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核心.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法治”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是新时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蓝蔚 《前沿》2009,(2):113-1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构建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要求。要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经典作家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我党关于社会主义性质及属性认识的发展,也是对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认识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从社会动力、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等层面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解答了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问题,既创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平衡机制,也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对和谐社会的理解理论界还存在不少分歧,为此本刊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陈志尚先生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正确认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和谐社会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等问题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是旗帜,为实践指明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提出以来,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角度进行研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迅速丰富、完善。本文撷取学术理论界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观点,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大理论热点问题进行梳理,为读者答疑解惑,提供学习参考。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是什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央之所以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立论依据是…  相似文献   

7.
甘郁坚 《传承》2009,(10):18-19
党内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和谐的基本含义应在探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涵中加深理解。促进党内和谐,要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发展党内民主、严肃党的纪律、不断化解党内矛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行过天才设想.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初步探索。作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又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党内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和谐的基本含义应在探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涵中加深理解.促进党内和谐,要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发展党内民主、严肃党的纪律、不断化解党内矛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和谐人及其特性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映胜 《前沿》2010,(3):31-34
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研究社会必然研究社会主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背景有三:一是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的需要;二是与现实生活中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密切相关;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其基本内涵既包容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可以逐条践行的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因素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获取的两个影响因素模型表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新型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是一把"双刃剑",传统载体在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发挥消极作用;传统途径、新型途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中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受到各种影响因素,各种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中的作用并不一样;政治观在生活满意度、人生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陆静萍 《人民论坛》2012,(23):40-41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心理和谐是新时期所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从探究公民心理和谐的价值内涵出发,对公民心理和谐的基础进行理论分析,并论证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公民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促进公民心理和谐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问题在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福利事业建设。这对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欧健 《理论月刊》2010,(3):1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它经历了一个对市场经济的选择、坚持和完善的过程:即邓小平理论对市场经济的选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对市场经济的完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上倡议共建“和谐世界”,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今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专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这是中央首次将和谐社会作为一次全会的主议题。两年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逐渐丰富,全国上下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不断探索。放眼世界,许多国家社会和谐之道值得我们借鉴“,和谐”理念走向世界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使读者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和谐社会,在六中全会召开前夕,本刊推出特别策划“从和谐…  相似文献   

17.
解读"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这一重要判断,是立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我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五大关系"的战略思考;是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而提出的,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刻的认识论根源,体现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属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政治、社会诸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报告还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_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刘焕申 《桂海论丛》2010,26(5):12-15
邓小平小康社会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科学内涵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0.
孙力 《湖湘论坛》2010,23(1):23-27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理论命题,其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具有重大意义。和谐反映了无产阶级执政党执政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和谐的范畴涉及到社会基本矛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问题;和谐理念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关系到社会的理想追求。揭示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深入展开的时代产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