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贺彬 《法制与社会》2012,(12):238-239
近几年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针对未来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职院校作为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单单要传授给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训练过硬的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熟的法律素养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法律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基于改变现行法制教育模式,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的法律教育新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职院校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法律教育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2.
虽然1999年3月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依法治国的提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要在中国真正实行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其中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是一个重要的主体条件,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而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全体国民法制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任。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及原因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张旭东  孟闯  徐燕 《法制与社会》2013,(10):183-184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虽已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和实践,但仍然存在深层次的问题。为提升泰州地区高职学生法律素养,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该地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面向泰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现状调研。通过分析目前泰州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运行体系,探究体系中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进行了调查,分析出当前法制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观看法制节目、突出法律实务、开展法律实践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李曦 《法制与社会》2011,(17):54-55
防治高职院校学生犯罪,不但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应当从各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犯罪的成因,并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学生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犯罪率比较低的国家之一,但10几年来犯罪率逐年上升,特别是青少年犯罪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学校是青少年受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是一种早期型、成长型、知识型教育,在这一阶段开展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与青少年理想前途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能尽早树立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效果,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一、加强青少年学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青少年学校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7.
刘涌 《法制与社会》2014,(18):229-230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是落实依法治国的主导性力量,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水平。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效果不容乐观,一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流于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增多、频率增加,呈现高发的态势。高校"法制教育"课,既没有让学生真正懂法,更没有达到对学生予以"观念改造"的效果。改革现有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已经十分紧迫。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一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二是把法律的宽容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改革现用的教材,四是法制教育要有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8.
赵玉 《法制与社会》2013,(11):223-224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就从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如何创新社会实践方式,提高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做一些浅析。  相似文献   

9.
李杨 《法制与社会》2014,(8):233-234
公民素养是一个好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受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和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农林高职院校学生公民素养普遍不高。所以,农林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积极构建农林高职院校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良好模式,如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林高职院校学生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朱玮 《法制与社会》2013,(6):231+239
随着我国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视,民办高职院校也逐渐在国内增加,但由于现在人们对教育观念的改变,民办高职院校在许多人心目中始终低人一等,所以很大一部分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暴自弃、不思进取,造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违纪率比较高,我们既要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的违纪现象,同时也要狠抓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加强法制教育是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提出了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 ,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在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法制教育采取丰富多采的实践形式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修养,推进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从高校学生法律修养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对策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制修养,提高运用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法制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包括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法制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法制教育要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联系,法律院校在进行法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等,分析了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霞 《法制与社会》2012,(31):225-226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许多高职院校选择了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但由此产生的高职学生在实习、择业、就业中的法律矛盾也在大幅上升,充分暴露出学生就业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所以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新课题。本文就高职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及探讨,希望对培养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沈昌海 《法制与社会》2011,(35):250-250
高校的法制教育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承载着培育祖国未来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如何使具备高素质、高品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与法律信仰,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做好大学生法制教育,正确的教育途径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并对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法制教育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培养模式。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演变以及法治建设步伐的迈进,高校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大学生法治教育在内涵、目的和教育方式上均有别于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顺应时代变迁所发展的趋势。法治教育主导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与维护,有利于培育社会良好法治氛围,提升国民整体法律意识,进而为我国法治国家的构建奠定法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法制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加强法制教育。这对于创建平安校园,对于培养具有权利意识的劳动者,对于更新管理理念,都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应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 《法制与社会》2010,(2):237-237
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法制观念不仅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法制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本文拟从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着手,对高校法制教育的合理性改革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是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其中强化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是中心环节 ,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