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作为民法上对物的基本分类,具有表现动产与不动产的价值差异、构架物权法体系的基础、广泛的国际认同度等意义。关于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实际上主要是物理标准与登记标准的分歧。我国未来立法仍应当坚持物理标准。  相似文献   

2.
从词汇分析的角度,反省和检讨我们自身的法律词汇系统,可以归为法律文化研究的范畴,这一领域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按照词汇分析的方法,以“动产”、“不动产”为研究个案,细致梳理这两个来自西方的重要法学术语在中日两国,尤其是在中国,如何被翻译出来、翻译中发生的变化,以及翻译最终确立的过程,可知,法律术语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它的背后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不动产登记簿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核心,它不仅是公示、证明不动产物权的主要手段,而且是公信力与推定力制度的构造基础。就《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而言,为克服第一百零六条在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上的局限性,应把第十六条第一款解释为是关于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的规定;为平衡不动产交易中动的安全与静的安全,应通过类推解释方法扩大第十九条第二款关于异议登记的适用范围;为维护不动产登记簿的信用,应严格解释第十七条规定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理学中关于部门法的划分标准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但大都认为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两个,即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法律调整的方法。我认为部门法的划分只能坚持一个客观标准,即法律调整的对象。法律调整的方法不是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者关于"能否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划分标准有悖于逻辑学一般规则,也无法满足理论与实践的需求,而域外学者就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则较为科学合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应界定为:能否直接证明诉讼中依照法律规定需要证明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民法上根据物权客体的不同性质又把物权分为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其客体都是物,而物是一种财产,它在社会中作为商品,必然要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其价值和效用。这样:“物在流转中因其权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动产抵押制度作为市场交易中经常采用的担保方式 ,对保障债权的实现和债务的履行 ,增强主体的信用 ,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交易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物权的公示与公信原则,是物权制度的根基,任何物权的存在与变动都必须具有外观上可识别的标志,并具有公信力,以维护交易安全。我国《担保法》规定一般动产均可设定抵押,破坏了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不可识别动产因无外部可识别的特征,抵押权客观上无法进行公示,不宜作为可设定抵押的动产。可设定抵押权的动产范围只能是少数可识别动产。登记是动产抵押权的唯一有效公示方式,是动产抵押权产生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动产抵押面临着现存的法律冲突,但从中小企业融资实践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必要规定动产抵押规则,以缓和中小企业困境。动产抵押作为一项担保制度,民法学者已经对其有充分的研究,并且物权法通过之后扩大了动产抵押的范围。建立健全完备的动产抵押登记制度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动产抵押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动产让与担保是我国目前制定物权法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在比较了一般动产担保公示方法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物权法草案中设计的动产让与担保的公示方法 ,提出了解决和完善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1.
动产抵押系英美法系的一项法律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引入此项制度,必将与传统的物权法体系产生冲突。由于动产抵押缺乏公示性,第三人若善意取得该动产,其所有权必将与该动产的抵押权产生冲突。因此,立法的目的就应在于两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保留是当事人在移转财产所有权的商品交易中对所有权移转的一种附条件约定 ,目的在于担保出让人所期待的对待给付的实现。已设定动产担保物权的标的物是否可以再为所有权保留出让 ,当事人是否可就所有权保留项下标的物为他人设定担保物权 ,即如何处理所有权保留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关系 ,关系到各别担保方式的运用与担保权利的实现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各担保方式的机理、功能以及利益平衡原则为评断方法 ,对所有权保留与动产担保物权的竞合问题试作解析。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是对承租人的转租进行限制,即转租必须经原出租人的同意;这样的规定是出于保护原出租人利益的考虑.实际上,正常的转租并不损害原出租人的利益,且有利于转租人,所以法律应采允许自由转租的立场;但为了防止给原出租人造成损害,对转租合同的内容也应以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动产抵押登记制度是解决动产抵押公示方式的最佳选择,也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现行立法对这一问题也做了规定,但从整个登记制度来看,仍有诸多缺陷与不完善之处,我国应尽快完善有关立法,建立一套统一的动产抵押登记的规则,以期对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完善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5.
动产抵押物已登记但抵押物转让不以登记为要件时,转让抵押物的效力涉及两类人的利益。在对善意受让人与抵押权人的两种利益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保护善意受让人;同时为维护抵押权人利益,在制度构造上应以物上代位取代物上追及,并强化抵押人的通知义务,以达致理论上的完善与实践中的可操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历了否定"文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相应地在哲学思想上经历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拥护标准"的主题转换这样一条主线.标准问题的不同主题讲的是认识和实践问题的三个不同方面检验的途径及客观标准、主观标准和检验的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的主体依据实践结果提供的客观标准和依据理想目的提供的主观标准,在二者的互相对照、检验、修正中使实践向着合乎规律和合乎目的的方向发展.在当前,只有把"指导社会实践和检验评价实践结果的主体--人民大众"这一主题通过相应的民主制度和程序而在实际中真正贯彻下去,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障使改革开放始终代表人民利益,使中国社会持续和良性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人民拥护不拥护"是一切标准中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现行农村房地产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属不清晰,限制、禁止农村房地产流通。完善的办法是明确农村房地产的权属,允许流通,放开和发展农村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不动产登记机构要统一,是物权法确立的未来不动产登记立法的方向。但应如何统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文章从我国不动产登记立法的现状出发,割析了现有有关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不合时宜性,在此基础之上,对影响未来不动产登记机构设置所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如何设置方是现实、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采取了抵押物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的规定,学说对此指摘颇多,认为违背了当事人意思自由,不合物权法物尽其用的立法原则,建议允许抵押物自由转让。但该学说顾此失彼,忽视了对抵押权人的保护,在动产抵押中暴露了其局限性,即使动产抵押采取了登记对抗,也未尽合理。探究立法和学说缺陷之根源皆在忽略了不动产和动产之间的区别,所以未能于当事人间取得良好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