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琼 《两岸关系》2011,(8):14-16
今年入夏以来,岛内稻谷收购价跌、农产品滞销、农地征收争议等一连串农业问题爆发,引发各界瞩目。农民票源对2012年蓝绿选票版图举足轻重,选举迫近,蓝、绿阵营围绕农业问题展开激烈攻防。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10):59-59
这些年台湾经济增长迟滞,岛内蓝绿对立始终无法舒缓,"闷经济"加上"闷政治",对台岛发展构成了双重阻碍。但综观最近地沟油事件,不难发现岛内企业和行政体系中"认真"精神的失落,其实也是严重羁绊台湾社会前进的一大症结。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台湾民众政治倾向的中立者呈现上升趋势,这体现了岛内民意逐渐脱离蓝绿意识形态。该变化加速了岛内民众"西进大陆"的步伐,进而影响到政治势力的动向。岛内民意脱离蓝绿意识形态7月岛内民调显示,民众政治倾向中立者远远超过倾向蓝绿者,相较  相似文献   

4.
选举是台湾政治舞台上长期不变的主题,一场选举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选举的开始。五都市长选举落幕以后,台湾社会随即转入了下一场的大型选举,其中包括"立委"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尤其是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关系到台湾地区的政权更替,更是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和主要政治人物角逐的主战场。不仅国民党和民进党内围绕着提名问题展开了明争暗斗,而且其他一些政治势力也跃跃欲试,企图在2012蓝绿大战的政治舞台中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第三势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岛内民意代表、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大选举临近,台湾诸多政治势力再次打出“第三势力”的招牌,力求在政治博弈中分得一杯羹。由于岛内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及“第三势力”自身缺陷,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但它的出现必将对蓝绿阵营产生“分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情。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台声》2011,(12):62-63
两岸关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岛内政治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尤其是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对台湾政治定位、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的政策主张存在很大分歧,以及国民党、民进党与大陆的政治基础或政治互信的巨大差异(核心即是否承认“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岛内绿营政客掀起一股"组党热"。自8月6日"墨绿"出身的台北市长柯文哲组建台湾民众党后,以陈水扁为代表的极端"台独"势力以及前民进党籍台南县长苏焕智相继宣布组建"一边一国行动党""台湾维新党",招兵买马准备进军2020年"大选"与"立委"选举。这波"小绿"组党热缘于"大绿"民进党执政不佳,丧失民众信任,让"小绿"看到抢食"立委"选票与席次的机会,尤其是让柯文哲看到了"蚕食蓝绿、逐梦大位"的绝佳良机。从影响上看,这些"小绿"政党若投入2020年"大选",一定会对民进党的选情造成冲击,拉低民进党的选票,但是  相似文献   

8.
钟台升 《台声》2005,(12):30-31
将于12月初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是继去年底“立委”选举以后又一次重要选举,它将反映一年来岛内蓝绿阵营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都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因此备受关注—蓝绿对决各就各位即将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也称“三合一”选举,是指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选举和乡里长选举合并为一次举行。选举登记已经正式截止。根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岛内23个县市中共有77人登记参选县市长,其中,国民党在20个县市中有提名,民进党在19个县市中推出候选人,亲民党提名4人,新党1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是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全面对抗、政局动荡多变、陈水扁全面扩张权力、“台独”气焰嚣张、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一年。两岸关系总体上呈现“政治危险僵持、经贸迅猛发展”的格局,两岸围绕一个中国原则、“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相当激烈。陈水扁加快推动“台独”步伐,蓝绿两大阵营围绕“3·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两岸关系》2014,(11):25-27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鼓吹台湾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依赖,降低风险,以维护所谓的台湾经济、政治安全。这是用政治思维对待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会压缩台湾经济发展空间,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防范对大陆经济依赖成蓝绿共识台湾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达成共识,有时甚至立场与主张截然相反。然而,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问题上,蓝绿都认为要防范台湾经济过  相似文献   

