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列主义学风观主要是指从马克思、恩格斯并经过列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风观,其核心论点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本内涵是从哲学的高度看待实践问题,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强调人类实践活动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是对现实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内容丰富,应抓住“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主要方面。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其一,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一成不变,必然随着时代、科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道理所在;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指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实践只是检验历史理论的真理性,而不能检验科学真理。科学实验不是实践的典型代表,属于科学认识的范畴。自然真理只能来自科学家的理性活动。实践和科学实验所界定的活动分属两个不同的认识领域,所能检验的真理也不同。马克思对认识论的革命性贡献主要体现于,他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引入了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指导实践的光辉典范,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他强调尊重人民主体性,坚持群众史观;他提出保护、发展生产力,创新生产力理论;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他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深入探讨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与发展,对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是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新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背景、内容以及深入贯彻落实应把握的着力点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认识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思想误区:只把认识视为对象性的事实认识,忽视反思性、评价性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认识以及基于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审美观念;认为实践只是检验事实认识的标准,而不是检验价值认识和审美观念的标准;认为“三个有利于”只是价值尺度而不是真理尺度。为了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廓清这些思想迷误,倡言全面的认识论和实践标准论,并从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科学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一、主客体观念统一的三重关系与全面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将复杂的主客体关系简单化,主要关…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观点,只能说明"真理的标准"与"检验真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真理的标准指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方式,或把认识与客观世界相比较的方式.前者规定和制约着后者,实践方式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归根到底是由客观世界自身状况是否得到正确、全面和充分表现决定的.真理的标准与检验真理的方式又是密切联系的,检验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必须把二者同时使用.实践与感性直观、逻辑证明等检验真理的方式比较,具有根本方式的性质.这种根本方式的最本质特征是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理论建设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为此,应把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与深刻认识高校领导班子担负的使命结合起来,在理论建设的自觉性上下功夫;应把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与学校的学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上下功夫;应把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与学校实践办学理念工作结合起来,在创造性解决学校重大问题上功夫.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纠正了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误区;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在这一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科学阐释构成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的不同地位和交互关系;特别是创造性地分析了创新作为社会发展非常规动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认识是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的认识决定于实践,来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认识,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人的认识又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必须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运动规律。感性认识也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正确指导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