性,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供给不足与低效、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权益的实现。如何为农民工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城市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实证调查,从我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暴露的问题出发,借用"服务三角"模型构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提出以农民工需求为导向,发挥供给理念、供给系统、人力财力资源等三大系统整合优势,同时健全运行维护机制,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与有效运行提供技术和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化权益是农民工应当享有的基本权益之一,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农民工文化权益实现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发挥合力,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平正义与西部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社会公平正义及公共服务的内涵,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的文化机构缺乏、服务理念缺失,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资金保障、人才保障不足等主要问题,指出我们必须以社会公平正义为理论切入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调动农民工自身的积极性,为西部地区构建符合农民工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会同安徽省委宣传部研究室,就怎样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日到合肥市包河区蹲点调研。包河区作为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核心城区,随着滨湖新区等大规模建设,承载重点工程项目100多个,集聚了40万名农民工及产业工人。去年以来,该区大力推进农民工文化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