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媳,一个普通女孩的妈妈。她用长久地不懈付出,成就了她的不平凡,在社区被邻居们称为"最美儿媳妇"。布置简单却不单调的屋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斜倚在客厅的沙发上幸福地晒着暖阳,陪着这位老人的正是儿媳饶卫红,她正在帮公公按摩。见到社区人员,老人用手比划着说:  相似文献   

2.
1944年初,我在敌区北平一个伪建设工程施工所,临时做点儿事:帮会计扒拉珠算理账,日薪3.3元,按当时飞涨的物价,吃窝头将能填饱我一个人的肚子.这是我哥朋友之朋友帮忙给找的暂时安身之处,也是我的人生十字路口.此时,同事中有个雇员姓刘,中国大学毕业生,人很好,我俩交了朋友,常一起谈心.一天,他带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背影     
一天下午,一个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社区。坐下休息好一会儿后,老人才慢慢讲出他的来意。老人带着精神有问题的女儿生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外出打工,一个对他不管不顾。老人一直靠低保生活,却把领取低保的存折丢失了,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来向我们求助。我爽快地答应帮忙。我赶到银行去办理,却被告知手续不全。我把所有手续补齐后再次来到银行,对方却又说必须要由本人或直系亲属来办。第二天,我和村主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7):110-111
【求助记录】我的老父亲一直生活在农村,现在已年过花甲,今年年初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老人初到城里虽然很高兴。但也很不习惯,在起居、饮食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最近父亲跟我说,他自从进城后老是感觉腹胀,肚子总是鼓鼓的。我带他到医院检查,没查出什么大问题。我想请教“三T公司”的健康专家,老人如何在日常起居方面调理。以减少腹胀?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7,(2)
从职工工资中扣款代还职工借他人款的做法对吗?太原读者刘明问:我曾向一个朋友借过200元,但是他住我的房子两年没交过我房钱,最近他找我单位领导让帮他向我要钱,领导就从我工资中扣了200元给了我那朋友。请问:我单位这样做对吗?太原市北城区劳务市场明鉴答:...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浙江省莫干山脚下,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千年古镇武康。1000多年前,这里曾出了一位著名诗人孟郊,他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今为人们传诵。农民党员马福建就出生在这个古镇的太平村。1996年秋的一天上午,一位老人来到马福建的鱼摊前。奇怪的是,老人只看鱼,不买鱼。原来老人是被儿媳妇从农村叫到城里来帮着带孙子的。老人平时爱吃鱼,可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儿媳妇又不给买,老人只好到鱼摊前过过眼瘾。说来也巧,当天晚上马福建在电视里看到一位七旬老人被小辈赶出家门,被迫沿街乞…  相似文献   

7.
1969年1月17日,在北京西郊解放军总医院东侧病房里,一位老者躺在病床上。只见他银发稀疏,双目微闭,张大着嘴,急促的呼吸使整个病床在微微颤动。医生叫他,亲人唤他,他都没有反应,只顾一个劲地大口大口喘气。突然,病人的眼睛轻轻睁开,两手有力地比划着,嘴唇微动着似乎在说什么。病床周围的人凑过头去,却是什么也听不清。一位年轻的妇女拿来纸和笔,小心地将老人略略扶起,老人用索索发抖的手抓起笔,在纸上写下“我要见总理”5个字。片刻,一位军人跑了过来,告诉老人,总理因外事活动不在北京,无法安排见面,老人听了,瘫软在床…  相似文献   

8.
任海军 《求贤》2010,(11):56-56
刚到德国柏林.我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小区租了房子。到德国后第一天,我正在搬行李,在楼梯口遇到一位邻居.他二话不说便帮我提。看他累得满头是汗,我连忙给他倒水,递毛巾。休息聊天时,他的博古通今令我震惊,以为是位学者。  相似文献   

9.
正"阿姨,一共六块七,收您六块,您等一下,给这位大姐称好,我把菜给您送家里去。"说话的是三师四十八团蔬果粮油店的老板郭海涛,只要是在他店里买菜的老年人,不管多少,他都会帮老人把菜送到家里。郭海涛是位90后大学生,与同是90后大学生的妻子经营着一个小小的菜店。店内干净整洁,商品摆放有序,让人看着舒服。郭海涛虽然年轻,但是人很勤快,头脑灵活、能吃苦。他与大部分90后不同,毕业后,他卖过  相似文献   

10.
<正>"阿姨,一共六块七,收您六块,您等一下,给这位大姐称好,我把菜给您送家里去。"说话的就是三师四十八团蔬果粮油店的老板郭海涛,只要是在他家里买菜的老年人,不管多少,他都会帮老人把菜送到家里。郭海涛是位九○后大学生,与同是九○后大学生的妻子经营着一个小小的菜店。店内干净整洁,商品摆放整洁有序,让人看着舒服。郭海涛虽然年轻,但是人很勤快,头脑灵活、能吃苦。他与大部分九○后不同,毕业后,他卖过烧烤,承包过土地,如今有声有色地经营着自己的小菜店  相似文献   

11.
徐恒足 《新长征》2000,(3):40-40
二十多年前,外出第一难是吃饭和住宿。一次,我从徐州去南京,手里拿着省革委会宣传组的介绍信,天一亮赶到江苏饭店也住不下去。后经朋友指点,找到厨房一位炊事员认了老乡,他手也没洗就围着大围裙领我到接待处,用嘴朝我撅了一下,接待员立马就给我开了个房间。这位炊事员见我不解,就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他手中握着勺柄,管这些人吃饭。这件小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又碰到类似的其它问题,逐渐使我领悟到“权力”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权力的大小,与管事的多少相关联。所以,人们“不怕官,就怕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  相似文献   

