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是位22岁的年轻女性。父亲43岁那年生的我,因此我从小很受父亲的宠爱。我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位妻子。由于种种原因,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和睦。从自己记事时起,父母就经常吵架。父亲在我11岁时查出了胃癌,做了手  相似文献   

2.
游子的女儿     
金色的童年 我父亲祖籍是广东梅县,早年举家漂洋过海谋生。我出生于马宋西亚,六岁时随父母迁到泰国合艾小城,在那里我度过了金色的童年生活。 家父是位高级工程师,他是搞建筑的。泰国的许多高楼大厦大部分是他亲手设计的。丰厚的收入,父母的娇宠,使我每日都  相似文献   

3.
就在我刚满29岁的时候,父亲退休了.我的父母从维多利亚搬到了昆士兰.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我的朋友们都对我父母的决定感到很吃惊,为什么他们要搬得离我那么远呢?我对此只是耸耸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反倒觉得正好可以有机会去一个气候温暖的地方度假.  相似文献   

4.
父亲是位修车匠,小时候,他是我的偶像. 他总能给我做出各种玩具,给我买街上的冰糖葫芦,给我讲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让我"开飞机".特别是在我11岁那年,父亲收回来一辆自行车,他稍微改装了下,小车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5.
我八岁那年,母亲跟弟弟从外婆家回来时,为了节省车费,坐一位熟人的手扶拖拉机.谁知,不幸遇到车祸,当时父亲是流着两行热泪,把这个噩耗告诉我的.我的母爱就像汽车急刹车一样,"嘎"地停止了.从此,我和父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6.
认识柯泽并喜欢上他的那一年,我十五岁,读初三.那个时候我已经很会写作文,可是我从不写涉及感情的小说.每次作文大赛我都拿奖,所以在学校里,我多少还是有一些知名度的.学校里有一支篮球队,听说很棒.小以每次去看他们打球的时候都要拉上我,一开始我总是带着笑话书去看.当她们在旁边“好啊好啊”大声的叫着时,我通常是被书中的笑话逗的笑倒在地上.直到那一天,我看见柯泽.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仍然捧着“快活林”看得津津有味.忽然间我手中的书被人抽走,然后那个人坐在我旁边,说:“你好啊,柳如烟同学.”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父亲的本命年,我把父母亲从远方的老家接到我工作的城市住了几个月.考虑到年已六十的父母亲出一趟远门不容易,我和在深圳工作的姐姐每人给父母买了一枚金戒指.3个月后父亲听说奶奶生了病就要急着回家.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     
前些年,我常常梦见父亲,近几年梦不见了。父亲和他所参加的抗日战争,似乎已经成了非常遥远的被人忘却的梦。昨天一位年轻的朋友,看我的专题录像时,见到我父亲年轻时一张黑白照片:父亲抱着两岁的弟弟,我呢,大约五六岁,光着肚皮儿站在他身边。父亲身穿长衫马褂,圆方形的脸,两只明亮的大眼,  相似文献   

9.
1…… 他是我的同父异母弟弟. 母亲在我3岁时病逝,我5岁时父亲另娶,一年后的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他出生了.是剖腹产,所以,他在医院里呆了5天.第六天早上,父亲送我上学时告诉我,今天下午他会去接他回家,可能会迟一些来接我放学,我说好的.但是,那天下午,直到夜色降临,父亲一直没有来接我,是老师把我送回家的,然后,我才知道,父亲出事了.  相似文献   

10.
丁跃忠 《新青年》2014,(11):18-19
1897年春,胡家芝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书香门弟家庭。她的父亲叫胡传泰,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叔父是一位花鸟画家。胡家芝年幼时就和哥哥们在慈威私塾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桐庐第一女子学校一成立,胡家芝就被父母送去读书,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相似文献   

11.
父母离异那年,我才十三岁。一年后,父亲又有了妻子。而我,却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亲人——母亲。也就在那一年,我初中毕业了,考上了县一中,但我没打算继续上学。事实上,我也没有了读书的条件。我不想回到父亲的身边去,也走不出失去母亲的阴影。于是,远走他乡成了我惟一的选择。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打起背  相似文献   

