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人是有诺贝尔奖情结的。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对于这个奖及本国文学却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早在1927年,瑞典考古探险家斯文·赫定来中国考察研究时,就和鲁迅的北大老同事刘半农商量,想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通过鲁迅的老朋友台静农写信征询鲁迅本人的意见。鲁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在今  相似文献   

2.
复杂的鲁迅现象不仅是文学历史现象,而且是不断被现实影响也在影响现实的思想文化现象。有些青年作家或说鲁迅“他离我们挺远的,没有指导意义”,或说“我离他太远,不可想象”①,倒也尚未成文。成文后发表的《远去的鲁迅》则表达了老年学者的观点,其忧思虽令人有某些同感,却也不尽以为然。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海内外一度对新儒学的呼唤声中,在迈向21世纪之际,鲁迅“远去”了吗?  诚如《远去的鲁迅》作者所言,“从时间的观念看,鲁迅的生命实体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确实是“无论是谁都必须承认的事实”②。文化巨人鲁…  相似文献   

3.
寻访鲁迅     
在绍兴众多的胜迹中,鲁迅纪念地是我最向往的一处。那天我与市政协文史委视察组的同志来到这里,寻访鲁迅——中国文化巨人的足迹。鲁迅纪念地对外开放场所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鲁迅光辉的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的。我踏进鲁迅纪念地,逐处观瞻,感受良多。鲁迅故居位于绍兴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现为都昌坊口19号,188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三),鲁迅诞生在这里。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漆石库门,系原新台门的边门,是当年其家人出入的地方。我从此穿过长廊,走进一扇小门,即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即由此得名。鲁迅曾在《狗·猫·鼠》一文中回忆道:"那  相似文献   

4.
面对鲁迅,今天的中国有两种很不好的倾向,一种是对鲁迅的偶像崇拜,不准别人说一句鲁迅的不是;一种是全盘否定鲁迅,以打倒鲁迅为目的。这都是我不能认同的。  相似文献   

5.
张弘 《小康》2008,(2):86-87
钱理群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考察,对20世纪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我的精神自传》是他做知识分子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他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对70年代末至今中国文化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反思。他以鲁迅为自己的精神资源,持续进行着自己的社会批判,并表达着自己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6.
观者鲁迅 “辛亥革命”作为一个历史符号,自然不仅仅是指1911年10月发生在武昌的“辛亥首义”,而是经常被用来指称肇始于19世纪末,绵延至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台湾在1987年7月终于解除了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戒严令解除之后,台湾文学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书店、巷子路边书摊上,寇冕堂皇地陈列着50年代以来为官方禁止出版的鲁迅作品便是其象征性的事件之一.这以后不久,谷风出版社、唐山出版社、风云时代出版社争先恐后地出版了三种《鲁迅全集》.1980—1982年(在禁忌鲁迅作品的年代里)笔者曾在书摊上买到几本鲁迅小说集,但这些都是地下出版的盗版书.他们把《鲁迅选集小说选》、《鲁迅选集杂文选》、《鲁迅散文选》(本书是香港、新文艺出版社再版本)混杂在老舍、巴金、张天翼、钱钟书的作品集里,有的甚至删掉作者的名字(即鲁迅的名字),把书名改为《中国小说史略》(也有改名为《中国小说史》).当时,东丰书店比大陆新华书店更早出版《小说月报》的复制本.但是,为了不让人一下就看出,把鲁迅的笔名全部删掉,并搞了一部分插图.这充分说明当时是禁忌鲁迅作品的.此外,笔者有机会看到几个台湾人朋友、即文学研究者的藏书.但其鲁迅作品大部分是上述那种地下版本.另外,还看到旧书店里也秘密收藏战前遗留下来的好书和古色苍然的中国新文学原本书(这些书有卖的,但要价十分惊人),这些书中也混杂着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8.
鲁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性而深刻的理解,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化的重要贡献。他的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他能从哲学的高度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辩证法,依据特殊时期中国的社会实际接受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  相似文献   

9.
陈洁 《北京观察》2013,(4):76-79
从汉画像中的宴饮,到民初北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宴饮,鲁迅据此观察和思考中国的社会现实,并在文章中以饮食和宴饮为喻,写下力作。1913年9月11日的北京,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收到了同事胡孟乐赠送的山东画像石刻拓本十枚。这一时期,鲁迅开始了对汉画像的收藏。  相似文献   