11.
宋强  胡必松 《台声》2003,(12):4-7
台湾政局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陈杰:首先欢迎各位台商朋友参加“台湾问题高级论坛”。各位从岛内来到大陆创业,对两岸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今天主要是想请大家就目前的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随着明年选举的临近,各派政治势力都在运用各种手段拉取选票,比如在“公投”、“制宪”等敏感问题上做文章,这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此大家有何看法?陈国原:目前台湾的选举文化,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选举文化,只要有煽动性的议题,就能拉来选票。一些政党总是希望通过煽动性的议题来获得岛内民众的…  相似文献   

12.
正4月底发生的冲鸟礁事件,最终发酵成岛内"5·20"政权交接前夕最重大的政治事件,该事件也像一面镜子,让各界将蓝绿到底谁"爱台"看得一清二楚。当然,蓝绿双方对日本态度的严重分歧,已远超出蓝绿恶斗、彼此"为反对而反对"的范畴,而是双方在如何对待历史、民族认同、统"独"立场等重大问题上严重对立的必然反应。  相似文献   

13.
近日,柯文哲以“政治素人”身份参选台北市长受到追捧,居然有突破岛内一直延续的蓝绿政治格局之势,令人惊讶,被岛内媒体称为“柯文哲现象”。  相似文献   

14.
蔡玲 《台声》2019,(10)
<正>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执政"以来,施政荒腔走板,两岸关系恶化,岛内经济沉沦;相反,大陆惠台政策深得岛内民心,台当局的"恐吓牌"已经失效。民进党"执政"不为台湾民众福祉着想,一味地玩政治,骗选票,那么,台湾民众一定会在下一场选举中用选票对他们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5.
谢楠 《统一论坛》2015,(3):41-43
2013至2014年台湾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但岛内宏观经济的趋好并未提升台湾执政当局低迷的民意支持度。岛内民众对台湾当局施政不满意度极高,直接导致国民党在2014年底"九合一"地方选举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溃败,丢掉了长期执政的台北、台中、桃园等9个县市,执政县市减少至6席,执政人口不到全台人口三分之一。岛内蓝绿政治版图的翻转与台湾经济转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民进党在岛内各种选举中频繁打“抗中保台”牌,即以抹黑诋毁祖国大陆获取选票,而且屡试不爽,似乎成为其“救命仙丹”。但从岛内近期民意的变化看,这张牌已慢慢失效。如2022年“九合一”选举之前,一些民调显示曾经支持民进党的青年选票在逐渐流失,尤其在20至29岁间流失得非常严重,导致民进党前主席许信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第八届“立委”即将拉开战幕,国、民两党蓄势待发。依据最近岛内两场县市长选举结果重新检视蓝绿盘势,未来选战恐将呈现“蓝消绿长’、蓝绿席次迫近的态势,25个选情胶着的选区将成为蓝绿拼席次过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章蓉 《两岸关系》2009,(2):9-11
2008年台湾政局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年来,蓝绿双方围绕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场重要选举、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主导权以及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展开激烈攻防。年内,政党再度轮替后的岛内蓝绿政治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执政8年的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国民党实现了“全面执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面临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虽掌控大局但步履蹒跚;在野后的民进党连遭打击,“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岛内社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两岸两会领导人在第九次会谈上正式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两岸服贸协议”)至今仍未完成内部审议程序,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进程遭受人为延宕.台湾立法机构关于两岸服贸协议的备查与审议之争、径付二读之争以及“保留”之争,既凸显了台湾政坛向来存在的蓝绿之争,也隐含着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对立.尽管如此,从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岛内蓝绿板块的力量对比以及民进党杯葛两会协议的既往实践等要素来看,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仍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20.
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较长时期台湾岛内民心或政治取向与经贸走向“相悖”。“相悖”是现象,“相符”是实质:由于不能依据市场规律、农业产品和要素比较优势差异建立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台湾中南部农民从与大陆经贸往来中受益不多。鉴于此,大陆应加强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让利于台湾小农,扭转岛内关于“大陆农产品是造成台湾农业困境根本因素”的错误认识,彻底打破政经相悖的格局。本文提出: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借鉴现代发达经济扶持农业惯例的前提下,放开台湾优势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创造条件帮助台湾小农西进大陆创业,用其农业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来抵消产品上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