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人本法律观的科学含义——发展权层面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界对人本法律观中的“人”、“本”和“人本”这三个基石范畴存在不少分歧与模糊认识。本文认为,从逻辑起点上讲,人作为人本法律观的主体,应当是“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和“政治人”以及“生态人”五方面的统一。从内在特质上看,人本法律观是一种理想的法律价值观而非工具论、是一种理性的法律本质论而非抽象的本原论、是一种科学的法律方法论而非简单的具体操作方法。从价值选择上说,人本法律观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发展权体现了人本法律观的主体性要求、浓缩了人本法律观的客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发展权的法律救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习根 《现代法学》2007,29(6):3-14
全球社会迄今依然没能成功开发发展权法律救济机制的关键在于对发展权的可司法性缺乏应有的理论认识。发展权的可司法性无论是从价值、性状还是范围上,均可得到充分求证。而发展权侵权行为的界定则是进行救济的前提,其内在要素包括结构性侵权和个体性侵权,外在形式分为作为与不作为,尤其是从"具体性权利论"这一新理论出发,可以发现国家不作为侵权行为对发展权的重大影响。在"国际宪政关系"新视野下,发展权法律救济程序的权利义务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之展开具有不同于普通人权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其互动的关系模式即权利救济机制的运行程序包括:内国的确权之诉及相关审查机制、请求国家赔偿的给付之诉,在国际上,可巧妙地将《发展权宣言》的抽象规定链接到现行国际人权公约的具体规范之中,利用现行国际人权公约设定的硬性机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农地发展权创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农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农地发展权为英美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地权概念,是指变更土地使用性质的权利。我国开革改放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大量耕地被非法转为建设用地和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我国学术界对农地发展权已经展开了相关的理论研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也没有相关农地发展权的规定,农地发展权的问题在我国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4.
妇女人权的发展面临着困境。妇女权利保护相对疲弱的关键在于对妇女权利的本质在理论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妇女权利的实质并不在于一项项具体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平等权利,而在于赋予妇女同男性同等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受发展成果的发展权利。妇女发展权要求国家对其提供福利或者国家积极参与才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推进法律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一改以往法律的价值取向,成功地走出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法律发展之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由于法律发展观的局限性,法律的发展呈现出欠协调性。今后我们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求法律协调发展的途径,以实现法律以人为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西部发展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而准确地把握西部开发法治化的实质和价值取向并使其外在化与制度化,是推进西部开发法治战略实践进程的一个根本问题。西部发展权是西部开发法治化的价值内核。西部发展权法律制度的调整原则包括平等性保障原则、双重性规范原则、权力能动性原则。西部开发法治制度包括经济开发法。社会发展法、文化发展法和政治发展法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汪习根  桂晓伟 《河北法学》2007,25(12):30-35
发展权理念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发展权全球保障实现的认识障碍,为此必须实现发展权理念在方式、主体、时空、地位、动力、目的上的"多重超越",以全新的人类发展理念指引发展权全球保障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发展权与中国发展法治化的三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与法律的融合导致了法律观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为人本法律观。而人本法律观在发展领域的运用所诞生的人本发展法律观则为发展权及其法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发展权法治的主体维度是人的全面协调自由发展和矫治发展导致的人的身份化、碎片化、边缘化、单极化和片面中心化。发展权法治的客体维度表现在主体对客体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占有、改造与驾驭的能力得以强化与增进的范围与幅度,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发展权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9.