10.
陈洁 《北京观察》2015,(9):78-80
鲁迅指导的这些青年版画家投身版画创作,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民族危难的历史时刻,在抗战中,其创作的大量版画,揭露了日本侵略暴行、刻画了中国战士的英勇抵抗、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有力地推动了抗日版画运动. 鲁迅被称为"新兴版画之父",倡导发起了新兴版画运动.鲁迅从艺术境界、创作细节,到怎样用版画表现革命,版画家怎样组成团体和编辑出版期刊等各方面,对青年版画家进行了指导.这些青年版画家投身版画创作,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民族危难的历史时刻,在抗战中,其创作的大量版画,揭露了日本侵略暴行、刻画了中国战士的英勇抵抗、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有力地推动了抗日版画运动.  相似文献   

11.
“鲁迅活着会如何?” 按照现在有些时髦的“颠覆主义”立场,这样的设问,本身就带有神化鲁迅的倾向,显示鲁迅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话语霸权”。倘非如此,为什么不假设别的什么人,而偏要假设鲁迅活着会如何呢? 从这“颠覆”的立场上看,我读到了颠覆者无可奈何的心态。鲁迅的存在,强大到这个地步,以至于“颠覆”者自身也无法取而代之。现代中国人无可改变地被投射了鲁迅的影子,鲁迅成了知识分子无法回避的思维起点。阿Q、闰土、祥林嫂等形象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即使想“努力排斥”掉,也无法收效。 假如硬要对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中,鲁迅大概是传记最多的一个。到上个世纪末,关于鲁迅的传记就有27种,其中大部分是大陆解放后出版的。这些传记虽然各有特色,也大多涉及到了鲁迅一生行事的各个方面,但是,除了一些以考订史实为主的传记以外,大多数鲁迅传都带有比较浓厚的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对鲁迅形象的刻画往往带有人为的“塑造”成分,甚  相似文献   

13.
鲁迅文论的认识限度——与刘再复、李泽厚二位先生商榷[澳大利亚」陆葆泰鲁迅文论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鲁迅文论的地位可以无限地推崇.为什么要谈论此问题呢?因为在我接触到刘再复、李泽原先生的论述时,感到实在难以苟同。鲁迅文论之历史...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瞿秋白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家队伍的统帅和杰出的政治委员。1931年1月17日,是瞿秋白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操纵下于上海秘密召开,会议批评了  相似文献   

15.
鲁迅处在“旧者已亡,新者未立”的过渡时代,在沉闷而苍茫的精神氛围里,启蒙者难以逃脱“中间物”的尴尬处境,这决定其精神角色的多重性。鲁迅的伟大首先来自其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鲁迅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依附性。鲁迅不是中国第一个启蒙者,却是启蒙思想表达得最充分的现代思想家,他对中国人麻木、愚昧的品性有着最痛切的描述。人们把鲁迅当作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一面镜子,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鲁迅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同情之理解”,也有不少世俗成见。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辑非鲁迅时代的杂文。 《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选的是从1949至2009年60年间的杂文,起始年份已距鲁迅先生逝世13年了。编选者匠心独运,在所选400余篇上乘之作中,以胡风的杂文《鲁迅还活着》开篇,接上了鲁迅的“地气”。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1,(10):106-107
今年的9月25日,恐怕是鲁迅先生最安静的一次纪念日。遥想先生的120周年、110周年……乃至更早的“逢十”诞辰纪念,无不声势浩大、鼓乐喧天。其间的情境反差,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化与现实走向的变迁。在鲁迅的战斗性和尖锐性屡受质疑的今天,我们如何重估鲁迅传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舒乙 《北京观察》2001,(10):42-43
鲁迅先生诞生于120年前,死于65年前,他的生和死都是重大事件,都要好好地纪念。鲁迅先生不是一般的文人,也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大文人,他完全是一种标志性的巨人。这种文化巨人,也许1300年才出现一个。第一次是孔子,距今2500年,是光辉的中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全世界闻名。第二次是李白、杜甫,距今1300年,是光辉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全世界闻名。第三次就是鲁迅先生。他是中国大地开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涌现的文化巨人,是中国历史突然加快脚步,开始突飞猛进涌现的文化巨人。时势造英雄,在差不多一百多年前,中国大地上齐刷刷地出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长征     
鲁迅与长征的这段秘密关系,后来在宣传鲁迅的时候成为津津乐道的一段典故,不过也有人质疑其真实性。到底如何只有当事人和经手人知晓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35年底,鲁迅的朋友史沫特莱(当时她在上海的公开身份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特派记者)来到鲁迅家,秘密地告诉鲁迅一个消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病榻上的鲁迅于是在第二天与  相似文献   

20.
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鲁迅茅盾研究界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 最早公开报道鲁迅致红军贺信部分内容的报刊,是山东军区滨政办的《民兵报》。1945年12月该报刊载了山东军区滨政宣传科编写的《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