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升亮 《台声》2007,(1):72-72
1月22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卫星连线的方式正式签署“国亲联盟”协议书,决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的“政党联盟”关系.并共推“最有胜选希望之候选人”参与年底“立委”选举,以发挥“温和理性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国、亲两党的正式结盟.不仅有助于强化双方合作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而且也给泛蓝整台乃至于最终的合并增加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了2000年3月18日以来的第6次公开相会,会后双方签署了“共同书面声明”和“国亲两党政党联盟备忘录”。国、亲两党的“联姻”标志着泛蓝军团正式启动了2004年“总统”选举前的全面整合机制。当“连宋会”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备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7,(1):71-72
1月22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山厅,与身在美国旧金山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通过卫星视讯会议的方式签署了《国亲联盟协议书》。国亲联盟协议内容有四大原则,一是“为整合在野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维护人民福祉,中国国民党与亲民党决定在既有之密切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之‘政党联盟’关系”。二是国亲政党联盟将在政策.“国会”及选举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底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之后 ,岛内政治势力发展成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 ,泛蓝阵营的国民党和亲民党系出同源 ,具有意识形态、社会基础、政治利益和历史经验的共同性 ,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亚文化 ,同时 ,从政党力量对比分析 ,目前泛蓝阵营力量超过泛绿阵营 ,岛内政党政治的现实为在野党特别是国、亲两党的合作创造了客观的政治环境 ,泛蓝阵营就政策法案、沟通机制、选举、权力分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合作尝试 ,但是政党合作的成败取决于泛蓝阵营的团结程度。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7,(Z1)
1月22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山厅,与身在美国旧金山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通过卫星视讯会议的方式签署了《国亲联盟协议书》。国亲联盟协议内容有四大原则,一是“为整合在野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维护人民福祉,中国国民党与亲民党决定在既有之密切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之‘政党联盟’关系”。二是国亲政党联盟将在政策、“国会”及选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三是国亲两党同意在2007年底单一选区“国会”选举,透过提名机制推举最有胜选希望的候选人。两党并将针对重大议题,提出两党共同政策…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5,(1):6-6
台湾地区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12月11日在全台各地的13930个投开票所举行。计票结果显示,被称为“泛蓝联盟”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共有89位候选人当选,而以民进党及“台湾团结联盟”为代表的“泛绿”一方则有77名候选人上榜。这一结果意味着,泛蓝阵营实现了其在“立法院”中“立委”席次“过半数”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5,(3):6-6
第六届立法院2月1日上午十时三十分展开院长选举投票。在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带头誓师,国亲两党祭出党纪后,寻求连任的立法院长王金平最终以123:101胜出。  相似文献   

8.
2月14日,国民党主席连 战赴亲民党中央党部与 宋楚瑜会面。宋楚瑜公开承诺,面对2004年大选,在国亲两党“正副总统搭配人选”问题上“尊重连战的意见”。这一表态,无疑表明了以国民党为主导的“国亲配”角逐2004年大选基本定局。随后,根据两党主席发表和签署的“共同声明”和“政党联盟备忘录”,国、亲两党秘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2日,台湾举 行花莲县长补选。花莲 的选民结构一向是蓝七绿三,如果泛蓝不分裂,可保稳胜,这场选举也就不会有什么看头。然而,由于国亲联盟共推的候选人谢深山有某种争议性,引发蓝军基层一定程度的反弹,先是已故国民党籍县长张福兴的遗孀刘诏娥  相似文献   

10.
张逊 《黄埔》2006,(1):4-7
2005年12月3日,台湾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的“三合一”选举揭晓,23个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赢得14个,亲民党1个,新党1个,无党籍1个,民进党只有6个,与民进党同属泛绿阵营的“台联党”则交了白卷。选前“副总统”吕秀莲就直言,这次选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一定会赢,只是大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6,(1):79-80
国宗合作启动 绿营分化加剧 2005年12月,台湾政坛出现了“两大地震”:一是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同年12月12日、12月22日先后举行两次会谈,为国亲两党合并奠定了基础。并就组阁、军购、监委同意权等三项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时事资料手册》2005,(1):90-90
2004年12月11日.台湾地区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揭晓,在总计225个席次中,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结成的“泛蓝”阵营取得114席,超过半数的113席。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结成的“泛绿”阵营得到101席,其余席次为无党联盟及无党籍人士取得。选举总投票率为59.16%.创下历届最低。  相似文献   

