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8月,毛泽东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撰写的纪念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向中国人民,也是向全世界的各种政治势力宣布了“一边倒”的政策.对于这一政策的内涵和历史作用,曾有过不同的评说,笔者也想抒以拙见.一、“一边倒”不仅仅是外交格局,而且首要地和更多地包含了国体和政体的实在内容“一边倒”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大半个中国获得解放,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前夕提出来的.1948年9月,中共中央计划在解放战争的第四年,即1949年下半年建立中央政府.但此时具有决战意义的三大战役尚未进行,党中央对来来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内政外交政策,不可能作更多的设想.自1948年秋到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基  相似文献   

2.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把这一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950年2月,中国和前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就成为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对这一政策应如何评价?目前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边倒”在当时是正确的,不能因为后来中国和前苏联关系恶化去否定它。本文认为,“一边倒”在保卫新中国及远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方面虽曾起过有限度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没有必要去和前苏联结盟,中国没有必要一边倒,“一  相似文献   

3.
翻开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外交史册,不难发现建国初期我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一次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大而深刻的调整。作为一个初登国际舞台的泱泱大国,理应保持一定连续性稳定性的对外政策,为什么在短短几年间发生如此剧烈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国前后“一边倒”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新中国建立前后提出的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近几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对“一边倒”政策形成的原因,学者们的看法却并不一致。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5.
再谈“一边倒”对外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一边倒”对外政策,近几年来学术界争论颇多,社会上也有不少看法.因为这个问题与今天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事关重大,有必要辨明是非.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简单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由来和发展.不得已而为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一种两极制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无法与其中任何一个集团相抗衡,新生共和国对外政策何去何从,这是关系到共和国能否生存下去的重大问题,也是第一代领导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边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制定的,并得到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联合声明一致拥护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即: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不能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只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近年来,一些同志对这一政策的功过得失进行反思并出现争议。本文仅就此谈点个人认识,以求教于大家。 我认为,“一边倒”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共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作出的唯一抉择,因而从总体上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作出的外交战略决择。时间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研究对此有过如实的反映。但近些年来,某些论著或教材,在介绍《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关于外交方针时,只讲平等、互利原则,而不提一边倒政策。其实,毛泽东当时明确强调的正是一边倒问题。本文拟就这一政策的提出、实施及演变作一粗略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一边倒”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的主要外交方针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公开宣布这一政策。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又把这一政策法律化。这一政策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得以具体实施,取得显著成果。但我们回顾历史,却  相似文献   

9.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①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②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因为“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③中国人民很清楚:苏联援助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所起的作用也有消极的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苏达成《雅尔塔协定》。苏联政府  相似文献   

10.
“一边倒”政策,即与苏联结盟,联苏反美的对外政策.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建国前后.如何处理国际关系,首要的是处理中苏、中美关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危存亡。近年来,在宣传党的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反思共和国成长历史的过程中.有人否定“一边倒”这个战略决策的正确性,认为它导致了新中国的自我封闭,因此也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中共中央为什么要提出“一边倒”政策?当初为什么没能与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建交或发展经贸关系?当…  相似文献   

11.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郑重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奠定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围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史为鉴,认真研究这一政策,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受剥削、受奴役的半殖民地地位,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但是,新中国的政府将怎样处理和对待与国外的经济交流?是鉴于鸦片战争后百余年惨痛的历史而从此关上大门,依旧闭关锁国,还是实行内外交流,发展经济关系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不仅在当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而且在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历史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空白甚至误讹,本文的目的即是想说明这个问题,以引起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一边倒”政策与独立自主原则之统一薛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史上,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它曾对50年代外交格局的形成起过决定性的作用,也曾给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过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认...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富农问题是土改政策中一个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得正确与否,对于社会其他阶层影响颇大。建国前,我党在根据地内对富农采取征收其多余的土地及财产的政策,事实上实行的是把富农同地主一样看待的政策,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富农问题是土改政策中一个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建国前,我党在根据地内对富农采取征收其多余的土地及财产的政策,事实上实行的是把富农同地主一样看待的政策,结果出现了一些偏差。但由于在当时激烈的战争环境下,问题暴露得尚不突出。建国后,党的主要领导人迅速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6.
17.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对传统文化,取其民主性精华,去其封建性糟粕,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利用和改造,也很重视提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动、组织农民的重要形式。建国初期,由于土地改革、建立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构筑农村反封建统一战线的客观需要,农民协会在全国风起云涌,形成了从村到大行政区的各级网络体系,其间历经了兴起、整顿、隐退三个发展阶段。由于传统思想对农民的束缚与影响、中国共产党“国家——乡村社会”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协会自身先天不足及后天缺陷,农民协会很快在农村公共舞台上消失。  相似文献   

19.
“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缜密分析当时国际形势后的果断抉择。本文拟就这一政策的提出、实施及演变作一粗浅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20.
略述建国初期的侨务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制订正确的侨务政策,对于建立和发展新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增进祖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扩大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促进广大侨胞和侨眷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拟就建国初期我国的侨务政策作些粗略的探讨。一、各种侨务条例和法令的颁布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许多工作都得从头做起,侨务工作也是如此。这时期,党和政府对侨务工作很重视,把“考虑和制订有关华侨的各种政策,作为国家总的政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当时中央人民政府、中央统战部、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简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