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时期,民初对抗性的央地关系是制约国家转型中的突出问题。民初的央地关系先后历经辛亥革命时期中央权力对地方的失控,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地方权力对中央的架空,袁世凯统治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此消彼长三个发展阶段。民初央地权力关系的历史演变既受国家转型的深刻影响,也严重制约着国家的现代转型。近代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具有高度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中央集权政府,打破地方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有效地对整个社会进行整合,引领国家实现现代转型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通过15年的艰苦谈判,特别是同美国和欧盟的谈判,才加入了WTO,中国作出了多方面的承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入世"承诺问题特别是农业"入世"承诺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它们的这种关注既体现了民意(尤其是代表了美国农民的利益),表达了相关利益集团和智库的意愿,也给予美国政府及相关经济组织以不同程度的压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美在农业领域的经贸关系,并将对未来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如此,作为中国"入世"承诺中最受人关注的领域之一,中国农业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的经验与教训具有相当程度的典型意义,对其他领域也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但与中国内陆其他省份相比 ,四川社会的早期现代化极具典型意义。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 ,由于外力作用 ,清末民初开始的四川社会早期现代化呈畸型方向发展 ,严重加剧了社会内部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活脱脱地折射出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的中国,伴随着中央权威衰败化及政府职能转移的同时,地方主义政治势力正在形成,经济领域里民族企业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北洋政权与带有买办资本特征的周氏企业的关系,以及这一历史时期的政府经济行为走向,从而揭示近代华北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和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承载了过多的人口.这种传统小农经济的普遍存在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困落后,因而改造传统小农经济就成了中国人民寻求自身解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倡导和推行农业互助合作化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遗留下了大量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当前倍受关注的三农问题的出现.反思这段探索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农业人口过多与土地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而这一基本国情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6.
民初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会制与政党政治,是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主要形式。在近代史上,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来,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大量输入国内,中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曾经于民国初年幻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议会制和政党政治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纷纷组建政党,掀起了一场政党政治的狂潮。然而,民初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尝试很快遭到失败。本文对民初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进行探析,以加深我们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代议制的建构是政治精英基于救亡图存的目的所主导的制度移植。对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精英而言,既希望代议制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政治权威,而且还能够满足政治利益偏好的实现。然而由于现代工业尚未形成,其从事政治活动并不是出于阶级利益诉求,这就难免会使各政治主体围绕国家政权的权力博弈关系脱离现实经济利益的制约,从而使制度的内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当代议制的运行规则无助于其实现政治目标的时侯,往往会放弃代议制的运作逻辑,转而走向通过军事斗争垄断权力的政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1927年10月4日,年近6旬的前中国北洋政府总理陆征祥在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修道院正式出家,成为一名修道士。陆征祥,堪称清末民初的一位外交奇才,但却因在袁世凯逼迫下,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背上了骂名。  相似文献   

9.
1927年10月4日,年近6旬的前中国北洋政府总理陆征祥在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修道院正式出家,成为一名修道士。陆征祥,堪称清末民初的一位外交奇才,但却因在袁世凯逼迫下,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背上了骂名。  相似文献   

10.
塔塔尔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近代自俄国迁入新疆伊犁等地后,积极创办各类新式学校,并在师资、教材、管理和资金诸多方面,对兄弟民族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扶助,为伊犁等地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进步,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塔塔尔人所形成的重视教育和人口素质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此,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并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主线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个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发展过程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回顾清末到民初山西女子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山西女学萌芽于清末,发展于维新运动时期,成熟于辛亥革命之后,在日伪统治时期受到制约,抗战胜利后女子学校得到恢复。近代山西女学的兴办主要有教会兴办、地方绅士联合出资兴办、地方政府出面兴办和晋商家庭出资兴办。在山西近代女子中等学校中,主要有女子职业学校、女子普通中专专业学校、女子师范学校等。所以,清末到民初这一阶段女子教育的发展,可以说为以后山西教育走向男女同校、走向男女学生全面发展的近代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对“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已有一些论述,但是鲜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进行探讨。实际上,“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路、思想实质、理论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深化对“中国梦”理论意义的认识,是学界进一步从整体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去理解“中国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乔传福 《党史博采》2005,(11):16-18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经济现象,这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20世纪50年代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原来已有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在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结构.这样,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顺利地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并且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正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已有不少著作对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思想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宝贵思想财富,是近代进步的经济思想之精华。“九五”期间,资金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稀缺的资源,根据需要和可能,必须抓住机遇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研究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思想,对于当代利用外资工作的开展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从此,一方面外国列强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日渐东来,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仍在传统的农业经济轨道上缓慢行进,两种力量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交叉、冲突、…  相似文献   

16.
董雪梅 《理论学刊》2006,(7):100-103
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具有西方近代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教育;其二,教会女学开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其三,传教士教育团体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四,传教士鼓吹新教育并直接参与了中国近代新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实践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贯穿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化、马克思中国化要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给予了界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型期,近代知识分子以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了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必然性,展示了民初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发展进程的变革主流.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用西方法律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法律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敏锐的目光洞察近代中国法制变革的病灶,进一步推进了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郭凤海 《党建》2013,(2):22-23,27
近代以来中国人先后尝试300多个政党与"主义"。但是,这些选择都先后失败了。孙中山明确选择资本主义。然而,西方列强不肯解囊,反去支持专制复古的袁世凯。搞社会主义,不仅对救亡富强有用,而且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人唯一能自己作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汪兵 《学习月刊》2022,(6):46-47
<正>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一直是国内学界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史”研究的成果继续不断涌现,其中,王先俊教授所著的《清末民初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书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力作。仔细研读,笔者认为该部著作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