12.
《海内与海外》杂志社: 我的父母生有子女四个,现已各自成家。解放前,由祖父从国外汇款购有楼房一幢。祖父母死后,由其独子我父亲继承。1985年父母考虑他们已年迈,由父亲起草书面遗嘱,母亲也同意签字。遗嘱声明,父母死后,上述房产由在加拿大的次子继承。去年父亲去世,母亲反悔,表  相似文献   

13.
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工作,每次回家看望父母,给父亲的礼物都是一些吃的东西。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对服装更是不感兴趣,他常年都是一身工作服,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肯买衣服。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我并不了解父亲。  相似文献   

14.
整个故事浸透了人性的阴暗,没有白天,只有黑夜,像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两个想从黑暗中挣扎出来的孩子用黑色的眼睛却寻找不到光明,而是堕向更深的黑夜.雪穗和亮司是同学,他们11岁那年,生活中黑暗的渣滓残酷地浮出水面.亮司的父亲是当铺老板,在性取向上只喜欢幼女,年轻的母亲便与店员一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雪穗出身贫穷,父亲死后母亲让幼小的雪穗卖身,当铺老板明着去找雪穗的母亲,实际是为了雪穗.这一天,亮司发现雪穗卖身的对象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愤怒之下刺死了父亲.两个孩子憎恨自己的父母,第一个阴谋就这样发生了,11岁的孩子已被煤气熏死,表面看来这是一起杀人、然后自杀的结局,种种迹象都指向雪穗的母亲,她成了杀死亮司父亲的凶手.  相似文献   

15.
安居之梦     
李广宇 《新青年》2004,(11):12-13
过 了劳动节就盼着国庆节!过了国庆 节就又开始商议春节如何过!退休之后! 我的父母在家的日子清淡得很!盼 望的就是儿女能够常常回家!团聚 但我 们仍然极少回家!忙也许只是借口!更多的是因为父母住的房子太小!几乎容不下 一大家子人围桌而坐" 我的父母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母亲是 大连人!父亲的老家却在长春!当年父亲 毕业后最终选择了与母亲一起到大连!在 工厂的子弟中学里做教师!这样的选择显 示了父亲作为男人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6.
民间有个说法,父母弥留之际,哪个子女守在身旁,这个子女就是父母最疼爱的人。我相信这个说法,因为父亲走的时候,是我守在他的身旁……  相似文献   

17.
运涛 《新青年》2005,(10):12-12
打我记事起,就没有父亲的影子。1972年,他因为类风湿瘫痪,那个时候我只有4岁。一直到我,孝心就是你有一碗稀粥你一半,你有山珍海味却只让他逼我做千古留名的孝子偿还他当年勒紧裤带供心只需抵得住他当年没儿女的,不可能付出的比父母多不可能还得清他们对你8岁,他都在外面求医,大部分时间是在驻马店住院,因为那儿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亲戚——他的舅舅我叫舅爷。如果没有舅爷,恐怕父亲也活不到今天。由于无人看管,我6岁时便被送进了小学。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农村,6岁进小学是绝无仅有的。老师们常常把我带到办公室,像逗弄一个小玩意儿,当然也…  相似文献   

18.
心慧 《新青年》2006,(5):8-9
我对母亲的恨 打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没有疼过我.她最爱的人是姐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父母寻医问药了差不多半年,累得落了形,可是姐姐的病却越来越严重.那时候,我才5岁,看着父母每天都要背着姐姐外出求医,对我基本上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19.
1.小暖 "小暖"是林墨为我起的名字,曾经被他用一种很有磁性的声音叫了3年. 认识林墨是在5年前,我19岁,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父母离异后,父亲很快娶了另一个女人进门.我是个倔强的孩子,接连看了那女人几次脸色后,我就不再跟他们伸手要钱.从17岁开始,我在夜市卖过杂七杂八的小玩具,帮开饭店的表姐洗过碗,凡是能赚钱的行当,我都去做.直到有一天,我随意写下的文字在杂志上发表,并且很快收到一笔在我看来十分丰厚的稿酬后,我便开始靠卖字为生.爱情小说、随笔评论,每夜不停地写,食指和中指上,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相似文献   

20.
一位生活在苏黎世郊区名叫尤利马斯·马吉的农村青年,在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更加不幸的是,在他20岁的时候,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也去了。父母留给他的除了丑陋的长相和一个小小的磨坊外,再也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