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满庭芳 《法制博览》2023,(15):115-117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发展演变,由此也推动着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多元化行政纠纷解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诉讼制度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促进扭转争议双方的对抗局面,还可有效节约司法资源,使法院诉讼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对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当前仍面临诸多影响因素。对此,本文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含义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发展面临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第三人的范围是第三人制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既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又包括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的做法不同,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迟占霞 《法制博览》2013,(6):203-204
目前,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规定不适用调解,但无论我国司法实践中,还是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都事实存在调解。笔者先从行政诉讼调解的概念入手,然后分析了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最终提出建立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一些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学者们的呼吁。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是解决社会性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开展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今,各国的公益诉讼立法趋势是不断扩大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范围,而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仍然将公民个人排除在公益诉讼原告之外,使得许多公益诉讼因资格不合而无法正常启动。个人提起公益诉讼虽然会有滥诉、浪费司法资源等弊端,但从我国公益诉讼的实践来看,赋予公民个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大势所趋。本文将从公民作为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当事人适格、法理学依据、社会客观需求和司法实践等几个方面作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法律制度中,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是一项被广泛应用重要法律制度,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司法机关应受到行政行为不法侵害或不利影响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请求,来审查本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正当、对相对人违法行政行为而导致财产、生命安全及精神损失进行补救及其撤销违法不当的行政诉讼的法律制度。本文是从对影响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深度的因素、深度审查的必要性,以及对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深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剖析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来衡量其深度。  相似文献   

6.
乐婷 《法制博览》2013,(5):100-101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作为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间,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超过起诉期限,当事人并不丧失诉权;起诉期限不是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之一;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法院对原告超过法定期限的起诉不应主动审查;超过法定期限起诉,法院应裁定驳回起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不断增长,行政争议特点的不断变化,为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保护力度,依法积极受理新类型行政案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行政诉讼程序中应当设立行政诉讼听证制度,以此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王婕 《法制博览》2015,(4):94-95
社会组织作为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具有节约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等价值。我国在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首次确立了社会组织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资格。本文结合民事诉讼、反垄断及社会组织的相关立法规定,通过对该法律条文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社会组织原告资格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小青 《法制博览》2023,(16):38-40
目前,选择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国家类型划分标准也各有不同。诉讼类型法定化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和技术上的操作可能性,同样,弊端也凸显,当事人案件无法对应纳入法定诉讼类型时,其寻求救济的途径就会受阻。我国未将行政诉讼类型法定化,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具有独特的中国法治特色。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研究重点应当是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司法解释中关于各类判决方式的法定适用条款加以丰富后,形成阶段性的司法成果,再将之及时转变为正式性立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依法治国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必要保障。目前,深化司法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即为司法公正性和司法权威性的问题,而作为有效监督行政权滥用和扩张的"有力武器",行政诉讼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如何保证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官民矛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试一次会议中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是24年来行政诉讼法的首次大修,其改革的重点毋庸置疑将会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而在正式出台前,本文试图对改革方案中救济制度的建设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司法政策经历了禁止与抑制、推行与鼓励两个阶段,两阶段的司法政策分别与依法行政、和谐社会理念紧密相关,而司法政策的变迁体现了司法为中心工作服务,司法为政治、进而为行政服务,也即服务型司法。  相似文献   

12.
高宏文 《法制博览》2013,(3):99-100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受理行政争议案件的界限。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整个国家司法审查制度中的重要问题。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宪政体制,即国家权力中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就通过对不同国家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比较分析,论证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国家宪政体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秦志律 《法制博览》2015,(6):156+155
环境公益诉讼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作为环境权利救济途径之一的公益诉讼制度还不够完善,其关于原告资格的认定仍存在争议。本文从泰州"天价判决"出发,探析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相关问题,对检察院能否享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分析,借以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不能适用调解,但仍给出了一个近似于调解的解决思路,即该法第五十一条(现行《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案件被做出判决或者裁定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虽然是否准许撤诉的裁定权在于法院手中,但是否行使申请撤诉权则由相对人决定,故而在司法实践中,部分行政案件会以“原告撤诉”方式进行处理。2014年及2017年《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正时均作出部分调解规定,但在学术争论中,对于该种制度的完善仍存在不同见解。本文将从行政诉讼和解概念、构建正当性、构建途径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保障公共利益的诉讼,虽然近年来在公益保护领域展现出强大活力,但随着制度推进、实践深入,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理论和实务界对此讨论不断,其中较为凸显的是对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探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其原告主体资格应当趋向多元,以保证更多人能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红利。当前我国法律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规范较为单一,社会组织要成为公益诉讼原告困难重重,而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权利与义务又存在一定的冲突,而公民要想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更为困难,亟需推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行政诉讼撤诉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同时,分析了导致问题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诉讼实践,提出了对应的完善与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成本是制约和阻碍着行政诉讼活动的启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降低行政诉讼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有效地对行政权进行制约和监督.本文试图对行政诉讼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力图找出有效降低行政诉讼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徐焕茹 《法制博览》2022,(12):81-83
行政诉讼案件是因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纠纷和争议,律师无论是代理原告还是代理被告都应在事实基础上,首先分析案件所涉及的行政法律关系,然后在行政法律关系的统领下进行行政行为合法性判断,并进而展开行政请求权规范或行政抗辩权规范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案件所交织的各种权利和义务,提出正确的代理观点,助力案件的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类型化对行政诉讼价值的发挥具有鲜明的积极作用,在解决行政争议、保障当事人权利救济的实现、监督行政权、规范司法权方面大有裨益.本文通过探寻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定化模式,发现非法定化的模式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行政诉讼类型可划分为形成之诉、确认之诉和给付之诉三大基本类型,在此之下可以再划分下等级的诉讼类型...  相似文献   

20.
麻晓婧 《法制博览》2013,(11):24-25,15
新增对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是此次修改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与进步,是立法对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与制度扩张的承认。打破传统诉讼原告资格的过分限制是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起步。本文主要从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公益诉讼适格当事人的规定入手,阐述适格当事人扩张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扩张后的适格当事人资格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与完善,最后论证我国应建立以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和公民个人为主体的多元化公益诉讼原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