羊琳琳 《法制与社会》2013,(31):192-193
现代企业的两重结构中,中小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性,经济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性差等因素,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为应对金融危机,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我国新出台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这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更加清晰,对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更加具有针对性.本文从解析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入手,以税收优惠为视角探讨保障中小企业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中的人权问题——以发展权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是当代人权的核心内容,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环境保护标准以及药品价格等的确立不仅影响发展中国家许多有关个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实现,而且还影响发展中国家以环境权、可持续发展等为内容的集体人权的发展.国际贸易应坚持非歧视原则,促进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是检察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法律监督职能的体现。作为一种司法哲学,法律实用主义推崇行动的价值、强调实际工作成效,主张能动的司法行为,关注社会的最终目的性需求,其合理内核为探究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方法视角。借鉴法律实用主义的方法去审视检察工作的现状与未来,认识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内涵与衡量标准,排除阻碍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障碍因素,践行于具体的检察行动,才能取得检察工作的实际成效、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法哲学视域下,墨家法律观首先在事实性的有效性向度上,认定和证成了法律的文本性、符号性、行动性、规则性、规范性、普遍性以及强制性等事实性的张力;其次,在法律有效性的规范性向度上,墨家以法为天,认定法源自于天,法是天的根本意志的体现,而天的意志的实质乃是——具有正义、平等、实践三个显著特点的——兼爱利民;其三,在交往理性的向度上,墨家把法的产生和生成、法的有效性及其实现,置于"从事"、"说书"尤其是"谈辩"的世界里,提出了语用谈辩的交往法律观:把法的有效性标准及其检验看作是,透过"古者圣王"、"百姓耳目"、"百姓人民"中的谈辩——即经过多主体的交往理性,而达成的"中效"或"共识"。墨家的交往法律观主张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平等"谈辩",来化解"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实现"兴天下之利"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利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旺生 《法律科学》2004,22(2):24-28
利益是极为重要的生活资源。凭藉这种资源 ,社会主体便能获取好处 ,满足需要或愿望 ,使生活达致某种景况。法律利益是从利益体系中剥离出来的 ,以法定形式存在的利益。利益一旦被选择和确认为法律利益 ,它就成为法律权利。法与利益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法的产生、内容、本质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立基于对利益资源的配置和固化的结果。法律对利益的调节和处理需要有科学的标准和原则。现代法律所调处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冲突是复杂的 ,而中国国情则使这种调处更显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杜宇 《行政与法》2007,2(7):4-6
重视战略性思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战略思维,是着眼于研究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具有战略思维的本质。善于进行战略思维,从战略层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法律现实主义在法学教育领域通过批判当时主流的案例教学法而兴起,并且在法学教育实践中展开了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师资构成方面的改革。法律现实主义者的教学改革顺应了当时剧烈变动的美国社会对于法学所提出的要求,吸收了欧陆自由法学运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法律功能主义的理论精髓。它对美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法学教育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论患者知情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  武小欣 《河北法学》2005,23(10):145-148
我国现有关于患者知情权保障的法律制度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促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加强立法工作,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注重科技发展对立法的影响,逐步完善患者知情权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袁松 《政法学刊》2014,(1):16-22
近些年来,我国医患纠纷的发生屡见报道,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传统的关于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式的探索大部分局限在制度设计层面,对于医患关系中社会观念的分析并不多见。事实上,医患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观念与当下的法制不匹配,在这个意义上,仍然坚持从制度上寻找解决医患纠纷的方法必然不得其法,对于医患纠纷等社会矛盾的解读,当下学界的研究应逐步转移到对于社会本位观念及行为的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18.
孟庆瑜 《法律科学》2004,22(2):58-66
分配关系不仅是一种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财产和利益在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分取与占有关系的直观表现 ,更是依存于特定社会制度的法律权力和权利在相关主体之间不同配置结果的集中反映。分配规则的正当性、分配过程的秩序性和分配结果的公平性等价值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法律的确认、维护与矫正功能的发挥。其中 ,分配权在国家、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合理配置与行使 ,则是法律调整分配关系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选择。我国社会分配公正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以分配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孙永军 《行政与法》2014,(10):102-107
诉讼事件的对立性、裁量性、公益性、迅速性、展望性等均可作为诉讼程序中适用非讼法理所考虑的标准.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适用的个别化、具体适用标准的流动化,实际上就承认了民事诉讼中程序保障的个别化和多样化.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保障就是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适用的限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是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前提。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开展公共政策评估活动,应设立正确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标准应当成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标准是对以往我国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纠正和完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政策的本质要求,顺应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能有效提升我国公共政策质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