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个超级球迷,他曾经说过:"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酷爱足球,足球场上经常闪动着他机警、灵活的身影.有一次,巴黎举行一场精彩的足球赛,邓小平十分希望能够观看这场比赛,却苦于手头没钱,深感懊丧.忽然,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把衣服送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想到这里,邓小平飞跑回寓所拿衣服当了钱,看了那场精彩的足球赛.几十年之后,他还能回忆起那次比赛,记得谁是冠军.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的"四菜一汤"谈起毛泽东的日常餐饮,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四菜一汤"。最典型的表述来自1968—1976年担任毛泽东家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他说:"毛泽东主席餐桌上,我们经常见到是四菜一汤,山珍海味、海参鱼翅都没有,这四菜一汤就是百姓常吃的家常饭——鸡、鱼、肉、蛋。"1965年5月22日下午,毛泽东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茨坪,下榻于茨坪宾馆(今井冈山宾馆)115号  相似文献   

3.
电业骄子     
在农一师电力公司,提起姜爱民,可能有些人一时还对不上号,但一说起他的绰号“姜太”,几乎无人不知。大伙给他起这个“绰号”,源于他对电力技术和计算机钻研乐此不疲。熟悉姜爱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人。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他几乎都用来学习,特别是1998年担任技术员后,他晚上经常是在办公室学习计算机专业理论和电力技术方面的书籍。塔南所的职工看惯了他那夜里常亮着灯的办公室,妻子常常夜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个超级球迷,他曾经说过:“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酷爱足球,足球场上经常闪动着他机警、灵活的身影。有一次,巴黎举行一场精彩的足球赛,邓小平十分希望能够观看这场比赛,却苦于手头没钱,深感懊丧。忽然,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把衣服送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想到这里,邓小平飞跑回寓所拿衣服当了钱,看了那场精彩的足球赛。几十年之后,他还能回忆起那次比赛,记得谁是冠军。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共产党人随时都有被敌人发现的危险,邓小平也没…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14,(1):34
洪学智两度出任总后勤部部长,是掌管钱财最多的军队领导。他经常告诫自己和下属:"人生一世,可能什么情况都会遇到,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宽容之心待人,都要以敬业之心做事,都要以敬畏之心律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贪图小利。"针对不正之风,洪学智定下许多规矩:下部队严格"四菜一汤",就餐摆酒一  相似文献   

6.
在南开区文化馆四楼一间斗室里,一桌—椅一沙发,—个面目清瘦的男子正在伏案疾书,他叫娄杨。《南开文艺》就出自这里,而杂志的主编、责编、校对、发行都由娄杨一人担任。这么大的工作量,不知道他是怎么完成的,只知道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忙起来只睡四五个小时,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好在他躺下就能睡,晚上加班到深夜,他索性连家都不回,就睡在那个伸不开腿、翻不了身的破沙发上。而付出的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文学的挚爱。好在他有—位通情达理的贤内助,经常会为他送来换洗的衣服和热乎可口的饭菜。有时候他妻子经常会笑称自己“爱上了一个不回家的人”。也正是这种不回家的精神,让这一个人的编辑部,在2000年创办出天津市唯——本纯文学双月刊,使《南开文艺》成为不仅在南开区,而且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杂志。  相似文献   

7.
正元宝小学足球队教练徐召伟坦言,组建球队的初心,是希望孩子的未来多一种可能性。6月6日,欧洲国家联赛决赛开赛前夕,葡萄牙足球运动员里卡多·卡瓦略在一个来自贵州毕节的足球上签了名。他对足球主人说:"您和孩子们对于足球的激情与热爱让我印象深刻,我会尽力支持您。"足球主人徐召伟很激动,作为球迷,他不曾想到,在大方县对江镇元宝村元宝小学支教6年,竟有机会走出国门到葡萄牙交流。作为支教老师,他和校长王光文在大山深处组建的元宝足球队,正改变着当地儿童……  相似文献   

8.
廖承志是孙中山得力助手廖仲凯和何香凝的儿子,连蒋介石本人对他的父母都十分敬畏.他如果愿意放弃革命,投身国民党,一定会官运亨通.但他在身陷国民党囹圄的四年中,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都始终正气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  相似文献   

9.
郑若杜,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旧官吏家庭.父亲在北平旧政权时期工作过.1949年入伍,因为他思想进步,很快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郑若杜虽然在大学就读过,但他毫无书生气,他担任606团6连指导员时整天和战士们滚在一起.从表面看,如果不知道他底细的人准说他是一个工农子弟;他担任605团宣传股长时,经常深入连队调查研究,撰写先进典型事迹.因为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感动的哨兵都劝他休息,但他父亲的那段历史长期困扰着他.在部队援越开拔的前夜,他带着厚厚的澄清书找到我家一直谈到深夜.我对他说:你的历史问题组织上早已查清了,你父亲未做过任何对不起人民的事,  相似文献   

