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大陆不幸分离以来,两岸同胞之间来往断绝、音讯不通,两岸同胞备受痛苦煎熬。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逐步调整对台方针政策,呼吁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倡导两岸人民加强交流往来。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当局于1987年被迫开放老兵回乡探亲,"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岸同胞交流交往谱写了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2.
<正>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的主张,即所谓的“三通”。1987年11月2日,台湾“行政院”基于两岸同胞的强烈要求,同意早期随国民政府到台湾去的大陆籍人士可以返乡探亲。这一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新篇章。伴随着探亲的脚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台湾人民陆续前往大陆地区从事投资,两岸之间的经贸活动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3)
<正>1987年,在台湾外省老兵返乡运动的冲击下,台湾当局不得不正式开放大陆探亲。随着老兵回大陆探亲的实现,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逐渐被一点点推开,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规模日益壮大。在这3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两岸民间交流的恢复与发展不仅解决了台湾外省老兵回大陆探亲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  相似文献   

4.
两岸教育交流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萍 《统一论坛》2007,(5):34-36
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两岸交流也随即展开。20年来两岸的教育交流持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2)
<正>1949年后,台海两岸隔绝,人员不能往来,书信不能传递,亲人无法相认。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真诚地发出《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结束军事对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此后,大陆开始推动两岸的交流合作。直到1987年,台湾当局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被迫开放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才被打破。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经函电往来,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至此,两岸人员和经济、文化往来迅速发展。然而,随后执掌台湾当局的李登辉、陈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23)
<正>30年前的1987年,台湾当局在大陆强烈呼吁与不懈努力下被迫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揭开了两岸同胞往来交流的新一页,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对峙、对立与隔绝的历史,为日后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同胞的密切往来与各项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未来国家和平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开放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序幕,是两岸关系向前推进的重要基础。没有开放交流,就没有往来,就  相似文献   

7.
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快速回应台湾当局宣布开放部分民众赴大陆探亲。同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38年的隔绝藩篱终被打破。  相似文献   

8.
两岸政治互动的象限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两岸政治互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笔者参考"时间的四象限管理法则",对两岸共同面临的政治议题,依轻重缓急、优先次序进行原则性排列,并提出了政治议题与其它议题、政治议题内部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认为,两岸双方应该在现有政治共识基础上,将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不紧急却很重要"的经济事务上;在政治互动四大议题之间,两岸可暂缓解决"权威关系"的分配议题,着力落实两岸"人民关系",累积共同管理两岸人民事务的经验与共识,为两岸政治争议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30年前的1987年,割不断的骨肉亲情终于融化了阻隔海峡的坚冰,冲开了封闭38年之久的两岸往来之门。在开放探亲前,两岸间,已有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亲人,表达思念;开放探亲后,又有太多动人故事令人感怀。下面的5个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在30余载的长河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0.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名篇《乡愁》生动刻画出了两岸隔绝状态下,跟随蒋介石败退到台湾的百万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眷属压抑心底的思乡情怀。从1986年底开始,国民党去台老兵发起持续数月的请愿活动,迫使台湾当局考虑调整有关政策,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198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987年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来到大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回眸这段沧桑  相似文献   

11.
1987年 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1987年9月15日凌晨一时,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到达北京国际机场,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9月15日该报登出38年来台湾记者第一次从中国大陆发回的报道。 台湾当局首次作出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决定。1987年10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通过“五人专案小组”关于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现实主义理论与政策设计在反对"台独"活动中有其独特的功效;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则印证了自由主义理论的特征。但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均无法解决两岸矛盾中最为根本的两岸集体认同的差异和对立。以"两岸命运共同体"为主轴的对台新方略,是两岸和平发展时期大陆对台政策的创新,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色彩。对台新方略,从两岸社会的视角对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民间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希望通过两岸合作机制的建设,促进两岸民众共同生活圈的形成,渐次消弭两岸之间各族群的矛盾,在共同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塑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从而奠定两岸之间的集体认同,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1979年1月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主要为商讨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关于停止自1958年以来对大金门岛、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等岛屿所进行炮击的命令。《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早日结束两岸同胞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的局面,实现自由来往。横亘在台湾海峡的人  相似文献   

