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都 《广东党史》2011,(6):54-54
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在龙冈缴获国民党第十八师一部无线电台,同时俘获十多名电务人员,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讯事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战士们看到电台很稀奇,一些新战士用脚去踢,结果把发报机踢坏了,收报机则无损,实际只缴到半部电台。朱总司令得悉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这几个战士,下令各部队今后凡缴获电台和贵重物品,一律不许乱动,妥为上交。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在龙冈缴获国民党第十八师一部无线电台,同时俘获十多名电务人员,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讯事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战士们看到电台很稀奇,一些新战士用脚去踢,结果把发报机踢坏了,收报机则无损,实际只缴到半部电台。朱总司令得悉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这几个战士,下令各部队今后凡缴获电台和贵重物品,一律不许乱动,妥为上交。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在龙冈缴获国民党第十八师一部无线电台,同时俘获十多名电务人员,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讯事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战士们看到电台很稀奇,一些新战士用脚去踢,结果把发报机踢坏了,收报机则无损,实际只缴到半部电台.  相似文献   

4.
仇恨反动派的红军战士将敌人的发报机砸了个粉碎,只留下一部收报机红军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是在反“围剿”中创建起来的。1930年10月,蒋介石陆续调集10万余人的兵力,准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企图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消灭红一方面军的主力。12月6日,国民党军队开始向中央根据地中心地区进攻。根据国民党军队部署在西起江西万安、泰和,东至福建建宁相距800里地带的态势,毛泽东、朱德确定实行“中间突破”的战术,先打敌主力谭道源师或张辉瓒师,分敌为远距离的两群,以便各个击破。29日,张…  相似文献   

5.
1974年江西永丰龙冈筹办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需要征集红军缴获敌十八师电台和红军创建无线电通讯的史料。笔者因此前往北京,在中组部招待所敬访了正在休养的中央军委通信兵部第一副部长刘寅,请他追忆当年在龙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朱德总司令在领导红军创办无线电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一、红军缴获敌电台不会使用,朱德运用统战  相似文献   

6.
<正>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无线电侦察从无到有,并迅速走向成熟,开辟了一条无形战线,为红军取得反“围剿”军事斗争胜利支援了重要情报。截明语获密电红一方面军是先建立的无线电侦察、后开始的无线电通讯。1931年1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先后缴获了国民党军使用的一部单独的收报机和一套完整的收发报机,原在国民党军中从事电台工作的王诤等人也参加了红军,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许多党史或军史的论著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内容: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役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缴获了敌军的一部电台,这是我军首次缴获的敌军电台。不久前,笔者在江西永丰参加纪念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还看到了这样的观点:龙冈战役“创造了十个第一次”,其中有“第一次缴获敌人两部电台和电讯人员,为建立无线电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朱德诱敌深入, 1930年 12月底,红军在龙岗打了 3个大胜仗,全歼国民党军张辉瓒的八十八师 9000余人。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一件前所未见的战利品,后来才知道,这是无线电台。   红军战士不知这笨重家伙是什么东西,竟将发报机、蓄电池、充电机等砸烂,只把收报机当作战利品,送到了红军总部。总司令朱德知是电台,大叫“可惜”,立即指示参谋草拟了一份文件,以总部名义发给全军,大意是:今后凡缴获的不认识的战利品,一律完好无损上交,不得破坏。各军认真传达,使官兵人人明白。   1931年 1月初的东韶…  相似文献   

9.
我军无线电通信创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建立,在我军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 1930年12月30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龙冈大捷中,红军缴获了敌人一部电台。可是,由于当时红军还没有电台,许多红军战士没见过这新奇的东西,就把发报机等器材给砸坏了,只剩下了一台收报机。 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欣喜地看到这台十分宝贵的收报机后,便立即下令通  相似文献   

