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羲皇故都     
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三皇(伏羲、女娲和神农)之首的伏羲氏之都,被称为“秦皇故都”。中华民族从远古时候就崇拜伏羲、女娲,称他们为“人文始祖”,并在今河南淮阳建人祖庙以隆重的礼仪祭祀他们。这座被称为“天下第一陵”的太昊陵,在淮阳县县城北1.5公里处,前庙后陵,它是按照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修建的宫殿式  相似文献   

2.
西华历史悠久,史称箕城、长平、鸿沟、娲城。从神话中的女娲在此"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始,现存有娲城遗址、神话中开天辟地始祖神盘古寨、商代殷纣王哥哥箕子的读书台、始建于东汉的龙泉寺等历史文化遗存。当今的西华儿女王富洲由此出发,登上珠峰;洪战辉携妹求学,感动中国;90万娲城人民把昔日黄泛区变成豫东大粮仓。如今的西华,有一群人奋战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黄帝城     
现在新郑的郑韩故城,过去当地人叫它“黄帝城”。说起这座城,在新郑一带曾流传着一个天上九龙下凡修黄城的故事。传说,黄帝打败炎帝之后,为防蚩尤进攻,就想修一座大的都城,因为把地址选错了,没修成。黄帝打败蚩尤后,心想,现在天下统一了,不修一座大的都城,普天下的诸侯和臣民来朝贺怎么办?一天上午,黄帝正在想心事,风后来了。黄帝把这个想法告诉风后,风后说:“这件事咱俩想到一块了。咱还是出去看看把城址选在何处好!”说罢,风后前头带路,黄帝随后,就出有熊国都向西北的轩辕丘走去。他们站在轩辕丘上,四下观看。风后指着说:“主公你看,这里…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的祖先炎、黄二帝作为两个部落的首领,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炎帝神农氏主要的历史功绩,从古籍来看有:①“制耒耜.教民农作。”②“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③“神农耕而陶。”④“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⑤“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百日而遇七十毒。”炎帝时发明了用草药治病的医术。黄帝轩辕主要的历史功绩,从古籍看有:①黄帝“艺五种”,即种植五谷。②“黄帝作宫室,以避寒  相似文献   

5.
女娲与娲皇宫李霞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叫女娲的人头蛇身的女神,她有四大功劳至今仍为民间所乐道:一为补天。远古之时,天塌地陷,女娲炼出五色石,以补苍天;二为造乐器。从那时起,人类有了娱乐工具;三为造人。据说她与兄长成婚,孕育了人类;四为斩杀祸害天下的...  相似文献   

6.
烈山氏,或云“传说时代”的一个人物,或云系“炎帝神农氏”之别号,皆本于传说或神语。虽无足实之佐证,但从所传“事迹”观察,烈山氏”,或“炎帝”,“神农氏”处在人类社会由采集、渔狩的获取经济,转入农耕定居的生产性经济的时代。作为这一时代的象征,“烈山氏”,或“炎帝”、“神农氏”,是古人观念形态上的“人”,并与传说中的黄帝齐名,完全是应该的,否则,我们何以言为“炎黄子孙”呢?这个问题,我有另文论及,恕不赘述。本文仅就己意,对“烈山”、“烈山氏”之名源或名义,谈谈与所传“烈山氏”之得名的不同认识或理解。(一)“烈山氏”名源于“烈山”之置疑揆诸史籍,“烈山氏”作为“炎帝”或“神农氏”之别名,与“炎帝”  相似文献   

7.
屈原赋与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源远流长的苗文化 我国的苗族,相传为“九黎”、“三亩”之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联盟。史书上早在黄帝时代,已有“黄帝伐九黎”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侯哲安说:“神农到黄帝之时,九黎族蚩尤称霸于东南一隅,与华族盟,有战有和……三苗在他们尚未形成独立部落联盟之前,加入了九黎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8.
黄帝的传说     
王谦 《协商论坛》2008,(4):30-32
在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史上,先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然后是三皇五帝。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氏、燧人氏和神农氏,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项、帝喾、尧、舜。  相似文献   

9.
人间仙境“蓬莱阁” 中国四大名楼,三座在江南,只有一座在北方:山东烟台蓬莱阁。 蓬莱阁,在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上——山崖是红的,大海是蓝的,若有海雾涌来,弥漫其下,缭绕其上,但见有天无地,高阁飞檐,隐约其中。  相似文献   

