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待遇和国际最低标准的对立既有历史情结,又有社会根源和理论渊源,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结构性变革,二者对立的基础正在消失,它们之间将出现一个交叉共存局面和逐步趋同的过程,采取何种标准取决于其具体的适用对象以及一个国家对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但是,二者的对立并未在一切领域消失,在政治领域尤其在人权领域还相当激烈  相似文献   

2.
城管这一特殊群体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城管也越来越成为中国的一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公民与城管的矛盾无处不在,同时公民把对政府公共部门的不满通过城管来表现出来。本文旨在通过公共人力资源这一切入点来探讨怎样处理城管与公民之间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经历了极为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作为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的法律制度,要适应经济社会的这种空前变化和发展,自身必须进行种种必要的变革。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这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统战工作的一个环节,是要处理好中国大陆各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先要对社会舆情有一个正确的研判。研究社会怨恨心理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怨恨心理已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客观的社会存在,它影响着人们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客观判断。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要敢于正视新情况,善于研究新问题。二是社会怨恨心理作为一种社会情绪,有它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对它的重视和正确解读,是我们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最佳的切人点,是增强一切社会工作针对性的有效参照。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就必须把握群众视角,研究群众需求,熟悉群众语言,坚持群众标准,甘当群众学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正视、分析、研究社会怨恨心理,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位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贫困程度较深。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帮扶下,独龙族群众走过了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末期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变革,经历了从“鼠道鸟肠”到“天堑坦途”的变迁,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变。这一切,无不勾画出一幅幅独龙族人民阔步前行、奋力跨越的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壮歌,创造了一个个亘古未有、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和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面对科技革命的挑战,不断变革社会组织结构,强化变革中的管理和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的培训事业,是当代资本主义近百年来,尤其是战后获得新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吸收和借鉴当代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进步的文明成果,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从封建社会时代到计划经济时代,中国行政文化在塑造形成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责任主体的单一性。无论是封建社会的君主主导,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在行政文化的变革中都没有积极发挥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的行政文化变革的过程中,除了在宏观层面上树立政府的主观责任意识,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责任进行探析,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则是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军事变革不单是一个军事领域里的问题,而是中国社会全方位变革的自然结果,它必须通过与社会环境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目前,应顺应和依托国家经济建设的信息化,推进中国军事信息化建设;适应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变革要求,推进军事制度变革;适应科技环境的变化,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服务于国家综合安全环境的构建,协调好军事安全与其他安全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海南人大》2009,(12):47-47
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宋圭武在《中国发展观察》撰文认为:面子、血缘、权力,构成了中国社会运行的三个关键点,这三个关键点构成的三角形是制约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陷阱,以至于长期循环而不能自拔。这个三角形的中心就是利益。利益是一切问题的中心。这里人们追求的利益包括两个方面:精神性的利益和物质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中华大地上涌动着强劲的改革开放的巨流,它冲垮了一切阻碍生产力、阻碍社会发展的陈俗陋习,激活了因长期停滞而失去生命力的社会机制。抚今思昔,不难发现,改革开放这场第二次革命,它在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深处引发的变革同样是功绩卓著。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联合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共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3.
领导的本质是变革活动,是为使社会获得充分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创新是领导活动的实质,是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领导创新是一个时代课题、实践课题,它无法离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思维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时代发畏进步的灵魂,那么思维创新就是一切创新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假如领导者在思维上墨守陈规,既不敢突破前人,又不能超越自我,当然谈不上任何创新。所以说,领导创新的基础是思维创新。然而,领导干部思维创新依然面临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近代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经历了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长期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我国的传统文化走上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变革之路。针对社会传统变革的根本动力问题,切实地剖析出近代社会传统文化变革的背景和基础,分离出促使文化发生根本变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变革的 80年,是我国现代历史中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之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的光辉历程,可以分为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变革阶段、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变革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变革阶段。它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集中在经济变革的目的、趋势、内容和方式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 ,科学技术始终促进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并导致阶级、阶级结构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结果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则是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起点和基础。在知识经济变革时期 ,科学技术更加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产 ,引发了经济和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崭新变化。新经济形态的变革并不意味工人阶级历史地位的结束 ,相反 ,正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 ,工人阶级逐步转变为知识工人阶级。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同样面临着“转型”问题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工人阶级的转型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中国工人阶级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自身“转型”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把握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内在蕴涵及历史价值。中国的近代屈辱史和防止这种屈辱史的重演,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触发点;对于世界军事变革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思考世界格局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世界的持久和平,是江泽民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语言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也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改革开放作为重要的社会背景语境,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语言面貌。其中政策法令性语言、广告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最为清晰地反映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吴可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是一个十分完整、独具特色,且又有很大包容性的文明体系。它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覆盖着包括东亚各国在内的中国文化圈。像一切文明体系和文化现象一样,儒家文化一方面根植于它所依赖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地...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变革中国社会、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为一个新国家的整个理论体系。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要解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个什么样的革命及如何进行这一革命的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主要解决民主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及如何建设这一国家的问题。两者密切结合,构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