10.
1974年江西永丰龙冈筹办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需要征集红军缴获敌十八师电台和红军创建无线电通讯的史料。笔者因此前往北京,在中组部招待所敬访了正在休养的中央军委通信兵部第一副部长刘寅,请他追忆当年在龙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朱德总司令在领导红军创办无线电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党史博览》2023,(3):49-54
<正>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袖人物都知道延安八路军里有一位英国贵族传奇人物:迈克尔·林赛,中文名林迈可。他首先是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的朋友,后又成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吕正操、萧克、聂荣臻的朋友,最后成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贺龙、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将领的座上宾。他还是燕京大学经济学讲师,八路军的无线电专家,“新华社延安”电讯发报机的发明者。面对这些头衔,林迈可给自己的定位却是:“以外国非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摆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内的这台收报机,是1930年12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江西永丰县龙冈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张辉瓒部的。在此之前,我军在无线电通讯上是一个空白。通讯指挥只能靠有线或骑马、徒步进行。党中央对这半部电台非常重视,决定成立自己的无线电队。这台收报机成了无线电队唯一的装备。它是我军创  相似文献   

13.
散木 《党史文汇》2002,(4):42-42
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是“列宁号”,那是1930年我鄂豫皖苏区在反“围剿”战斗中从国民党手中意外“缴获”的。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国民党空军的“可赛”式飞机在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的返航途中,突遇大雾而迷航,后来因燃料耗尽被迫降落在鄂豫皖苏区宣化店境内的河滩上,当地的赤卫队立即包围并捕获了飞行员龙文光。工农红军第一次“缴获”的这架飞机,原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坐机,它是德国造教练机,这次从天而降,不啻是送给苏区红军和人民的“礼物”。于是飞行员龙文光也成了红军历史上第一位驾驶飞机的飞行员了…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发报机的电讯声响个不停。机要秘书拿着一份刚刚译出的电报,匆匆来到前厅房间,交到朱德手上:“总司令,刚刚收到的。” 八路军总司令的目光掠过电文,将电报交给坐于旁边的副总参谋长左权,说了一句:“晤,这还差不多。”  相似文献   

15.
董莎莎 《当代党员》2014,(12):60-62
电影《私人订制》中,范伟饰演的一名“清官”把钱一捆捆砸向行贿人员。 在享受把钱砸别人脸上的快感时,他也捎带把自己的秘书砸了。 “我们的领导,就是被你们这种人带坏了……”  相似文献   

16.
胡涤非 《湘潮》2004,(6):20-21
1932年12月,中央军委配给湘赣红军一部无线电台;1933年5月,湘赣红军在棠市战斗中缴获敌人一部被损坏了的电台,经修理可用;同年6月,任弼时奉命来到湘赣就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随身带一部电台。为加强对无线电台的领导,任弼时决定成立无线电中队,将其直接隶属于省委和省军区领导。任弼时来到湘赣不久,即开创了无线电侦察工作。早年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时,他就和周恩来一道研究过怎样编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问题。后来,他在中央苏区又积累了技术侦察工作的新经验。所谓无线电技术侦察,首行是抄收敌台发出的天书般的电码,然后是破…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门刻有“大正九年大阪兵工厂造”字样的日式山炮,它虽已锈迹斑斑、陈旧不堪,但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证,而且它是在抗日战场上我八路军首次缴获的第一门日军山炮。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前夕,笔者赶赴长白山脚下,来到了缴获这门山炮的沈阳军区某团,在部队二层楼房的荣誉馆里,该团第19任、即现任团长张宏仁同志,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了在抗日战争初期该团缴获日军山炮的经过……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利品     
1981年6月,湖南省博物馆收到二件珍贵的文物——一面缴获的日军武士道旗和一具望远镜。旗帜长67.5公分,宽102.5公分,旗四角镶有牛皮角,白布旗正中为红日,旗面上毛笔书满“祈武运长久”、“不惜身命”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武器情况如何呢?正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其宗同志所说的那样:“这个时期是以缴获敌人的武器为主,同时,我们自己也制造和维修一部分轻武器。当时的武器装备比较杂乱,缴获什么,就训练什么,战场上就使用什么。”步枪最早试制的马步枪曾在1939年延安举行的“陕甘宁边区王业展览会”上被评为甲等奖,被称为“无名氏马步枪”。这种枪为八路军刘贵福与孙云龙等人在延安茶  相似文献   

20.
“海燕”为什么会折翅———关于西安无线电一厂破产的思考以生产“海燕”牌电视机而誉满三秦的西安无线电一厂,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曾拥有“海燕”腾飞的辉煌和西安利税大户的荣耀,从1981年至1994年先后197次荣获电子工业部和省、市政府颁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