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博士     
关于伪证罪法博士:伪证罪中证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的行为是否必须在刑事立案以后?  相似文献   

2.
长长短短,长风盛行,冗长乏味的电视连续剧引起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反感。 短短长长,短风初现,百集15分钟的“迷你剧”是否会掀起新一轮短剧热?  相似文献   

3.
当您在电视机前收看APEC领导人宴会时候,是否注意到在领导人身后的那一排身着中国传统旗袍亭亭玉立的姑娘?当您沉浸电视上那美仑美奂的焰火表演时,您是否注意到那一批为领导人热情服务的青春靓丽的小姐?她们就是来自市政府机管局政务礼仪中心的政务礼仪人员。在APEC系列会议上,她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进行了修改,新增入户盗窃行为以盗窃罪论处,且对入户盗窃没有数额和情节的规定。那么是否入户盗窃行为就没有数额和情节的限制了,只要是入户盗窃都一律按盗窃罪论处呢?文章从一个典型案例入手来探讨入户盗窃是否需要数额和情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持枪抢劫是抢劫罪的法定加重情节。持假枪抢劫是否应当归属于持枪抢劫的范畴?对此,学界争议颇多。在刑法合目的性视角下,持假枪抢劫应当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刑法解释应当遵循合目的性的原则,持枪抢劫的立法目的在于遏制持枪这一行为对受害人精神上造成的高度恐惧以及由此恐惧导致的犯罪目的的轻易达成,而非遏制开枪之后造成的危害。在这一视角下,真枪与假枪造成的后果并无二致,持枪抢劫不应排除持假枪抢劫。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乾隆皇帝吃荔浦芋头的情节,使得北京街头一度出现荔浦芋头销售热。对于北京人品尝的芋头是否正宗荔浦芋头,以及荔浦芋头是怎样的味美可口,笔者无意作考,而荔浦芋头走俏京城的事实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荔浦芋头在广西是一种较普通的地方土特产,虽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多年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青睐,而当《宰相刘罗  相似文献   

7.
1973年,前苏联电视台播放了一部12集电视连续剧《春天里的十七个瞬间》。此片一经上映,立即引起了轰动。片中足智多谋的前苏联谍报员伊萨耶夫·施季里茨打入盖世太保内部,孤胆斗敌,为苏联最高统帅部获取了一个又一个极其珍贵的情报,为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机智沉稳、风度翩翩的施季里茨也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许多人纷纷提出这样的疑间:片中的情节是否真有其事?施季里茨是否确有其人? 20多年后的1997年10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IC·特兰诺夫的一篇《您究竟是谁,施…  相似文献   

8.
高永明 《人民公安》2010,(24):56-57
<正>张文秋在半个世纪前后,分别送我父亲和我照片,并都写下了赠言,情节如此相似,充满了传奇色彩。真是令人难忘的巧合啊!10月下旬,我正在卧室看电视,在客厅看电视的先生三次喊我,"快来看,快来呀,毛岸英在苏联参加卫国战争……","毛岸英在克里姆林宫",  相似文献   

9.
在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认定中,客观方面应注意道路、行为和情节是否恶劣三个要素,主体方面应注意一般认定和特殊认定,主观方面应注意是否故意。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3,(7):42-42
<正>对酒驾是否一律入刑的问题,历来就受人关注。有人认为,生命的尊严是社会的最高尊严。对酒后驾车这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就应该从严追究刑责。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刑罚本身是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相结合,情节显著轻微的案件不应认定为犯罪,这是刑法总则的明确规定。酒驾该不该一律追究刑事责任?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11.
在23年的围棋生涯中,俞斌屡屡与冠军无缘,却常常和亚军难舍难分。这次登上第九届亚洲杯电视围棋快棋赛的冠军宝座,是否意味着他对自我的突破? ●在国家围棋队中,好人缘的俞斌绰号最多:鱼头、儿童团长、宝贝、洗衣机……一个绰号便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实话难说     
在一次“戏说权力”的闲聊中,一位朋友问我:“你说说,是电视的权力大,还是观众的权力大?”我说,当电视讲出了老百姓心里想说的话时,电视的权力是很大的,电视深入人心之快之广之深,是许多传媒难以与之匹敌的;但是当电视尽说一些官话、套话和假话时,电视的社会效益是轻薄的、负面的、令人反感和没有权威可言的。几亿观众看似无权(美学上称为“受众”——好像是被动接受者,其实人在接受任何事物时都有或欢迎、或抗拒、或默许的主动反应),实则权力很大。他手里的摇控器一按:“对不起,请你退场!”十多年来,我头脑中一直存在着电视收视率统计是否真实准确的疑问。我认为二十世纪以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和传媒手段能像电视这样成为亿万家庭中令人瞩目的“贡品”,没有任何艺术形式在观众心目中能像电视  相似文献   

13.
新闻背景杭州第一座五星级公共厕所于今年五一正式开放。虽然是公厕,但里面不仅设有电视、音响、寄存柜,中间还有一个矗立着假山的小水池。面对这样一个耗资不菲、极尽奢华的豪华公厕。有人惊叹造得实在是太漂亮了。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那么,品质城市是否非要五星公厕配套?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电视铺天盖地的选秀热中,工农兵的位置在哪里?选秀节目能否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能否走上中国电视的星光大道?这里的追问似乎有些荒唐,因为既然是电视选秀,原本就没有打算通过展示普通劳动者的日常工作去争夺收视率。这样,本来就被边缘化的普通劳动者的屏幕形象就越来越被淡化和弱化。我  相似文献   

15.
当下我国影视剧创作中主要存在三大流行病象:情节虚假,即影视剧的情节设计或者不符合可能律原则,或者不符合因果律原则,也就是不符合生活逻辑和逻辑逻辑,完全凭借艺术家想象杜撰而成。人物性格虚假,即电视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缺乏人性的根基和生活的根基,纯粹是艺术家的个人想象。奇观设计虚假。三大流行病象虽有不同的症候,但却都具有共同的美学根源——违背艺术真实原理,因此都隶属于高碳艺术范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正在央视一套、河南二套、河南四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荣誉>,不乏引人入胜的亮点和看点,但剧中关于中原市人大向市公安局局长林敬东提出质询案、罢免案的情节,却显露出编导人员人大制度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17.
李代桃僵     
杨母为何要隐瞒有男子来过杨家的这个情节呢?假设她在撒谎,那么这个妇人必定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朱庆林 《乡音》2011,(5):49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根据多年的实践,列出了500道测试题,测试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这些测试题很有意思。比如,是否同意把1分钱再分成几份花?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出门在外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是否经常后悔你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是否常常觉得你在生活中总是处在上当受骗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青年导演陆川的影片《可可西里》情节单调但却扣人心弦:从一位不知名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枪杀开始,到日泰队长突然死亡结束,我们随着记者尕玉的视角见证了可可西里志愿巡山队最后一次巡山的经历。太多的震撼背后隐藏着的是人类永久的生存困境。在一个法律专业的观众眼中,它又包含了太多法治的“达·芬奇密码”。法治真是普适的吗?正义真的是绝对无条件的吗?我们在获得法治与正义的同时是否要付出“对价”,有时甚至是沉重的代价呢?以下我们仅选三个片断以作解析。机枪声中,大批的藏羚羊倒在了血泊之中。而由于贫困与麻木,一些当地群众被贪婪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复苏是台湾经济复苏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于台湾经济复苏,必须考虑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一、台湾投资环境是否有所改善? 首先检视台湾投资环境是否有所改善?看看业者所疑虑的水电供应是否已无问题?核四的复建是否已在积极进行?南台湾的水源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