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凸现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和建设研究的重要性。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整合的一种软权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认同对社会阶层关系的动态稳定与和谐有着重要的价值.实践中需要审慎、理性地甄别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从多重维度入手来充分挖掘强化新社会阶层政治认同的资源,以发展的视角来拓展新社会阶层生发政治认同的空间,从而激发新社会阶层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慧与激情.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理论存在需要克服的概念限度、理论限度和实践限度。从现实和理论层面都可以考证出和谐社会的支点是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国家权力性质的进步状态。国家权力公共性实现的程度规定了社会和谐所能达到的高度。塑造和谐社会的路径是限制国家的权力和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理论存在需要克服的概念限度、理论限度和实践限度.从现实和理论层面都可以考证出和谐社会的支点是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国家权力性质的进步状态.国家权力公共性实现的程度规定了社会和谐所能达到的高度.塑造和谐社会的路径是限制国家的权力和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黄斌 《求实》2008,(4):20-22
政治和谐是用以表征人类政治生活中各政治行为体之间、政治系统内部各予系统之间处于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的范畴,其核心是政党关系的和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构建政治和谐的独特设计与选择,顺应和谐社会构建所带来的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从政党自身、制度规范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来调整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当前建构政治和谐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构建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星河  谢懋金  何鸿 《求实》2006,(5):72-7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因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共利益表达机制顺畅、公共权力合法运行、社会公正实现、人与自然关系融洽、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等诸多方面必不可少的方式。有序是为了保证和谐,和谐通过有序体现。没有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可能有坚实的主体性支撑。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治思想家论述的社会和谐观念是基于社会不和谐而提出的.他们从社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和设计用以求得社会和谐的理论观念,通过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种种构想以及实现途径的设计,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探求一种平等、公正、和谐的秩序,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加以协调和整合,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稳定和发展.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社会和谐"理论来考察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以下几位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他们的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依靠法治,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和谐运行依靠法治,社会主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依靠法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目标;法治更是和谐社会的第一重要的基石,没有法治的“和谐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政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修果 《探索》2006,1(1):62-65
政治是人类社会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政治和谐的实现。政治和谐是具有社会主义阶级性的政治文明状态,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政治秩序;政治和谐含义本身也涵盖了政治主体和谐、政治关系和谐等基本要求。以此可进一步从执政党的建设、政治制度的建设等方面探讨政治和谐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以下几位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他们的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以下几位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他们的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以下几位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他们的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丽娜 《世纪桥》2010,(7):62-63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是对立统一的。本文以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关系为视角,分析了二者在新加坡政治体制下的双赢运行机制,以及这种机制是如何既保证政治权力的权威性,实现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国家政治稳定,又保证公民政治权利的有效实现,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团结和谐。同时探讨了这种机制的成功运作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伟 《世纪桥》2007,(7):28-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建设和谐的政治。和谐政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完善的政党制度、协调的党际关系是和谐政治的基础和关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民主党派也必须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不懈努力。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注重内容上的创新,增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同时还要学习、借鉴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多党合作制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米克荣  甄颖 《理论学刊》2006,4(10):81-83
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基于社会主体讲信修睦建立起来的和谐政治关系、和谐经济关系、和谐人文关系,既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对和谐社会内涵的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可是人们对什么是和谐社会的诠释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和谐社会这一概念进行深刻的解析.我们要把和谐社会看作是对社会各种要素之间关系所处状态的一种肯定性评价.这种肯定性评价是指国家政治权力单位之间的和谐关系,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要把和谐社会看作是对自身所具有调节和控制社会关系机制和功能的一种肯定性评价.我们还应该把和谐社会看作是对社会关系基本规则的合理性的一种肯定性评价,这主要表现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的政策和技术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金安平 《新视野》2005,2(6):30-32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基本关系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构建和谐的政治关系,这是和谐社会一切社会关系的制约和保障.在政治关系所涉及的各种关系中,当代中国党派关系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关系之一,中国政党关系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的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协调系统,包含三大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本性回归,人与人的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现实的延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三大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资源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政治资源是理解和研究现代阶层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逻辑起点。政治资源配置是形塑社会阶层关系的重要机制,政治资源流动是社会阶层关系演变的内在动力,政治资源的争夺是阶层矛盾和阶层冲突的重要原因。如何从政治资源配置的视角提出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是我们今后从事社会阶层关系研究的学者应该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