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浩 《学习论坛》2005,21(11):62-63
十几年来,农村劳动力逆淘汰趋势加剧,即农村的优质劳动力流出较多,非优质劳动力则滞留在农村。这种流动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明显,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不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不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应对逆淘汰趋势,必须注重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养提高,创新农村生产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2.
吴华 《奋斗》2005,(6):26-27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男性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流动。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大力开发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尽快增强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已经成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区际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蒙内部的区际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九省二方"在内的我国省区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产业结构趋同化等特点和问题.在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顺利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党和政府为寻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倡导农业生产的多样化经营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再到允许农民"就近进城",最后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实现劳动力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等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历史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5.
托达罗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是70年代美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认为,西欧和美国的经验是,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重新配置到城市生产部门,促进了城市工业化进程。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正是以这一...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不.发展_。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广阔的就业门路,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是相当长时期内、。。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我国_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激海中人一。农业生产实际益要2亿人,其余2.5亿剩余劳精方启龙金进烟亿人J法村进城打工消化2(X:)万一3000万人,大约有r》瞻多紧夜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就业压力相当丸。-”——…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乡村人力资源即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法的研究,指出目前农村人力开发存在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基数大、就业难、优质人才流出等问题。文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剩余劳动力非农技能,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和合理配置,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提升农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流动是任何以农业为初始状态的国家实现工业化所无法绕开的路径,它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的联系非常紧密,是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变化的主线。宁波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过了5个阶段后,农村劳动力过剩与劳动力结构缺陷并存,亟待破题。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自立的基础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这一基础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统筹规划,做好农业各方面的工作。 生产要素自发向经济效益高的产业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所使然。由于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农业经济效益比较低,支撑农业生产的土地、劳动力、资金、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土地流转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型农地制度,是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应积极介入到土地流转的全过程,统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以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动为契机,重新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城镇化、城市化发展,建立我国土地政策协调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在产业问、地域间流动性就业的特有经济现象.本文在概念界定、规模计量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山东省农业富余劳动力流动性就业的规模进行了测算,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农村社会稳定状况的思考及对策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江苏省农村进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乡镇企业高速发展,集市贸易兴旺,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劳动力转移、社会流动大规模进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社  相似文献   

14.
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恶化、结构调整的压力,面临经营体制不顺、劳动力素质低且流动快的制约.实现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新理念,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生态节能型农业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本身无法吸收全部农业劳动力,造成劳动力的大量过剩。我国耕地少,农业人口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越多的劳动力脱离土地是必然趋势。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在?我在六安县江店乡永兴村的调查中得到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6.
苏星 《前线》1960,(22)
自从中共中央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以来,农村正在集中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线,首先是粮食战线;城市的工矿企业也正在合理安排和大力节约劳动力的基础上,腾出了一部分劳动力,去支援农业。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农忙时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21,(1):87-98
土地流转现象正普遍发生于当前乡村社会。受劳动能力分化和务工市场发展的影响,青壮年农民率先脱离农业生产,农民家庭农业劳动力出现断层,高龄老人不得不依靠流转的方式完成"土地—养老资源"的转换。而具有农业生产优势的中老年农民则在农业资本化、涉农政策的负外部性、土地细碎化的多重影响下,被迫逃离收益日渐减少的生产环节。由此,农民开始重新调整生计模式、土地预期和不同类型土地的使用方式,并形成了对稳定地租的强烈依赖。普遍发生的土地流转虽然是农民主体的自发性选择,但却包含着现今农业生产条件下"小农被迫终结"的必然性。因而,需要重新审视现今小农生产的外部环境,并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政策作出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前线》1962,(12)
合理安排和使用农村的劳动力是当前郊区人民公社各生产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手工劳动的。因此,农业生产的发展,除了自然条件这个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农业劳动力的多少、强弱。但是,有了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19.
王国敏  罗浩轩 《探索》2012,(2):93-98
历史上,中国以农业劳动力"内卷化"的方式来应对人地矛盾,但陷入困境。改革开放后,中央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使"内卷化"困境得以破解。然而,在破解过程中,却因为农业比较利益低下造成了"空心化"。本文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机制,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兼业化"来解决"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力流动越来越频繁、广泛。流动党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纷纷流转于社会生产各环节、各行业之间。这部分党员流动地域、流动领域和流动时间的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