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以农业起家的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与农业的繁盛密不可分。从原始的刀耕火种耕作方式到后来的精耕细作,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农耕文明促进了古代教育的产生,统治者的重农政策也使得中国的古代教育表现出实用主义和功利性的特点。各个朝代都有相应的农书颁布,深究其理论主线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以农为本;天命主宰;三才理论。农耕文明与教育息息相关,更是中国汉字和古代文学产生的沃土。  相似文献   

2.
在希腊神话中,天帝宙斯的妻子赫拉,是位主管人间婚姻和子孙繁衍大事的女神,她的手中总是握着一只丰硕的石榴;在印度佛经故事中,河梨帝母也是人间繁衍子女的保护神,她的造型是左手抱着婴儿,右手拿着石榴。子孙繁衍是人类早期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尽管以石榴多子象征子孙满堂的信仰风俗迟至公元五世纪才进入中国社会,但中  相似文献   

3.
正近代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先后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和封建制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积累了丰富的治理思想,也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总结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思想与经验,依然是今天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笔者注意到学界也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统治而无治理,或者说统治就是治理,治理就是统治,进而认为"治理"只是当代国家的产物,古代没有。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这里笔者仅从中国古代"治理"一词的含义入手,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谢光远 《学理论》2012,(21):118-119
按照礼制精神和法律规定,我国古代的婚制为一夫一妻制。但实际上男子大多拥有多名配偶,并且她们的地位低于正式妻子,这是礼仪和法律所允许的。与此同时,在某些历史阶段和特定地区也存在着拥有多名地位相等配偶的一夫多妻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现象最终消亡了。  相似文献   

5.
“清官”是个历史概念 ,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封建专制下的产物。其内涵虽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来看 ,其特征主要有四 :价值理念体现为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 ;思想品格为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统一 ;行为特征表现为严格守法与秉公执法结合 ;历史命运则是清官名实与政治兴衰背离。对其进行科学学理辨析 ,准确把握其精神价值确为当代所需 ,但究竟如何运用这一历史概念客观上需要主体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健雄 《党政论坛》2008,(24):31-31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一是在地域上从美国延伸到欧洲,在内容上从“军事威胁”扩大到“经济威胁”和“模式威胁”。  相似文献   

7.
“安全阀”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科塞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科塞设想的社会体系中应该具有的一种建立在对社会冲突特别是等级冲突正功能认可的基础之上,使冲突制度化,帮助表达不满的特殊机构。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发泄积累的敌对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使统治者得到社会信息,体察民情,从而避免灾难性冲突的爆发,保护社会的整体结构。中国古人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也认识到了社会冲突特别是等级冲突的积极意义,进而产生了利用等级冲突的思想。它与科塞的“安全阀”思想既有相通之处,又有迥异的地方,所以笔者将其称为类“安全阀”思想。从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君主与“民贵君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民贵君轻"是一个极其醒目的民本思想命题。对这个命题的价值判断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的认识。本文旨在说明这样一个论点:在通常情况下,中国古代统治者不仅认同"民贵君轻"的基本思路,而且要求读书做官的人通晓个中道理。科举考试是"民贵君轻"观念广泛传播的制度性的途径。它势必造就认同"民贵君轻"的官僚士人群体,进而使认同这类思想的人遍布君、臣、民三大政治阶层。最高统治者的认同、论证、提倡是"民贵君轻"的基本思路成为社会大众价值共识的主要原因。全面的价值判断必须充分注意到"民贵君轻"可以与帝制相匹配这个重大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9.
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上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古代中国究竟算不算大国,如果算,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存在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0.
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上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古代中国究竟算不算大国,如果算,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存在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26)
中国的慈善文化源远流长,研究慈善文化离不开对历史的重读。按照从古代到清末再到民国的时间顺序,从慈善文化的发展脉络中找出阶段性特点与普适性规律,以期对当代慈善文化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监察法制建设历经两千多年,其中对监察官的管理一直受到历代王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相关制度或散见于皇帝的诏、谕及其他历史典籍中,或集中于专门的法律法规里,内涵十分丰富。梳理总结古代监察官管理制度的变迁历史,可发现以下几条发展规律:监察官的选任条件日趋细致全面,选任形式向以考选为主发展;监察官的考核形式与其他官员大致相同,但考核内容、机构设置及程序安排上往往另做规定;监察官的奖惩大都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但力度较大,厚赏与重罚并行;监察官的监督除内部纵向监督之外,十分重视外部其他权力机构的横向制约。这些发展规律蕴含着古代监察官管理实践中的很多经验教训,对当前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6)
中国古代社会前期,官修史书制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是其萌芽阶段;秦汉至南北朝是进一步发展阶段;隋唐时期是其确立阶段。随着纪传体断代史独尊地位进一步巩固,正史的修撰走向官府化、制度化,奠定了后世官修史书制度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4.
小范 《侨园》2012,(9):62-62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观众经常可以看到对尚方宝剑的描写,比如《包青天》中的包公就有一把尚方宝剑。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真有尚方宝剑吗?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的秦汉时期说起。尚方是专门为皇室制造刀剑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机构,秦代就有了。由于尚方所制的宝剑锋锐无比,利可斩马,所以又被称为斩马剑。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法,由于尚方制剑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这种宝剑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皇权和特权。尚方宝剑源于西汉成帝时,据《汉书·朱云传》记载,直言敢谏的朱云希望皇帝赐给他一把尚方斩马剑,用以诛杀皇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结果朱云不但没有得到尚方宝剑,反而差点丢了性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折槛朱云的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我国古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 ,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 ,也十分重视对于为政者本身的道德要求 ,并把“德治”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理想。这一传统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在评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地区的时候 ,无不把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水准尤其是各级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古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教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7.
18.
正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中明确指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那么,我国古代治国为何选择了"德主刑辅"、"礼法合治"呢?谈到"德主刑辅"、"礼法合治",就不能不提到秦汉之际在治国策略上的儒法之争。先秦时期产生的诸子百家中,以儒家和法  相似文献   

19.
华兰 《侨园》2014,(5):46-46
翻览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史籍,有关贪官、污吏的记载屡见不鲜。可见,贪是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官场通病。然而,从客观作用上看,贪又给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存在造成了严重威胁。史实证明:贪官们的侵吞敛财,可以使国家的财政收入锐减,国库空虚;贪官们克扣军饷,可以使军备废弛,国防衰弱。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对贪赃枉法者采取了重典治贪、以严刑酷法惩贪的严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付春兵 《团结》2001,(1):28-30
居于中国古代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主张“为政在人”的“人治”,早在先秦的儒学大家荀子就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理论,认为法是人制定的,法自身是不能运行的,而要依靠人来实现和运作。儒家的“人治”思想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为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