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石、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是党工作的核心内容。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结合重庆实际,部署了改善民生的10大工程,是一幅重庆版的"为人民服务"新蓝图。  相似文献   

2.
孙铜 《同舟共进》2009,(6):12-13
人民行动党连续执政几十年,但受欢迎程度不减,这与该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若雷 《创造》2012,(8):50-51
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巨大转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只要我们的"屁股坐歪了"、"路子跑偏了"、"作风漂浮了"、"组织涣散了",群众就不再相信我们了。所以,任何时候群众工作不能丢,群众立场不能变。一是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相似文献   

4.
“人民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坚守和信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充分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主体意蕴。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权力主体的人民性,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作为执政的根本遵循;始终贯彻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将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党执政的价值遵循;始终坚持落实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将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活力作为党执政的应有之义,将人民群众作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依靠力量,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这充分证明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用实际行动落实以人民为主体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人民主体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核心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6.
坚持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宣示,传达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体现了我们党领导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和服务人民群众根本宗旨的高度统一,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增进人民福祉之间内在必然逻辑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把握,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根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政党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党的执政理念.政党执政理念的核心是解决政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因而带有根本性.确立人民为本的核心执政理念,即始终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检验党执政成效的根本标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真谛并能够通过执政来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石文龙 《岭南学刊》2010,(6):89-91,106
"执政为民"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继承与发展。法治时代执政为民面临着两方面考量:一是"为谁执政",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执政",即执政方式。我们需要在执政心态、执掌国家政权的方式、执政的具体制度等方面实现转变,以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执政方式、执政程序对实现执政为民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你不代表群众利益,群众就会自己寻找代表”,此话深刻揭示了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道理。本文用事实再次证明,只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深得人民拥护,从而拥有牢固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0.
薛鑫良 《同舟共进》2009,(10):42-44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上,延安时期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愈挫愈奋、兴旺发达的"黄金时期"。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这应该成为我们党今天在全国执政条件下和长期改革开放、和平建设的环境中趋利除弊、拒腐防变的史镜和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有许多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自始至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以极大的热情颂扬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和伟大功绩。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全体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造热情,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民主权是现代政治的价值体现和基本原则。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根据社会现实落实人民主权要求的能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人民主权的落实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每一阶段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并且形成了相应的领导能力或执政能力。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扬弃以物为本的执政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才能更好地顺应人民主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培炎 《桂海论丛》2009,25(3):69-71
"利为民所谋"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它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经验.但是,这个观点必须扩展为下述三个命题: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慎之又慎,让人民谋利益必须解放思想,保护人民的利益必须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论断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中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其执政的根基,对我们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时刻秉承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把忧患意识教育与国民意识培养相结合。人民行动党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主要内容分为提高党员责任感的党情危机教育、保持国民危机感的国情忧患教育和增强国民使命感的世情形势教育。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探索出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社会为主渠道对基层民众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以学校为阵地对青少年进行忧患意识灌输教育和以新加坡建国历程为重点对民众进行历史忧患教育,使忧患意识内化为新加坡人民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论民主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执政,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小华 《重庆行政》2011,(3):103-104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我党站在时代前列、建设和扩大"民主"的新举措。"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党建的重大课题,如何看待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措施,是党建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人民的凝聚力直接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激发人民的精神力量、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既要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把握,也要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谋划。  相似文献   

19.
中同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越好.就越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同党的执政地位,就越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建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客观上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同有机地融合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以后集中体现为"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集中体现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世纪新阶段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