12.
﹃做人要做正直人当官要当清廉官﹄记合水县原纪委书记杜富前丑万涛1997年12月10日,驱车路过合水县太莪乡。路上,遇见了一位挡车的老人。“去哪儿?”“乡上。我要给杜书记送药去!”老人说,“为帮杜书记治好肾脏病,我按民间单方,给他上山采了些草药。”一...  相似文献   

13.
上年村魂     
1983年,刚刚填饱肚子的抚顺县上年村村民,开始盼着兜里能装儿个钱。村党支部一连召开三天会议研究如何致富,怎样致富。 “集体要富,家家户户也要富”。这是上年村干部的一句口头禅。村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不忘帮助家家户户寻找一条致富路。几个村民想养牛,村里拿2万元钱帮他们建了青储窖。一个农民有养林蛙的经验,材里就给专门批道沟川给他养林蛙。有30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生日     
<正>2017年3月16日星期四晴上午,我到村民孙伟家走访,他患肺结核多年,看病吃药没少花钱,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听说他这几天因为感冒肺病犯了,喘气都很费力,我便到村卫生室开了些药给他送去。帮他吃完药后,我抄起扫帚给他扫院子、清垃圾。正巧村支书和会计也来看望孙伟,我们便一同进了屋。  相似文献   

15.
"阿姨,您慢点。"一大早,首汽第四分公司"的哥"王新锋,准时出现在西城区六部口社区一居民楼下,搀扶66岁的空巢老人王英,乘坐自己的出租车去人民医院做化疗。而王英老人所做的,就是提前一天给王新锋打个电话。"现在打车难,而我只需给王师傅打个电话,他就准时来接我。"王英老人说,一年多来,王新锋没有收过她一分车钱。"那就是王英老人常提起的‘活雷锋’!"因为经常出入六部口社区,社区里的很多居民都已经认识王新锋了。今年37岁的王新锋已开了8年的出租车,免费接送的老人早已不计其数,他没有统计过自己到底帮助了多少人,只是床头的一个小本上,记录着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和所有服务项目。"老人给我打的每个电话,我都记在小本上,确保每次服务都能准时。"王新锋感慨地说:"诚信最重要,一句话的承诺也必须做到有板有眼。"在王新锋的后备箱里有一个装满零钱的油桶,里面的钱都是乘车的老人们执意要给的。王新锋就把这些钱都攒了起来,在去年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他把钱全都捐出去了。王新锋说:"这些钱是我替老人们捐的。"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99岁的刘福泰尽管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谈起自己的抗战经历,老人目光如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说:"参加抗日是我这辈子的光荣。"参军入伍担任机枪手1921年4月22日,刘福泰出生于塘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刘福泰跟一位做棉布生意的人来到衡阳闯荡,人生地不熟,为填饱肚子,他帮一户菜农干活。1944年春,一个国军军官到菜农家买菜,看到刘福泰操外地口音,长得高大,就叫他去参军抗  相似文献   

17.
陌路亲人“坏了!我的包没了!”在石家庄长途汽车站,一位刚从深州市乘大巴车过来的老年妇女焦急地喊道。与老人同乘一辆车的一位身材瘦高、眉目清秀的年轻人听到后,急忙对着刚下汽车的旅客们喊道:“有谁见了老人的包吗?”旅客无人应答,四散而去。年轻人却没走。当他知道老人准备坐火车去东北,因为包丢了已身无分文时,一边安慰老人,一边领着她来到火车站,帮她买了车票,又给了她300元钱。老人感动得差点儿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18.
离开家时,老婆给拿了十几个苹果。她知道我不喜欢吃水果,咬几口便丢剩一边,一只梨能吃两三天,还得人催促。这次下乡五一就回来。不过七、八天,寻思怎么也够了。可是我到嘎查第三天,很多牧民自动赶来,帮我们安家收拾屋子,我把苹果连塑料袋都给了他们,自己没吃一口。我心里明白,这是人家对我们的认同,加倍的回报就要到来。蒙古牧民身上,长期以来活跃着一种精神,我想用“共有观念”四字来表述。用“公有”则必然想到还有“私有”,这对一个不太区分公私的民族,界定是不那么准确的。他的意思是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就是我的。不太讲究也不太区别…  相似文献   

19.
李大爷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他没有再婚。他既当爹又当妈地把独生子养育成人,在市里为儿子购置了新的房产,并资助儿子成家立业。儿子娶妻生子后,李大爷本想和儿子一同居住,享受孙子绕膝的天伦之乐,安度一个幸福的晚年。谁知,儿子却一直让他孤居农村老家,很少去看望他。年老体弱的李大爷由于不能参加劳动,又没有经济来源,常常缺吃少穿。生病了,也得不到儿子的赡养。亲戚和村委会干部多次给李大爷的儿子打电话要求他照顾老人。其儿子非但不听,还嫌老人给他丢面子。面对无奈的老人,村委会、乡亲和亲戚们便时时给予接济,有的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帮老人洗衣服。李大爷去世后,儿子回来处置老人留下的房子、电器、家具等财产,村委会认为李大爷的儿子遗弃老人,已经丧失了继承权。那么,李大爷的儿子到底有没有继承权?如果李大爷的儿子丧失了继承权,李大爷的遗产该归谁呢?  相似文献   

20.
正起床、倒尿盆、帮老人整理房间卫生、给老人梳头、刮胡子、喂老人吃饭……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她总是不嫌麻烦,总是笑眯眯地面对每一位老人。她说,我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感觉到幸福和温暖。她就是十三师红星二场康健养老院的主家人——陈召秀。今年47岁的陈召秀,2000年和丈夫陈中奎从甘肃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