13.
1月22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卫星连线的方式正式签署“国亲联盟”协议书,决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发展更稳定的“政党联盟”关系,并共推“最有胜选希望之候选人”参与年底“立委”选举,以发挥“温和理性力量”,“稳定台湾政局,开创两岸和平契机”。国、  相似文献   

14.
据香港媒体报道,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大陆访问团5月13日上午结束访问,离开北京飞回台湾。连宋一行半个多月的接踵而至行程,在大陆高潮迭起,在岛内,港澳、甚至海外都是持续的焦点。《香港商报》5月13日刊发的评论指出,连宋两位先生的大陆之行,已被公认为两岸关系史上的大事,一是因为国亲两党在岛内政治  相似文献   

15.
王家英港 《台声》2006,(3):22-22
台湾亲民党“立委”李庆安和台北市“议员”王欣仪日前先后宣布重返国民党,正式拉开了亲民党新一波出走潮的序幕。其实,随着“马英九现象”的持续,过去大半年来国民党对亲民党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尤其是前亲民党立委周锡玮在马英九的支持下当选台北县长,国民党对亲民党的致命吸纳已成为必然。摆在亲民党人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加入国民党以延续政治生命,或是继续留在亲民党静待该党泡沫化。深入分析,亲民党人“弃橘投蓝”只不过人之常情,无可避免,原因如下:一、县市长选举,亲民党候选人全数败北,而国民党候选人则大败民进党。台湾政治一向讲“…  相似文献   

16.
时政     
《台声》2016,(3)
正1月24日,新党主席郁慕明表态,将投入国民党主席补选。他强调,国民党如今要"去中国化"、改名,他将与新党一同捍卫,呼吁国民党展现真心诚意,欢迎他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同参选党魁。此举将为泛蓝整合投下震撼弹。1月25日,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表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经审慎考虑后,同意台当局"行政院长"毛治国辞职,并决定任命现任"行政院副院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6日,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新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抵达广州,展开为期8天的“民族之旅”。这是继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后,到大陆参访的台湾第三个党团。至此,岛内泛蓝阵营的三个党派全部登陆。尽管三个党派不是执政党,但他们代表着岛内半数选民,他们的到访,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的三个访问团在两岸交流史上,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民族情成为共同诉求。从连战的“寻根之旅”,宋楚瑜的“搭桥之旅”到郁慕明的“民族之旅”,都把南京中山陵作为…  相似文献   

18.
刘红 《统一论坛》2003,(2):18-21
2003年2月14日,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亲民党总部会谈,签署了《国民党与亲民党共同书面声明》与《国、亲两党共同推动国亲政党联盟备忘录》两份文件,宣布“政党联盟”成立。岛内普遍认为,从政治运作看,“国亲合”是要把目前台湾“二大一中二小的多党格局”,改写为“蓝、绿对决的两党政治”;从实力对比看,  相似文献   

19.
刘红 《台声》2005,(10):18-20
国民党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发挥马英九的优势泛蓝军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做好国亲合作和合并民进党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后扁效应”朝野之争的焦点问题是县市长选举社会民意的焦点是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20.
12月11日,台湾地区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举行。计票结果显示,被称为“泛蓝”阵营的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获得过半席次,而以民进党及“台湾团结联盟”为代表的、一直叫嚣台独的“泛绿”一方则铩羽而归。14日,陈水扁声称愿意为败选担负责任,辞去党主席一职。陈水扁连任之后,推动“台独”力度不断加大,已由过去的渐进式变为急速式,试图更改“国号”、“国徽”以及改变护照字样、修改台湾历史教科书等连串动作,都显示“台独”行为无处不在,此次选举前他还强调,只要年底(立法院)选举泛绿(席位)过半,他将终结“中国宪法”在台湾实施等“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