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贾平凹和他的“商州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1.在乡土文学上,作家是以一种被称为“农裔城籍”心态进入的;2.贾平凹爱善、爱美,饱含真挚的情爱,去叙写每一个女性,歌颂她们的爱情;3.他的小说语言简洁质朴,别具一格;4.在小说中,他追求一种宏阔、厚重、朴拙的艺术风格,批判地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文学应来源于生活,只有真正是民族性的东西才会属于世界,贾平凹由此而成为贾平凹,他笔下的商州也因此称其为“商州”。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作家。20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以《受戒》复出文坛,他的短篇小说创作追求“散文化”、“诗化”风格,他的小说体现了一种诗性精神,具体表现为用诗性语言营造诗意的氛围,并融入了作者诗意的人生审美态度。汪曾祺小说中的诗性精神主要体现在诗性语言,散文化的结构和抒情的风俗画这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汪曾祺小说在诗情画意的中和之美中对笔下人物采取了诗性的关注态度,这就确定了汪曾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3.
格非的小说总是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之中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本无“先锋”与“非先锋”之分。本文试图从小说语言方面对格非的小说进行一次详细的解读,以期使读者能够真正读懂格非,对格非的小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吴趼人和“小说界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等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主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中大声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他认为,这是因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由于小说对读者有“熏”、“浸”、“刺”、“提”的作用,“感人之深,莫此为甚”。所以说,“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他郑重的提出:“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小说《白鲸》,在写作手法上显示了许多20世纪元小说的特征,说明作家在小说情节、小说作者与小说形式等方面的自我意识。这些思考的目的,是暴露小说作为人为构建的虚拟本质,使读者质疑语言这个媒介,甚至质疑通过语言传达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和亦舒一个是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奇才”,她们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世事的沧桑,关注着不同女性的苍凉人生。中国古典元素在她们的小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有着创作风格相似的同时,又有着各自独特女性视角与语言风格。分别用直接的白描和间接的反衬,描绘了旧时代女性在“奴性”意识下的苍凉境遇和现代女性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自立”意识下艰难打拼的苍凉生活。“典雅”的工笔描绘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让小说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二者小说运用苍凉的格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尽写纷繁世界下苍凉的人生,有着和而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阿弗拉·奔以传奇与逼真相结合写成的《奥罗诺可———王子出身的奴隶》,直到今天仍然拥有读者。书中的主人公奥罗诺可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高贵的野蛮人”,很好地体现了阿弗拉·奔的现实主义———融合传奇和逼真。该书开头的异国情调给18世纪卢梭的原始主义开了先河。她对印地安人文明、非洲文明及西方文明的比较,以及她对贩奴行为的反感,均给后世作家,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作家提供了先例。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文为生的女性,她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值得后人纪念  相似文献   

8.
格非的小说总是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之中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本无“先锋”与“非先锋”之分。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述策略方面对格非的小说进行一次详细的解读,以期使读者能够真正读懂格非,对格非的小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从形象渲染、语言锤炼、环境氛围、战争场面等四个方面浅探《曾国藩》在小说艺术方面的缺陷。从中悟出历史小说固然要在文化色彩、思想深度方面超越前人,做出开拓,但绝不可偏废“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应该做到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平常交际所运用的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概念的外延都没有精确的边缘,这就是所谓语言的模糊性。如:高、矮;早、晚;红、绿等词语,其中,‘漓”和“矮”是一对反义词,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漓”究竟多高,“矮”又矮到何程度,无从具体化,说明它们都具有模糊性。在语言交际中,掌握模糊语的知识和使用,可以使口语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糊语的由来模糊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科学,产生于七十年代中期,源于1965年美国学者LA·扎德的论文(模糊集》。语言为什么会有模糊性呢?扎德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  相似文献   

11.
《围城》是中国40年代学者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发表后在华语文坛确立里程碑地位;但在随后的40年间,因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这本小说成为“毒草”、“四旧”,在中国大陆遭到禁锢,直到80年代才重见天日。《围城》描写的是人性的欲望怪圈——主要表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要件中:如婚姻、事业……等方面循环往复的“进进出出”;回顾这本小说40年的际遇,又何尝不是经历了一回人性的“围城”呢?文章尝试从文学的历史观批评方法入手,浅析《围城》所蕴藏的深刻人性认同在约半世纪后掀起回归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小说的叙事方式包括叙事主体、叙事动机、叙事时间和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其中叙事时间是小说叙事方式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要素。它的变化常常牵动视角、语态、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因为“时间就是变化的第一种形式”(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时间的本质意味着变化。作家对叙事文本的把握,首先表现在对时间的有效利用上。叙事时间作为一种叙事手段,无论它以如何复杂的面貌出现,总可以根据它的表达方式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笔者认为现实时间(故事时间)是小说的基础.如若以此为参照系.则可把小说时间分为习惯现实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治国理政的高度政治智慧,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思想——正确评价资本作用、科学解释资本运动、高度肯定无产阶级战胜资本的力量——的创造性运用。从历史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总结了科学社会主义规制资本的基本经验,体现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蕴涵的高度历史主动精神。从现实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廓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之路:克服“脱实向虚”,规范发展数字经济;消除市场壁垒,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价值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反映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追求,蕴涵着祛除资本逻辑遮蔽人性的价值承诺、促进利益分配公平正义的价值规范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怀念狼》这部小说一方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创作成就,一方面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可谓集成就与争议于一身。“成就”体现在对“商州”系列作品中开创的独特小说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上,“争议”集中在对新式创作方法的尝试方面。《怀念狼》集中反映了贾平凹个人小说创作的艺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艳子 《人事天地》2007,(2):38-40
因为孤独,能唱“海豚音”的她只得了“超女”赛第三名。她的海豚音确实非比寻常,运用自如且有弹性,可以在各音律之间来回逐阶跳跃,大珠小珠落玉盘;因为孤独,她全唱一些“小毛头儿”不熟知的洋文歌,虽然首首惊艳,但别人说她曲高和寡,因为孤独,本早就该出名的她只能去当一个酒吧歌手。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北美“新移民文学”的代表作家严歌苓在其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对于作家自身文化身份的探寻意识。多年的国外生活、异质文化的冲击、中西文化的冲突等人生体验使严歌苓在文学创作中一度表现出了诸多华裔作家共有的创作焦虑感和自我怀疑意识。从严歌苓的人生经历和小说作品出发,分析她表现在文学创作中的焦虑感;通过对严歌苓小说中“我”的流失与重拾的分析,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其创作中的作家主体意识。最终,从严歌苓对于本土文化、本土题材的回归来看严歌苓是如何摆脱身份焦虑、完成对自我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她不是学者,却能破译人生的“密码”;她不是医生.却能抚去残疾人的伤痛。她用了半生的时光去兑现“让残疾人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她是残疾朋友最可亲的“苏姐”,同事们离不开的“苏翻译”,银行最放心的“苏担保”,法院不拿工资的“编外法官”……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通过《水浒传》评点,阐明了小说的三大功用:帮助读者认识社会的兴衰和政治的得失;感化、激励读者扬善去恶,奋发向上;使读者得到种种艺术娱乐。他的小说功用论既继承了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又与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等人的“快感”、“寓教于乐”说不谋而合,是相当全面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从时间意义上讲,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大体处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对照各自小说中女性形象,探讨这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相同点,及某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文”现象;同时,在“女性存在的时间性”、“女性的内审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比较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以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上海音乐学院83年的历史证明,“和而不同”作为哲学观念,为上音在广纳贤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和而不同”理念作为统战工作重要方法,为上音培养音乐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和而不同”理念成为上音今后人才发展战略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