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之所以要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改革,是因为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已经由“基本适应”发展为“基本不适应”了,由“基本适应”发展到“基本不适应”,这是一切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不例外。否则,我国实行全面地、系统地改革,也就会成为不必要,甚至是错误的了。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误解,是对全面改革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到2000年底,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教育事业的一个历史性跨越。但是,还有15%人口的地区需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广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广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和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中共十六大报告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目标。那么,当前只有在,一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才能在2020年达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而在广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和巩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两江”医疗保险改革的基本现状,并对其制度创新绩效作出若干评论,以期从“经验”和“缺陷”两个方面增加对全面推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它反映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对国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末发展目标的新定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党中央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作出了奔小康的战略决策,在神州大地掀起了奔小康的热潮。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量化评估看,我们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毅 《民主》2006,(3):11-14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向未来,我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全面了解2005年我国社会形势和准确把握2006年社会发展趋势,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2005年我国社会发展基本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2006年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现选登2006年部分。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4,(2):42-43
有学者认为,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贯穿着“和而不同”的重要理念。“和而不同”是我国传统理念中的精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全方位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推动建立“和而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可以为我国提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国际环境。全面小康社  相似文献   

7.
(一) 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对我国在新时期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全局性深远意义的大事,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要思想的战略性举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20个字,是从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代  相似文献   

8.
忧患意识是一种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去年“七一” 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同 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骄不躁,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发工作。”在今年“5.31”重要讲话中,他再次语重心长地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这些论述中,总书记将必要的忧患意识当作是一种精神动力,当作…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2,(41)
十六大即将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概念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的:。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又重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而关健的历史阶段。 因此,认真研究和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对于我们明确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是很有意义的。 小康,小康水平,小康社会,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概念? 为什么在上世纪末我国已宣布实现了小康目标后,又提出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小康目标有哪些异同?小康社会的指标如何与现代化指标和国际标准街接? 本世纪头五十年,是我国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在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与第三步战略目标及基本实现现代化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本刊约请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科研部主任李忠杰教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国政府的准确定位和基本职能 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体制因素。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经济的高效、有序运行,社会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但是,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搞清楚,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给以什么样的定位?概括起来就是:政府应当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的状况,成为权力得到有效制衡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于滨  郭庆 《瞭望》2003,(48)
目前,“我国贫困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启动。其中,“农村医疗救助”率先出笼,政府将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基本成型,政府酝酿从城市中最困难的人员探索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两年前,我国有些城市和地区就提出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并规定了具体的时间表。这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和贯彻这一决策,是需要科学和冷静处置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至关重要的是发展道路的选择。本文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道路角度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分析和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五个统筹”中一系列重要矛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力争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在起,我国将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温饱”到“小康”,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次深刻变革,从“小康”到“中等发达”,基本实现现代化,更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的根本途径,就是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的法律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法律的发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还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什么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什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想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头20年我国的发展总目标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笔者认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呼唤着工会的“维权”和“民主”功能。工会需要理顺一些关系,切实发挥好两大功能,积极回应时代的呼唤。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呼唤工会的“维权”功能和谐小康社会须“全面建设”的第一要义即“全面惠及”,是与“共同富裕”的理想相一致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回到“计划经济”、“大锅饭”时代,而是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让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都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都能达到小康或更高一点的水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所以成为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因为二者在价值理念上统一于“人民性”,在理论基础上通约于“共享论”,在治理体系上耦合于“元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共同富裕主要是通过社会阶梯效应、拉动增长效应、分配调节效应、全面发展效应来实现的。在未来,需要健全二者的有机衔接机制,通过调整空间布局、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更好发挥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好十六大的基本精神,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下功夫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经历了从“四大阶级”到“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再到“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历史性巨变,初步呈现出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基本雏形特征。透过社会结构变迁轨迹可以发现,社会结构变迁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社会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协调,中产化是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调整社会结构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发展生产力是优化社会结构之本。充分把握社会结构变迁规律,有助于更好推进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