10.
正陈明生是农五师八十九团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他和妻子王俊玲都经历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共同的经历,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也使他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陈明生的爱人王俊玲是一位小学音乐老师、音美教研组长,她经常为学校编排舞蹈、为学生练鼓练号,工作很辛苦。陈明生每天早上八点起床,给妻子做好营养可口的早餐,每天下了班,他匆匆地往家赶,给妻子和孩子端  相似文献   

1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毛泽东一生巧攀书山,智游史海,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之一.他曾多次宣称:"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尤其是爱读史书.他跟书籍始终形影不离,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办公室、卧室、洗手间、游泳池休息室,还是外出列车上都放着书,经常是日夜都在勤奋地读书,许多城市的图书馆都留下他借书的记载,书是他一天也少不了的精神食粮,也是他的最大财富.毛泽东一生读书破万卷,成为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一代伟人.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道里区新华街1号有一座很大的欧式居民住宅,房子的主人叫杨鹤亭.他不参加任何党派,在中东路任俄文翻译,与社会上层人物接触频繁,在社会上颇有名气.他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他对子女的教养哲学是:"只养儿,不教儿."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的子女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13.
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的历史由来,还得从青年毛泽东说起。 1913年春,毛泽东考进长沙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秋,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成为杨开慧父亲、该校伦理学教师杨昌济的得意门生。毛泽东、蔡和森和同学们经常到杨昌济家登门求教或聚会。杨昌济和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都是湖南的知名学者,三家交往颇深,时相往来。因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自确立以来,我们就经常讲、反复讲,但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却并非都能够做到.为此本刊记者访问了我国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请他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邓小平是著名的体育爱好者。他一生酷爱体育活动,提倡并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的体育健身运动。散步、洗冷水浴、登山、游泳、桥牌、足球等体育运动,都是他十分喜爱的项目。在漫长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他始终倡导体育运动,且身体力行,参与体育锻炼,铸就了坚实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同时,邓小平也喜欢观看各种体育赛事,对体育有着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1961年5月3日晚,刘少奇回到他阔glJ36年的故乡宁乡县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到家的第二天,就打听他的四位朋友。他们是:王升平、成敬常、黄端生、齐海湘。这四位都是普普通通的种田人,却与共和国主席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老朋友成了"五风"干部。刘少奇实事求是,对王升平既批评教育,又积极引导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回乡度暑假。刘正山是刘少奇大哥的孙子。离京前,他去中南海看望叙爷爷刘少奇。刘少奇交代刘正山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通讯员,经常向他反映农村里的情况。毛泽东、刘少奇这一代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正他叫邱远祥,1980年在农一师十二团二十四连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妻子李胜芬,当时邱远祥去她家时经常看见一位老人在她家里,他以为那位老人是她的奶奶,后来才知道老人是她母亲的同乡,而且子女都早已过世,经常得到岳母一家人的照顾。1988年邱远祥调到十连工作,夫妇俩还是经常回去看望她,当时老人经常生病无人照看,看到老人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和孤苦伶仃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赖丽妍 《当代工人》2011,(14):43-43
您见过爱充专家的人吗?我身边有个同事,似乎没他不明白的事:说起开车,如何挂挡、踩离合、倒车,讲的一套一套,其实他连车都没摸过,更别说开了;说起足球,巴西、阿根廷、日本,好像个个都爱  相似文献   

19.
刘瑞龙同志是我家两代人的领导,也是我最敬重、最钦佩的一位领导.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担任红十四军军长时,我舅父纵翰民是红十五军师长.两军一在苏中,一在苏北,经常联合作战.抗战时期在豫皖苏边区,他是边区领导,我舅父是区党委民运部长,我父亲和叔父也都是他的部下.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华东局成立后,他是局党委委员、农委主任,我是华东局政治研究室最小的干部.我们俩地位虽有高低悬殊,但是由于刘瑞龙同志平易近人,我与他的接触还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20.
他和谢晋元是黄埔军校先后期同学;他和谢晋元都长期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任职;“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他任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中校团附,可当他接到坚守四行仓库的命令后却不幸负伤入院治疗,由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改任团附接替他领导了那场举世闻名的“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战斗;1941年,谢晋元不幸遇害,后被追赠陆军少将,三年后的1944年5月1日,他也为抗战事业英勇殉职,也被追赠陆军少将……然而,在当今,谢晋元的事迹写进了海峡两岸大、中学校的历史教科书,还被印在了台湾的邮票上,而他却鲜为人知……黄永淮,号泗光,别名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