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西方协商民主是西方民主自身逻辑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对当代西方社会挑战的回应。通过对当代西方协商民主形成过程和特征的分析,启示我们发展中国协商民主要注重"三个坚持":在民主方式上,要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合力并举;在民主运行上,要坚持民主程序与民主实质的有机统一;在民主目标上,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协调均衡。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民主发展必须在以下五个战略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二是坚持"渐变式"的民主发展方式,三是把基层民主建设作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路径选择,四是把竞争性民主选举当做当代中国民主发展的突破口,五是要把破除民主发展中的文化障碍当做民主系统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协商民主和西方的协商民主有很多的共同点,例如都重视对话、讨论、磋商等。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宏观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在中国,协商民主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整个政治框架的前提性条件。在西方国家,协商民主是在多党竞争的政治框架中发生作用的。第二,就中国政治的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来说,协商民主显然比竞争性的选举民主更受到执政党的重视,也更容易在社会中得以推广。在西方国家竞争性的选举民主比协商民主更加受到重视。第三,中国协商民主的重点有两个:其一是党与非党之间,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和非党人士之间的协商对话;其二是在基层政治中政府与民众的协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致力于实现公众理性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当代中国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奉行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和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在广泛和深入体现民意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建构和运行具体体制和操作规范,努力实现和稳步推进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协调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在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上丰富民主的现代经验、培育公民个体和人民整体的政治理性,并以此凝聚人民的政治意志、逐渐祛除传统社会所固有的政治上的消极和任性。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在中国已有60多年的历史。本文回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厘清了协商民主在中国的产生形成时期、较快发展时期、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辅相成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期、协商民主的确立以及完善时期等四个阶段,揭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和理论创新,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常有人以西方的选举政治作为合法性的标尺来质疑党的执政资格和领导地位。本文认为,选举民主并非执政合法性的唯一标准;选举民主建立的执政合法性存在诸多矛盾,比如选举民主并不完全表达民意,存在金钱操纵选举、实施政策短期化、社会整合功能弱化等问题;当前中国坚持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不仅维护了中共执政合法性,而且也打破了对西方民主模式的迷信。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协商民主这个概念以后,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我国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西方理论界认为,协商民主是对自由选举民主的反思,是更能体现民主本质的一种形式,而中国协商民主也已历经半个多世纪。总结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优秀成果,从而探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理论是当今世界倍受关注的政治理论之一。在我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本文在述评国内外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和总结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李瑞环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选举+协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有区别和联系的,这种联系和区别就决定了两种民主形式是非替代的互补关系。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轨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