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9年11月12日.是刘少奇逝世40周年纪念日。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是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都成为革命历史文献。刘少奇的著作和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刘少奇遗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同志要求子女是很严格的。1964年夏季,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县蹲点,刘少奇同志写一封信让15岁的女儿平平送去.并嘱咐秘书,不要给她买票,不要送她上火车站,也不要通知王光美同志到车站接她,一切由她自理。秘书感到很为难。他想,平平毕竟是个小孩子,而且从未出过远门。刘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对他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既“管”又”放”,对立统一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处理“反动标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1年春,刘少奇回到老家宁乡走亲戚,看朋友。这天,他在山边小路散步,发现在一根电线杆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刘少奇一愣。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斜斜,笔画稚嫩,显然是小孩子写的。  相似文献   

4.
正1961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轻车简从,回到老家湖南宁乡县炭子冲。一天,刘少奇在山边小路散步,路过一根电线杆时,他发现上面贴着一张写着"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的纸条,不由一愣。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斜斜,像是小孩子写的。刘少奇忽然产生一股冲动,想见见小纸条的作者。童言无忌,也许他能说出许多大人不敢说的意见来。回到住处后,刘少奇将这件事告诉了工作人员,交代他们纸条贴  相似文献   

5.
黄禹康 《党建》2009,(3):58-59
“你们一年给我写两封信,反映一下乡里的情况” 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位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  相似文献   

6.
“你们一年给我写两封信,反映一下乡里的情况”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位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16,(2):54-55
正1961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轻车简从,回到老家湖南宁乡县炭子冲。一天,刘少奇在山边小路散步,路过一根电线杆时,他发现上面贴着一张写着"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的纸条,不由一愣。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斜斜,像是小孩子写的。刘少奇忽然产生一股冲动,想见见小纸条的作者。童言无忌,也许他能说出许多大人不敢说的意见来。回到住处后,刘少奇将这件事告诉了工作人员,交代他们纸条贴了就贴了,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有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的两首诗肖重周刘少奇同志写诗词不多,而遗留下来的更少。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征集的文物时,也仅仅辑存了两首。现录抄如下:王潭校门前栽树小树两边栽,浓荫一条街。他年成大树,便是栋梁材。南门桥铁牛南门桥上双铁牛,瞪目竖角望河洲。狂风刮来毛不动,暴雨...  相似文献   

9.
1961年春,刘少奇回到老家湖南省宁乡县探访亲友.一天,他在山间小路散步,发现一根电线杆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  相似文献   

10.
约见家乡农民代表成敬常,刘少奇说:“你反映的情况很好,每年负责向我写一二封信。” 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少奇侄孙刘正山回乡度暑假。离京前,刘少奇交代刘正山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里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是真正的翻身农民、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敢于讲真话的老农。刘正山回乡后,  相似文献   

11.
杨攀 《学习月刊》2012,(14):8-10
新中国建立初期,刘少奇高度关注执政条件下党员的管理问题,在《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7册收录人的文献中,涉及刘少奇党员管理思想的有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电报稿、修改件中加写的文字、文章等多种文体,其中直接谈到党员管理问题的文献就有27篇。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是如何对待高官的?栾锦萍刘少奇同志从白区回到延安在中央书记处工作。有一次,少奇正在窑洞里写《论党》,一位从前线回来的同志,来找他要待遇,争个人荣誉。少奇同志放下笔,热情地招呼他坐下来,耐心地说:"我们现在生活都很苦,全军上下官兵一律平等,都实行...  相似文献   

13.
“秋风计划”枪口对准新中国领导人 1963年4月.台湾方面得知刘少奇主席即将出访缅甸、柬埔寨等四国的消息后,台湾特务张霈芝及其副手农稔祥等人制定了谋杀刘少奇的详细计划。与此同时.我方也通过内线肖成在第一时间获知了这一重要情报.并成立了由杨尚昆亲自担任组长的中央安全领导小组.确保刘少奇主席出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党史天地》2009,(6):35-38
1938年11月.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具体领导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受毛泽东的指示.在延安刘少奇与即将南下的李先念作了一次深刻的谈话。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8,(12):15-18
2005年8月.新版35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在荧屏播出。该剧有一段情节.描写了“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过津浦铁路时扣人心弦的故事。由于篇幅的限制.剧中没有对“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和刘少奇关心“铁道游击队”进行详细的描述.实际上.刘少奇与“铁道游击队”之间.有着一段值得称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对报刊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39年到1942年,刘少奇在华中工作的短短4年间.尽管由于日伪军实行全方位封锁,  相似文献   

17.
196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柬埔寨。台湾当局策划了试图谋杀刘少奇的惊天大案.在中国安全部门、柬埔寨政府与爱国华侨的鼎力合作下,及时粉碎了台湾国民党特务的谋杀计划,确保了刘少奇出访柬埔寨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既不是胡乔木为刘少奇写的讲话稿,也不是一份简单的党史资料。起草工作的实际负责人是刘少奇。在胡乔木初稿的基础上,刘少奇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会议讨论,多次修改、审阅该文。毛泽东也不是简单审阅,而是全面加以修改、审定。在5.2万字的著作中,毛泽东、刘少奇加写和改写的内容多达1.3万字。文中的关键观点和经典表述,基本全部出自毛泽东、刘少奇之手。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以乔木个人名义发表,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观点,是他们关于中共党史的经典性著作。  相似文献   

19.
1925年,刘少奇和何宝珍(又名何葆贞)夫妇的长子刘允斌降生在苦难的中国南部大地上。在血与火中为革命奋斗的刘少奇夫妇.不得不把两岁的儿子送回湖南宁乡县老家寄养。1938年7月.党组织把母亲早已牺牲的刘允斌接到延安与父亲刘少奇团聚。这年秋天.13岁的刘允斌入延安保育小学读书.心灵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滋养。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光辉论断.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刘少奇的重大理论贡献中,非常突出和重要的是他对毛泽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由于刘少奇的努力,毛泽东提出的这16字方针得以顺利贯彻和实施.从而遏制和纠正了建国前后城市经济建设和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左”倾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