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重点发展华中,刘少奇出任中原局书记。他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与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任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华中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远在延安的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何更好地发挥他的才智。在“九月会议”上,一些中央领导人不约而同推崇刘少奇。会后,毛泽东赞誉他是“正确的领袖人物”。1941年深秋…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这是一个皖东人民多年来一直怀念着的伟大的名字。1939年11月底至1940年10月下旬,刘少奇肩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领导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重任,从延安来到皖东敌后,主持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工作。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以皖东为发展华中的战略基地,领导江北新四军、八路军,坚决抗击日军,冲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积极向苏北发展,建立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主持领导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巩固工作,对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和方针政策,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权理论,推进了我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在领导建立和巩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华中敌后斗争的同时,积极创办华中党校,为培养大批干部,加强根据地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四○年十月下旬,刘少奇从皖东抵达盐城。经中共中央批准,统帅新四军、八路军一部的华中总指挥部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盐城正式成立,陈毅任代总指挥(总指挥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调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着力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党对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领导,为夺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党在敌后武装斗争的战略部署,即“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翌年初,刘少奇到华中组建中原局,1942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离开华中,到延安党中央工作。在这3年多时间里,他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做了大...  相似文献   

8.
鉴于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调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负责指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党的工作。本文试就刘少奇对发展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卓越贡献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刘少奇在抗日战争时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开创华中抗日根据地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军事战略思想。刘少奇的军事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思想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刘少奇以毕生的精力和杰出的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刘少奇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深入华中敌后,迅速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开创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一、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从抗战开始到武汉失守,华中地区的形势对发展人民抗日力量和建立根据地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1,(10)
正新四军扛鼎华中抗战新四军作为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主力部队之一,是开辟和建立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坚持华中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军事力量。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证明,新四军是华中抗战的生力军,为坚持华中进而赢得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曾山同志不仅是江西省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而且与南昌有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出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和江西省委书记、第一任南昌市委书记,在南昌协助项英、陈毅组建新四军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六次来南昌指导工作,为建设江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全会批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路线,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迅速发展。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了"应当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方针。会后,出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奉毛泽东之命去华中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撤离竹沟的决定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化名"胡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部南下,策应新四军一部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一项英明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实现,沟通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消灭新四军和把八路军限死在华北的阴谋,对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甄实 《党史博览》2013,(9):17-22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作了《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会议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重申了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和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南方局,并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等为中原局委员。刘少奇任书记。由此。刘少奇在华中抗战发展的紧要关头.担当起建立与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新四军成立66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之际,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辑(马洪武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热烈祝贺这部史书问世!  相似文献   

17.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以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的形势,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不失时机地、科学地提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939年9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肩负党中央的重托,为了完成“发展华中”的艰巨而又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在主持华中党的工作期间,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共产党、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只干两件事”,“一件是干抗日”,“一件是干民主”。①这是建立在他所认识到的中国人民百年来两件“痛苦的事情”之上的: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中国不能独立自主;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使  相似文献   

19.
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在敌人的疯狂“扫荡”面前,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  相似文献   

20.
1941年夏,日寇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的大扫荡,并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一并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军部避其锋芒,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水网湖荡地区十八团马家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