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浙江》2010,(7):61-61
为促进杂文创作、繁荣浙江文化事业,浙江省杂文学会、《今日浙江》杂志社、温岭市大溪镇决定共同举办“大溪杯”杂文大赛。  相似文献   

2.
潘磊 《前沿》2010,(18):18-20
1941年至1942年初由“文抗”作家倡导发起的延安杂文运动,承继鲁迅杂文的精神,“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揭示了延安新制度下仍然存在的陈旧的封建意识,体现出了这些杂文作者作为革命者的责任感与知识者的启蒙精神。但这些杂文一方面偏离了鲁迅杂文那种经由世相发露国人灵魂的企图与笔力,而局限于依赖个人经验的就事论事,另一方面偏离了其时延安的具体环境,而陷入一种过于理想化的、不够客观的责求。  相似文献   

3.
金哲 《今日浙江》2011,(18):59-59
由浙江省杂文学会、《今日浙江》杂志社和温岭市大溪镇政府联合举办的“大溪杯”杂文大赛近日落下帷幕,优秀杂文评选同时揭晓,13篇作品分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每年给长江文艺出版社编“杂文年选”,序文总想有一点新意。今年的序文我加了个标题《告别杂文时代》。因为这篇小文表达了我的一些思考,端出来与读者分享,也再次谈谈杂文: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辑非鲁迅时代的杂文。 《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选的是从1949至2009年60年间的杂文,起始年份已距鲁迅先生逝世13年了。编选者匠心独运,在所选400余篇上乘之作中,以胡风的杂文《鲁迅还活着》开篇,接上了鲁迅的“地气”。  相似文献   

6.
谈到杂文的功能,人们会自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杂文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鞭挞邪恶势力中的战斗作用。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鲁迅先生对杂文的另一方面功能的论述。他说:杂文“虽不同于鸿  相似文献   

7.
林秀琴 《前沿》2014,(9):179-181
以报刊为载体开展文学活动是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晨报》副刊作为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报纸副刊之一,为现代杂文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努力,它刊载的杂文数量多、质量高,并率先进行杂文文体的理论探索,还倡导科学杂文,使现代杂文家族增添了风格独具的新成员,标志着中国现代“科普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已具雏形,其历史贡献值得铭记。  相似文献   

8.
杂文曾长期受到文人的冷落,幸而它“论时事”的特点得到报人青睐和读者欢迎,因而在报刊上得以生存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国人创办的近代报纸一经产生,杂文即在其版面上立足。在报纸上大量发表杂文肇始于《循环日报响创办人王韬。戊戌维新时期,伴随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到来,杂文已成为报纸上的重要文体。《新青年》“随感录”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杂文的开端,30年代前期的《申报·自由谈》对现代杂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战时期,全国形成了以上海“孤岛”、重庆、延安等地为中心的报刊出版和杂文创作相对繁荣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论司马迁的史评杂文刘洪仁1杂文是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战斗的文体。”’‘以这个标准来观照《史记》中的序文与赞语,我们会发现其中具有十足的杂文性。在这些序、赞中,有对历史的沉思,有对现实的感喟...  相似文献   

10.
闲暇之余,喜读杂文。觉得《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发表的两篇杂文值得玩味。一为奚川先生的《身轻身重》,一为文时夏先生的《“身轻身重”辩》,都写得文辞甚美,耐人寻味。古人称官吏为父母官,“明镜高悬、廉政为民”即是为官的高境界,此为为官之“重”;最耻者乃贪赃枉法、营营苟苟之辈,此为为官之“轻”。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又应以何为“重”,以何为“轻”呢?《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的“官”理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重”,反之则“轻”。无“官”后何重何轻?…  相似文献   

11.
至今未见有人对杂文的文体作系统研究。本文从杂体、杂交、杂取三个方面论述这一文体的特点,指出杂文是一种杂体文章,它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求采取杂七杂八的文体形式,是一种杂交产品,由于它要用文学手法削弱甚至抹杀议论色彩,常常引进其他文体长处,并根据杂文的特点加以消化吸收,它还喜欢开拓疆域,巧借他种文体外壳,表现杂文神韵。这种“鸠占鹊巢”的结果,使杂文成为一种“四不像”的文艺性短论。  相似文献   