10.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传说时期一位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和黄帝轩辕氏一样,因其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功绩而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今天我们开展炎黄文化研究,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拟对炎帝神农氏与中国农耕文化问题作初步探讨。一、炎帝神农氏是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的南方先民代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以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但长期以来流行一种  相似文献   

11.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肇始者,是司马迁《史记》开篇第一卷首先记述的英雄人物,历来被尊为“人文初祖”,成为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时代发明甚多,其“土德之瑞”与“垂裳而治”又是深入分析与探讨黄帝故里故都所在以及黄帝文化对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切入点。一、“土德”“垂裳”原义考《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大家都知道,这是按五德终始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来解释历史的,正如《史记索隐》所言“: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  相似文献   

12.
炎帝神农所处的时代,属于历史学的传说时代范畴。因此,炎帝神农是属于传说时代的代表人物。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的意见:“中国的传说时代,上限尚不可定,或自炎黄时期;下限暂定在盘庚迁殷前。”因为到商代晚期,已经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发现了甲骨文而成为信史。炎帝神农当属  相似文献   

13.
欧亚宾 《世纪行》2009,(4):37-37
毛主席有一首著名诗篇:“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诗中提到的九嶷山。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一座挺拔耸峻、风光奇异、有着许多美好动人传说的千古名山。九嶷山的主峰舜源峰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的藏精之所.建有舜陵、舜庙。《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开始,年年祭祀黄陵,至今已近30年,规模愈来愈大,范围愈来愈广,规格愈来愈高,凡有黄帝传说之地,都兴起祭祀活动,多达70多处,从地县省市到中央领导都亲临主祭。在祭黄的推动下,各地区争相寻根觅祖,访古追踪,祭了黄帝祭炎帝,祭了大禹祭女娲,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祭祖浪潮。对此学界多有褒贬,有视为形象工程的、开发旅游的、为经济搭台的等等,都不无道理;建议升格为国家主持的,主张由民间组织出面的,各有建言。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怎样使祭祖活动有利于建设精神家园,需要从历史上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5.
宁威 《群众》2023,(6):66-67
<正>仰光地处富饶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有人将缅甸喻为亚洲的十字路口,仰光则是这个十字路口的中心节点。仰光因仰光大金塔而得名,这里曾是孟族的渔村,11世纪时被称为达贡,意为“有三座山岗的村子”。1755年5月,缅族头领雍籍牙统一缅甸,登临仰光大金塔祈求消弭兵灾,永保和平,赐名该城为“仰光”,缅语“战争结束”之意。大金塔坐落在仰光市中心、方圆数公里内唯一的一座山上,成为这座城当之无愧的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16.
拜谒神农故里化夷炎帝神农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强大、先进的部落的首领,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驯兽禽,同黄帝轩辕氏,共同创造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古代文明。去年初冬的一天,我专程从武汉赴随州,拜谒神农故里,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出随州城向西北驶去,车行大...  相似文献   

17.
西汉著名古文纾学家孔安国将伏羲、神农、黄帝列为三皇,将少吴,颅顼、高辛、唐尧、虞舜列为五帝。东汉班固,西晋皇甫谧、南宋郑樵等不少学者都采用了这种说法。曾经向孔安国从师问教的司马迁虽未采用这种说法,但是《史记》也承认黄帝是继炎帝之后而兴起的。传说中神农氏炎帝的存在并且曾有很大社会影响,这在古代是为人们所公认的。现今对于神农氏炎帝兴起的地点,却有不同说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20日,“女娲暨中华女性文化”研讨会在湖北省竹山县举行。本次研讨活动是中国·十堰第二届女娲文化旅游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来自全国妇联及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社科院所等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从文学、历史、考古、旅游等不同角度对女娲与女性文化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有这样两位兄妹人祖,他/她们就是伏羲和女娲。有关他/她们优美的传说和记忆,可谓开辟了中国历史的创世纪。后世的人们循着这一故事,创作了无数艺术作品,其中被广泛关注的是多有发现的汉墓砖画中的伏羲女娲像。特别是在山东、新疆一带出土的砖画像中,每有栩栩如生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像。在这些画像中,其中女娲执规、伏羲执矩的画面引致人们广泛的关注,有人把它描述为始祖对秩序的关注,有人把它描述为中国标准产生的标志,还有人强调它严谨有致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帝传说论析宋魁旭黄帝的时代距我们今天已经十分久远,但关于黄帝的传说却并不完全属于过去,探究这一源远流长的传说,其意义不容忽视与低估。我们应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针指导下,努力发扬黄帝作为“人文之祖”的精神力量,把他开创的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发扬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