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利益问题,不仅是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实践,也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从理论上讲,物质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只讲革命,不讲改革,这是在内容上的重大缺失。本文把改革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着重论述了改革的基本规定性、革命的两种基本涵义、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社会主义必须改革等五个问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的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世界,随着人类对自身面临的共同危机的认识,以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相互交流的加强,交往和对话已为人们所日益关注。在国内,基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之需,交往问题也日益显示出自己的重大意义。因此,当今世界现实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交往问题的研究。然而,从以往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人们对交往问题多侧重于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实证学科的具体性探讨,而很少从哲学角度进行一般性的研究。笔者认为,面对各门实证科学对交往的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面对着交往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活动和横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总体上揭示社会生活的历史过程及其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应该对交往进行理论上的科学论证。故此,本文拟就唯物史观交往范畴的含义、特性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诸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理论界的热门课题。但是,“公正”、“平等”总是和“差别”相比较而判辨、相作用而实现的。要深刻地理解社会公平,就必须深入地探讨社会差别。 一 社会差别的定义、性质与特点 社会差别虽然是人们经常关注的东西,但迄今为止,笔者尚未见到有人专文探讨它;甚至所有的社会科学辞典都未将其列目——也许是因为这个概念(范畴)太简单了。但是,越是处女地就越有开垦的价值,越是平凡的东西便越有可能包含一些不平凡的道理。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是实践活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观念的统一,其中,实践活动是起点,实践思维方式是其理念内核,实践观念是实践活动和实践思维方式的中介。正是由于实践思维方式——实践观念——实践活动构成的多维、立体的“实践”范畴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根本超越和从抽象的人的世界到现实的人的世界的转变,实现了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目的的转向为表征的哲学功能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市域治理法治化是在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对具有普遍性的社情民意、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实现积极、有效回应的法治化治理方式。市域治理法治化实践要探索建构科学完备的规范体系、公正权威的实施机制、严密高效的监督机制和多元协调的配套保障机制,并在实践中注重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深人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沽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需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充分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的看法,但是,在把实践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这一点上,还是一致的。过去,我们把实践仅仅看作认识论范畴,后来把它提高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现在又把它提升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范畴,而且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称作实践唯物主义。我认为,这种提升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走出哲学的圈子,把实践看作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范畴。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它的形成既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为基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必经阶段,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实世界是其对象,因而实践范畴就具有总体性,它实现着自然与社会、人与对象世界、事实与价值、科学范导与人文关怀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的总体性是渗透着唯物主义的。一般唯物主义没有达到哲学的总体性,实践的人本的唯物主义才是总体性哲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仅仅把那些掩盖现实社会矛盾的思想、观念视为意识形态.马克思从早期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分析转向中后期对资本主义特定的意识形态(物化)的批判,揭示了意识形态掩盖下的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与劳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马克思的整个意识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尤其是历史性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些令人深省的问题常常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有人在知晓了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后并不去践行?为什么有人希望处处有雷锋而自己却不愿当雷锋?为什么有人对社会不正之风深恶痛绝而又往往喜悦于在风中获益?为什么有人在双手拥护肃贪倡廉中又屡屡以权谋私?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然而,有一条则是共同的:在这些人的道德意识中,缺乏践行道德行为的顽强的道德意志和坚定的道德  相似文献   

14.
徐志远  肖萍 《探索》2011,(4):127-130
理论与实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对偶范畴。必须科学理解理论与实践的涵义,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研究理论与实践这个重要对偶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辉玉  李齐 《求实》2016,(3):20-26
现代世界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人类从此进入到真正的文明时代,也意味着当代人正步入失去本真生活的危险境地。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人的感性活动,把社会现实作为探寻现代生活困境的出发点,洞穿了资本与现代形而上学所营造的抽象统治,把人的合理生活牢牢扎根在自身的现实生活过程当中,指明了当代人的真理性生活方向,具有功不可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尽管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术的进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解,但也存在着如下问题:研究主题上的宏大叙事,过分注重体系构建;批判性不足;理论研究与现实具体问题脱节;混淆学术性研究和意识形态辩护之间的区别.未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该从过去的“宏观研究”范式向“微观研究”范式调整,复原并凸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和“实践性”品格,在注重其时代现实性和加强介入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同时,强化其学术性.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保障,社会可持续是目的。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意味着人类希冀实现的愿望是相通的。本文拟从几个核心范畴的关联性入手,谈谈生态经济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资本范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张泰城资本范畴是否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或者更进一步说,资本范畴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能否兼容?这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和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新课题。大家一定注意到,诸如“国有资本”、“资本经营”...  相似文献   

19.
实践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范畴的成熟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一贯主张和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价值性和效率性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表征人类认识运动最终的追求目标和最高认识成果、对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的真理范畴,不仅包含以主观符合客观为唯一要求的传统的认知真理,而且更主要的是包含有价值和效率内容的实践真理。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文化形态,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使文化由高雅走向世俗,趋向商品化,使文化问题成为政治问题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科技的非理性应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坚持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科技非理性批判三个维度的结合,回应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