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政党制度的"三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它面临着三大理论问题:民主党派的界定、民主党派作为同盟者的定位、民主党派的发展;三大实践问题:中共地方党委对政党制度的认识水平、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参政意识和"参政党"的地位.推动我国政党制度"三化"建设,必须深入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制定切实的制度和政策,完善干部选拔和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现东  唐胜兵 《前沿》2011,(22):62-64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和光辉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追溯这一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形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理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创新成果,而统一战线理论则是其中光彩夺目的篇章。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发展和创新都不同程度地丰富和完善了党的理论,促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理论必须适应党的理论创新要求,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同时以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丰富、完善和促进党的理论创新,进而推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  相似文献   

4.
"三化同构"指日常管理体系化、政治教育常态化、行政工作人性化同构。当前基层党建管理面临理想信念缺失、管理方式单一、制度体系固化等问题,而"三化同构"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路径。因此,应将"三化同构"理念融入基层党建管理实践,切实推动基层党建管理理念、制度、方法创新,进而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5.
张云阁 《新东方》2014,(1):8-12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创新。创新是指更新、创造、改变,兼有量变和质变。"更新"即除去旧的、换成新的,以新质换旧质,属于质变;"创造"即想出新的理论、做出新的东西,与生俱来的就是新质;"改变"即通过完善、健全、规范、调整、改进、优化、深化、提高、拓展、充实、丰富等行为,使事物发生显著差别,侧重于量变,也有可能从量变过渡到质变。  相似文献   

7.
王琪  杨潇慧 《前沿》2009,(10):115-117
历史上,生态问题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受到普遍关注;"以人为 本"的理念有着深刻的生态文明自觉,表现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觉超越和"以人为本"是生态伦理的逻辑自觉起点;显然,作为生态伦理的逻辑起点,"以人为本"既应是生态伦理的核心底蕴,同时,又应是生态文明自觉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国庆 《前沿》2014,(23):92-94
当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流失极其严重。大多数蒙古族学生不知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甚至有些中小学的蒙古族学生连"成吉思汗"是谁都不知道。蒙古族历史文化严重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蒙古民族教育制度不完善,国家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相关法律的缺失。因此,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高质量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提质的重要阶段,不断发展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上取得了新突破。在历史逻辑层面,习近平高质量发展观是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变化、强化党的领导的必然选择,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中国方案;在理论内涵层面,习近平高质量发展观揭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过程的五大核心理念,为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指引;在实践路径层面,习近平高质量发展观通过设计好供给侧改革、实施好三大攻坚战、推进好国家治理现代化、完善好市场化及配套政策等提出了路径方向,从而实现了价值、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梁亚敏 《前沿》2013,(11):34-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发展理路不断清晰: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具体实际结合是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把握国情、关照现实问题是中国化的现实诉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中国化的活力源泉;"三化"整体推进是中国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理性选择理论转向制度主义的突破性成果,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确立制度研究算计途径的同时实现了研究重心的调整。偏好、行为与结构可被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核心议题,其中偏好层面的固定偏好构成了经济人假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内生偏好则意味着该流派承认制度、文化与情境对偏好的塑造作用。行为层面的理性选择分析形成了理性选择路径的传统优势,感性选择则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行为范畴拓展至可理解行为。结构层面的结构诱致均衡是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确立的标志,转向制度逻辑则是该流派整合制度理论并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阐发并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内学界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历史生成、基本内涵、践行路径、理论贡献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对我们系统深入研究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我们应在多学科视域下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野,加强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内涵、内容体系、理论品质、制度实践、世界意义等方面的深入挖掘与阐释,持续增强该思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该思想的理论认同和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梁飞 《青年论坛》2011,(3):8-1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缘起、内容和路径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个核心问题。其缘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时代挑战和党的使命;内容包括批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新变化;路径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异化观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曦 《前沿》2009,(10):6-9
"异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有些对异化的研究 没有完全领会马克思异化观的真正意义,更多的是以马克思的异化语言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说。异化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最后确立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其异化劳动理论孕育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思想,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理解好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观博弈论视角下的两岸政治互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主观博弈论的视角指出两岸的政治互信就是我们在互为"他者"的情境下,互相理解,然后形成共同理解。通过对政治互信演进轨迹的历史分析,梳理出政治互信的逻辑起点、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机制。最后对增进政治互信提出一种现实建构,即一种公共秩序和集体行动逻辑的达成,以及制度创新和文化实践的促动。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最安全有效的、体制内的实践载体.在人民政协中探索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就要从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要着手,用制度来保障政治协商小流于形式,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民主监督不止于表面,用人员的优化来使参政议政不落于空谈.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杨德山 《党建研究》2011,(12):36-38
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在这一工程的理论形态已经基本形成。对此进行梳理,有利于从整体把握其全貌,增强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新的伟大工程"理论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理论基点,二是主线,三是总体布局。一、理论基点:旗帜、道路、历史方位、总目标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三大创新理论,它们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得到发展和丰富的,它们各成体系,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有利于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认同是一国公民对国家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其中制度认同是国家认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疫情时期青少年对我国国家制度认同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文章对25省(自治区、直辖市)1234名青少年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时期青少年在理论角度、现实角度、国际比较和未来预期"四个方面"呈现出对我国国家制度的高度认同感;家庭教育、朋辈影响、学校教育、团学活动、社会民生、网络媒体和制度对比等"七大因素"显著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认同感。但同时也发现,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中存在着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历史国情教育存在短板、中小学思政课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提出应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加强网络思想引领、优化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历史国情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等"六大路径"增强青少年国家制度认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积极探索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对更好地推动《六个"为什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