12.
同名的风波     
杂文,是一种独有的文体。它,既不同于政论文的严肃,也不同于一般散文的柔婉,故而涉及面广,文笔尖刻,出语老辣,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用鲁讯先生的话来说,此之谓“匕首”、“投枪”。既然是“匕首”、“投枪”那就难免刺伤一些人,故尔给写杂文的人招来一些不应有的麻烦。  相似文献   

13.
苏双碧 《同舟共进》2013,(11):78-80
1961年9月,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编辑部请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北京市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廖沫沙三人在杂志上开辟一个杂文专栏,专栏名定为“三家村札记”,三人共取一个笔名“吴南星”。从1961年10月至1964年7月,三人共写了60多篇杂文。这些文章立意明确,开门见山,文字清新。一部分文章是从正面肯定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及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另一部分则针对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批评和揭露。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知道邓拓,是因为《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1961年3月至1962年9月,时任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设“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共发表杂文150多篇。1961年9月,邓拓又约请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和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的廖沫沙合作,共同以吴南星为笔名,在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近三年的时  相似文献   

15.
我院新闻学系副教授徐乘在自己多年杂文写作和杂文教学的实践基础上,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撰写了专著《杂文学》。该书于今年2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和有关专家评价说:“《杂文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杂文写作的科学论著,较系统地总结了杂文创作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对我国的杂文写作会起到有益的作用”。该著作主要章节在成书前曾在《新闻知识》杂志连  相似文献   

16.
南朝人刘勰所撰《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论著。全书五十篇,其中《杂文》篇是我国古籍中首先提及并讨论杂文的篇章。今人研究杂文概念和源流演变,往往提及此篇。然而几乎众口一词,认为刘勰所谈的杂文与今日所谓杂文“完全不同”,因而抹煞了这篇作品的现实意义。其实,只要仔细认真地读一读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刘勰所论确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99浙江文坛》载文称赞《今日浙江》由浙江文学院编写的《’99浙江文坛》发表了省杂文学会秘书长姚振发关于我省杂文创作的述评文章“迈向新世纪的脚步”,其中对《今日浙江》如何繁荣杂文创作的情况作了介绍,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的文化底蕴廖超慧鲁迅说他的杂文创作是“砭锢弊常取类型”。①他的小说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以往大多数论者都将(呐喊)/仿惶)归纳为“主要描写了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类型的人物”。其实,在鲁迅的这两部小说集中,不仅有专写“看客”的篇什,...  相似文献   

19.
我是做编辑工作的,有时忙得连看报的时间都没有,但报又是非看不可的。于是,我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新报一到,快速刻览。一般新闻看标题即可,重要新闻一目十行而过,而对于感兴趣的理论文章或杂文之类,则将之抽取出来,堆在案头,待稍有空闲,便来一个“会餐”式的阅读。在同一时段,阅读各种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东西,不仅饶有兴味,而且思维处于高度激越状态,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就拿最近的一次“会餐”式的阅读来说吧。我先看了某报一篇题为《与“蓝眼睛”辩论》的杂文。该文的主旨是嘲讽国人“把人类共有的好东…  相似文献   

20.
鲁迅杂文的冷峻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具有锋利泼辣的气势,深邃透辟的哲理思想,浓厚深重的抒情色彩,寓庄于谐的讽刺格调,舒卷自如的章法结构。其杂文的各种特点盘错交给,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相贯穿其全部杂文中最为明显的,却是迎面扑来的一股冷峻的气息,这气息融合了深沉的内容和凝炼的文字,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既粗扩雄浑又坚实细腻的境界,宛若一把匕首,寒光四射,耀眼夺目,冷峻威严。一、从鲁迅的生活地域、经历看冷峻法国艺术家丹纳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在论述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形成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