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数量逐年增长,随着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申请司法鉴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司法鉴定工作对于明确案件事实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立法的不统一和出庭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鉴定人出庭率极低。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从而确立起了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具体情形和相应的法律后果,为鉴定人出庭作证以及法院鉴定意见的采信提供了法律依据,便于法院公平、公正、合理地审理案件,有利于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本文拟从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演变,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出庭法律效力的认定以及如何保证鉴定人出庭作证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便于使我国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鉴定人出庭率低的问题,2012年《民事诉讼法》强化了鉴定人的出庭作证义务,但是新法颁布实施后,鉴定人出庭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在于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仍然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当事人权利保障不足、法官权力不受约束以及鉴定人权利保障被忽视。为了解决鉴定人出庭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应该从法院、当事人、鉴定人之间的权利、权力与义务这三方的关系着手,切实保障当事人权利,进一步约束法官审判中的权力,重视对鉴定人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有关刑事鉴定制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确立了“鉴定意见”的称谓、建立了鉴定人作证的特定保护制度、完善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取消了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的鉴定权、创建了专家辅助人制度等。这些新发展在确保鉴定结果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保障鉴定人、当事人等的合法权益、促进刑事司法鉴定制度乃至证据法制的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未来还应在立法技术、司法鉴定启动模式、鉴定人出庭作证、强制鉴定以及司法鉴定期间等方面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4.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对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当事人对质权、确保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1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鉴定一直以来均作为证据种类之一而并未采行证据方法和证据资料之认识,以至于在证据篇中并未重视鉴定之程序性规定.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基于保障当事人之程序主体性,新增规定赋予当事人鉴定程序启动权以及鉴定人合意选择权,同时,明文强化鉴定人之出庭作证义务并对其不出庭规定了制裁手段,但相关规定稍显粗糙且存理论上之缺点和盲点,有待加深认识并以期获得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对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当事人对质权、确保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1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之一,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鉴定人几乎从不出庭作证,成为庭审中鉴定意见质证时最大的软肋。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并针对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制定了处罚措施。但该规定仍不够细致,尚需建立具体的配套措施,以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8.
新的《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制度作了细致改进,同时明确了鉴定人的出庭义务和法律责任.但在实践中,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运行状况不甚理想.据浙江省司法厅统计,2013年该省办理涉及诉讼的司法鉴定36 832件,但鉴定人出庭作证只有167次,出庭率仅为0.45%.新的诉讼法对于促进鉴定人出庭的努力收效甚微.结合该省工作实践,运用实证调研的方法,探究鉴定人出庭制度实施的现状和鉴定人出庭率低的原因,提出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占善刚 《法学家》2014,(2):103-110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78条明定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是:鉴定意见不得作为事实认定的根据、鉴定人返还鉴定费用。该规定忽视了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公法义务性质和鉴定的证据法构造。在民事诉讼中,出庭作证系鉴定人对代表国家行使裁判权的法院承担的诉讼法上的义务。基于该义务的公法性质,鉴定人不出庭作证应遭受罚款、拘留等公法上的制裁。考虑到鉴定人与证人诉讼地位的相似性,立法上应将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一体适用于证人,这样才符合形式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意见应经质证才能作为定案依据.这一刚性规定促使鉴定人必须履行出庭作证义务,从而提高了鉴定意见证据效力对质证程序的依赖程度,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就格外重要.鉴定人屏蔽作证方式为这一问题的探寻提供了微观视角,我国已经存在证人屏蔽作证的司法实践,但是对于鉴定人屏蔽作证的正当性还存在争议,而这些争议实质上是鉴定人屏蔽作证与传统诉讼法原理的冲突与解决,具体反映在鉴定人屏蔽作证应当遵循的原则、程序设置、配套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汤维建  郭士辉 《法学家》2006,6(1):93-96
一、研究概况 2005年,民诉法学界秉承一贯严谨、求实的作风,继续在理论的大框架内不嫌微末地进行具体制度的构思和建设,在理论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较往年有所拓展.2005年度的理论研究加强了实证调研的力度,①比较法研究的份量明显增加,②体现了立体化、多元化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课题愈来愈广泛,研究趋于深化,更加触及深层与本质.对司法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刑事诉讼法学者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本年度召开的学术会议及学术出访活动主要有:(1)5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诉讼法……  相似文献   

13.
江伟  刘敏  张艳 《法学家》2000,(1):85-89
一、研究概况 1999年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所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及教材,主要有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刘荣军著《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叶自强著《民事证据研究》、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江伟主编的长达80万字的《民事诉讼法学原理》在内容和体系上与其它教材相比,增加了民事诉讼法学基本...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概况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一千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约400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主要有:陈光中主编:<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九卷);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第七卷)>;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二卷);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十五规划教材)、<3R视角下的律师法制建设>、<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宋英辉、李忠诚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郝银钟著:<刑事公诉权原理>;邓云著:<刑事诉讼行为基础理论研究>;汪海燕著:<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郭志媛著:<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张毅著:<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张培田、张华著:<近现代中国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等.  相似文献   

15.
一、1999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从总体上看,1999年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刑事诉讼法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二是司法制度改革问题成为研究探讨的热点;三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制度的研究探讨有所前进;四是对建国50年来刑事诉讼法学创建与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成果,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展望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16.
陈卫东  刘计划 《法学家》2006,10(1):97-101
一、研究概况 2005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基础理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文章达千余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主要有:陈光中主编:<刑事再审程序与人权保障>,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0卷);樊崇义、史立梅、张中、朱拥政著:<正当法律程序研究--以刑事诉讼程序为视角>;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9卷);徐静村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3、4卷);陈卫东著:<程序正义之路>(第一、二卷),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陈卫东主编:<律师执业概论>,陈卫东、谢佑平主编:<证据法学>;何家弘主编:<刑事司法大趋势--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王敏远主编:<刑事诉讼法>;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宋世杰著:<刑事审判制度研究>;陈瑞华著:<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第二版);孙长永著:<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左卫民主编:<简易刑事程序研究>;张军、郝银钟主编:<刑事诉讼庭审程序专题研究>;周长军著:<制度与逻辑--刑事诉讼机制的转型分析>;刘涛著:<刑事诉讼主体研究>;刘计划著:<中国控辩式庭审方式研究>;方金刚著:<案件事实认定论>;彭海青著:<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应用型法学学科中,民事诉讼法学是最具动态性的学科之一,诚可谓一年一个样,年年不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以及我国社会形态的变迁和社会主流观念的更迭,民事诉讼法学正处在新陈代谢、金蝉脱壳的过程中.横览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从荦荦大端到具体而微,我们似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它与传统体系的"断裂之声",一种"去传统化"、"去苏联化"的学术氛围蔚然大观,民事诉讼法学真的融入了世界性涌动的大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前瞻视野.这样的基本判断在以下的难免挂一漏万的综述中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维建  刘涛 《法学家》2004,(1):98-100
一、研究概况 (一)方法论与研究特点 2003年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围绕着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继续向纵深的方向推进,涉及的范围广泛,研究成果可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实务界和理论界联系的不断趋于紧密,各种形式的联合研讨和共同攻关,使诸多理论研究成果很快转化为用以指导实践的司法解释,从而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加明显、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概况 2000年民诉法学研究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出版发行学术著作及教材达十余部,发表论文近三百篇.本年度,一批颇有分量的民诉法学专著的相继出版,将本学科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荣斌  姚莉  白冬 《法学家》2001,(1):87-90
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2000年是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者对刑事诉讼法实施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年,2000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三年以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