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始于2003年非典期间的问责风暴使"行政问责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度虽然逐步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但其诸多缺陷仍很明显。本文以行政问责制的运行环境为视角,在剖析其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必须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健全政府绩效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推动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李照雨 《前沿》2013,(16):35-36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在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由于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具体实践,都还存在诸如问责启动滞后、问责程序不明、问责效果不足等突出问题,而问责快速启动是整个行政问责工作的开端,其充分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行政问责制度建设与运行的成败。在我国当前现实中,行政问责的快速启动往往难以充分实现,原因是其面临着“集体行动困境”造成的动力不足问题。7·23温州动车事故的行政问责作为我国近年来最为成功的一次重大公共事件行政问责案例,其工作方法和经验能为我们解决该问题提供许多有薷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行政问责实践的困境主要有谁来问责、问谁之责和何种问责等。谁来问责困境表现为自上问下与自下问上的矛盾和同体为主与异体为主的冲突,问谁之责困境主要是直接责任(人)与间接责任(人)的躲猫猫和领导责任(者)以组织责任为护身符,何种问责困境主要体现为法理问责与情理问责的纠结和公开问责与秘密查处的博弈。其间分别蕴含了行政价值迷失、德性伦理欠缺和制度伦理缺位的深层原因。文章认为,可从公民伦理的培育,德性伦理的培养和制度伦理建设等方面超越问责困境。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政府行政理论和实践中,行政问责是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行政问责的内涵可以从其回应性、强制性和惩罚性、内在性和外在性、权威性和过程性的层次进行阐述。在行政问责的发展历程中,其经历了韦伯的科层制改革;市场化改革;独立问责机构和社会问责等阶段。同时行政问责面临着对象和外主体自身及问责文化的缺失三方面的困难,只有通过行政问责对象和主体的努力及合作加上政治文明的发展,公民精神的培养,才能有效的解决问责的一般困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政治问责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政治问责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是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实践中的短板。这种制度困境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有主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也有政治问责立法滞后的影响。针对行政政治问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从行政政治问责的主体、对象、适用范围、标准、程序和救济制度方面提出构建有效的行政政治问责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事代理制度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领域的创新实践,目前在我国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人事代理服务功能难以到位,双重管理主体的协作不够,人事代理缺少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改变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融入市场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以及依法行政的不断发展,行政问责制度已经渐渐为公众所知,行政问责制度的提出根本是为了规范公职人员的行政方式,完善国家的治国体系。行政问责制度的不断推进,显示着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更加健全。当前,要围绕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行政问责程序规范化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节庆活动是人类历史文明积淀而成的文化奇葩,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独特经济活动。近年来,节庆活动方兴未艾,以名人为文化内涵而举办的名人文化节也如火如荼。但同时名人文化节也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困境。,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不是节庆活动自身制约其良性运转。而是观念上缺乏创新。运行上管理不足使其脱离了预期的轨道。因此,分析其困境出现的原因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办法,便成为了本文的写作宗旨。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是一个制度体系,是多项制度的集合体,其运行过程中的启动、推进、实现、纠错阶段分别对应着政府责任监督制度、政府责任评估制度、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问责救济制度。我们应当对这些制度进行完善,使其相互配合、有序运转、形成合力,使行政问责更加有力、有效。  相似文献   

10.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是目前党政干部问责制的主要实施形式,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同体问责.这种问责与传统的干部问题处理方式比较契合,执行起来顺畅,效果显著.但其缺陷也同样十分突出.为此,在实施行政问责时,一定要对行政问责主体进行必要的约束,对行政问责的程序进行严格规范,必须公平、合理地对待行政问责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近年来城区内人工湖、人造河等不断增多,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公安院校开设水上教学课程势在必行。通过实地调查与电话访谈了解到,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面临种种困境,结合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研究未来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发展出路,可为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开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文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文化虚无”、“文化缩水”、“文化破坏”和短期行为、价值混乱、无所作为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文化建设面临困境。文化建设要走出困境,根本的出路在于正视现实,正视危机,坚定指导思想,明确根本原则,探索科学方法,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行政问责在我国尚未形成一套成熟健全的制度,在问责过程中出现偏差和失误是再所难免,出现偏差和失误就需要救济。但我国现行的行政救济法规中受到问责的官员的救济办法尚处于薄弱甚至真空状态,行政问责的客体与现存的行政救济法规的对象之间存在较大错位,被问责官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对于问责失范的救济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我国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绩效问责:行政问责制的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绩效问责是行政问责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政府绩效水平的考察,对未达到绩效目标的政府组织及其公务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是行政问责制的深化和发展。绩效问责把问责制与政府绩效相结合,对政府行为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功能。由于多种原因,在政府绩效问责制的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境。只有正确认识绩效问责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成功地推进政府绩效问责制建设,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旅游消费者享有法定的安全权,但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安全权的实现却陷入困境。结合我国立法和执法的现状,对其困境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行政问责复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在重大公共事件中被问责的官员频频复出,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官员"闪电"复出凸显了我国行政问责复出机制的失范,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行政问责复出机制,维护行政问责制的严肃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以社会共同责任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目前社会上对社会福利社会化存在着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即将“社会福利社会化”或等同于政府“甩包袱”,或等同于“社会福利市场化”,或等同于“福利责任的转移”。囿于认识上的不足,当前社会福利社会化实践主要存在着社会化的合作机制难以形成、社会化的筹资渠道不畅和社会化的福利服务队伍缺乏三大困境。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出路在于:明确政府职能、积极鼓励和扶持第三部门的成长、加强对私营福利机构的服务监管与引导扶持,充分整合机构、社区和家庭资源,以形成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体合作机制;加大政府资助和社会筹募的比例,防止社会福利社会化滑向社会福利市场化;加快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引导形成志愿福利服务的长效机制与社会风尚,建立专业化、高志愿性、高素质的社会化福利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8.
张黎 《传承》2014,(8):118-120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村庄普遍面临生态环境恶化、日趋衰败甚至消亡的困境,村庄可持续发展受到空前的挑战。应推进村庄可持续发展,确保以村庄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升华,应合力并举、多管齐下,着重以产业发展带动村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保护引领村庄可持续发展,以政策法规保障村庄可持续发展,不断激发村庄发展活力,提升村庄内生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上手极易、传播极快、范围极广、影响极大的信息传播方式,微博不可避免地与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结合在一起,这对于外部监督体制并不成熟的中国公权力部门,实在是一剂猛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微博正在成为行政问责的极为重要的外部监督力量,正在改变着官方和公众话语权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20.
倪新兵 《岭南学刊》2012,(1):117-120
信访制度在我国具有公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实现权利救济和化解纠纷,充当着社会“安全阀”的重要功能。但现行信访制度却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为使我国的信访走出目前的困境,在宏观层面上,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秩序;在中观层面上,要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快推进法治导向的信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