14.
白录英  陈军 《台声》2007,(4):54-55
2007年1月30日至2月9日.应财团法人台湾原住民文教基金会、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的邀请.北京市台联组织本市15名台籍少数民族乡亲赴台湾探亲交流。这次活动是北京市台联推动大陆台籍少数民族乡亲入岛探亲交流的第一次尝试.是加强北京市台联与台湾中南部地区.原住民地区的联系,扩大两岸联谊交往范围的又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张莉 《两岸关系》2011,(6):33-34
自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生效以来,两岸关系正式进入了"ECFA时代"。2011年1月1日,ECFA的早期收获正式实施;1月6日两岸成立了ECFA框架下的"两岸经合会";3月,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将ECFA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6.
冰蓝 《两岸关系》2007,(8):16-19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推动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当局于1987年被迫开放老兵回乡探亲。2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各项交流从无到有、从单向到双向、从间接到直接,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持续发展的两岸交流和不断扩大的两岸人员往来,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刊记者专访国务院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对20多年来的两岸交流历程和交流发展前景作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晓华 《台声》2014,(4):72-73
<正>周纯娟女士身上的鲜明印记,是循正式途径回大陆探亲的台胞第一人。时光回溯到1987年。这一年,台当局顺应民意,开放岛内民众回大陆探亲,其时两岸隔绝已近40年。机缘巧合,江苏常州籍台胞周纯娟女士成为循正式途径回大陆探亲第一人,得以闻名两岸。如今已84岁的周纯娟,仍是一个精致美丽的女人,步履轻捷,十分健谈。她在台湾生活了60多年,早已把台湾视作第二故乡,也已习惯了亚热带的气候。自从当年回大陆探亲,20多年来她成为"候鸟",每年金秋10月回到家乡常州与父老乡亲共叙天伦。这个时候,她只是"回娘家"的普通女子,特殊历史事件在她身上烙下"第一人"的印记,还有那近40多年分离带来的家国之痛,终在亲情乡音里淡去。  相似文献   

18.
邰言 《台声》2008,(5):24-26
徐兆麟老人自1988年至1995年连任全国台联三,四届专职副会长,分管文宣、台胞部、办公厅工作,团结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胞一道,为开拓和推动两岸交流尽心尽力。尤其是他历尽艰辛,带头促成了大陆台籍老兵实现了返乡探亲的愿望。笔者近期作了些田野式研究,请健在的老人口述历史,以作珍贵历史资料保留。就这样,笔者在一个寒冬之日,在原全国台联副会长徐兆麟的家里,听他娓娓谈起联系台湾乡亲、促进两岸交流以及帮助大陆台籍老兵返多探亲等对台工作往事。  相似文献   

19.
杨茜  章易 《统一论坛》2004,(1):21-22
2003年10月9日,台湾当局终于通过了修订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条例”在某些方面对两岸交流虽有一些积极意义,但其阻碍两岸交流的实质并未改变。台湾当局不得不修订旧“条例”早在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赴祖国大陆探亲不久,即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两岸人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各有个半屏山,她构成了台湾岛是从大陆飘移出去的美丽传说。1988年我曾有机会去粤闽浙沿海考察,见到了面对太平洋的这个半拉子山;1992年我去台湾探亲,骑车做环岛游时,在台岛西海岸也看到了面对大陆的那个半拉子山。然而,千万年前她俩是不是一座山?就很难说清楚了。在查阅大量地理学、地缘学、板块结构地质力学、近陆海岛生物学之后证实,台湾岛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沉降,海水浸入,地震坍陷,而与大陆隔开后形成的。而顶顶有力的佐证,是两岸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缘往复的真人实事,构成了无数的真正的山海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