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笔迹鉴定差异点的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写习惯的自身同一是包含了差异的同一,而不同人书写习惯的差异则是包含了共性的非本质差异,因而在通过未知与已知笔迹比较检验来实现书写习惯的同一认定时必须科学评断差异的性质,否则同一认定鉴定意见缺乏科学可靠性。在对笔迹鉴定意见的质证中,对差异点的认识和性质的判断成为争议的焦点,而且成为评价鉴定活动是否严谨和科学,以及鉴定意见是否可以采信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今面对证据科学对笔迹鉴定意见的挑战,除严格笔迹鉴定的条件外,必须从理论上完善对笔迹鉴定差异点的评断方法,明确评断的规则,从而保证鉴定意见的科学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笔迹鉴定作为一门古老的技术,在国内外的司法审判历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汉字的笔迹鉴定更是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近几十年里,笔迹鉴定却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笔迹鉴定的“科学性”不断受到质疑。对此通过从有关笔迹鉴定的鉴定标准、鉴定方法、量化分析、鉴定人资质与培训考核等方面对笔迹鉴定受到质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以上几方面,以及系统检验、鉴定意见的审查质证、证据补强规则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笔迹鉴定在现代诉讼中日益增多,因其鉴定多依赖于"经验知识",不具有可验证的重复性,也无法接受实证的重复性检验,致使其在作为证据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分歧,尤其是遗嘱笔迹因书写人死亡,其鉴定结果更富有争议。香港历经"八年"旷日持久的"世纪遗产争夺案"中的笔迹鉴定颇具典型意义。笔迹鉴定结论如何在法庭中出示以及法庭对有争议的笔迹鉴定结论如何采纳或者排除,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制度问题,还是一个价值选择问题。因此,对笔迹鉴定结论的研究与探讨成为司法鉴定制度和证据制度必须直面的带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笔迹鉴定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判断,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测量和分析手段,是当前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在客观的、量化的技术手段普遍应用于法庭科学背景下,笔迹鉴定需要走量化和统计分析的道路。通过梳理近些年笔迹特征量化的方法和笔迹特征统计学分析的方法,讨论这些研究对笔迹量化鉴定的贡献和局限性,并对基于似然比模型的笔迹证据价值评估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增强笔迹鉴定中比较分析与评估的科学基础。同时,还探讨了笔迹量化鉴定和统计学分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统计研究签名笔迹特征的数量规律,客观认识在签名笔迹检验鉴定中各层次特征的应用.收集30份案例的鉴定书,统计签名笔迹各层次各特征的使用情况,认识特征的内在价值规律及在检验鉴定中的具体作用.经统计发现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微观层次特征使用率高、中观层次特征使用率较低,宏观特征使用率最低.持认定与持否定鉴定意见的案例有不同的侧重特征,本统计研究为签名笔迹量化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邹明理 《证据科学》2013,(4):420-427
“两种意见”和“两种检验报告”的性质和作用问题,在司法鉴定和司法活动中是经常引起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的争议.对每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争议的主张。认为“鉴定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具的“鉴定咨询意见”不是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只能作为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的参考。并论证了其中的多方面原因;主张“鉴定检验报告”应当区分法定与法外两种性质,分别属于法定鉴定意见证据和仅供审判部门参考的非法定证据.并提出了对两种不同性质“检验报告”的使用评断原则;认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科技证据审核活动”.属于司法机关对鉴定意见的内部咨询活动,审查的范围仅限于四个方面.技审人员和机构无权对司法鉴定意见进行否定或肯定.只能对四方面的问题提出“审查建议”,“技术审查意见”只能作为检察、审判机关审查起诉和审判的内部参考.不能栽入起诉书和裁判文书。  相似文献   

7.
统计学方法在笔迹鉴定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采取有效的统计学方法对笔迹的特征进行客观量化,并对特征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不仅可以为笔迹鉴定结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更可以深入挖掘复杂数据背后的信息。本文梳理了笔迹特征量化和特征数据处理中几种常用统计学方法,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应用以及最新进展,并对笔迹鉴定中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诉讼中,笔迹鉴定结论经常作为常见的证据出现。笔迹鉴定有时能够证明其他证据不易或不能证实的案件事实,有时候甚至具有左右整个诉讼及审判结果的影响力。同时笔迹鉴定由于其本身并无绝对科学标准而不断受到质疑。分析运用笔迹鉴定结论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强对笔迹鉴定结论的审查,有益于该种证据形式在发现案件事实过程中的价值得以最大化。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在有原件的情况下复印件可否作为笔迹鉴定检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Micro-ATR技术对书写笔痕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在物证检验中,经常遇到用圆珠笔涂改、伪造合同书、票证、单据和契约等案件。对这类案子的侦破除了需要对纸张、笔迹进行鉴定外,还需要对圆珠笔油进行鉴定,以获得直接证据。但对文件上书写笔痕(圆珠笔油)的无损检测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迹鉴定蓬勃发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笔迹鉴定所具有的科学性是分不开的。但笔迹鉴定作为一种证据在案件中适用,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窘之处。因此,必须借鉴相关国外先进经验,深入探究其理论根源,以满足我国证据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对笔迹书写相对时间的鉴定曲新生笔迹书写时间的检验鉴定,根据检验对象和送检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①笔迹书写绝对时间的检验鉴定。指应用科学的检验技术手段,确定某一检材上笔迹的具体书写时间;②笔迹书写相对时间的检验鉴定。指应用科学的检验技术手段,确定...  相似文献   

12.
笔迹检验是通过对可疑笔迹和嫌疑人的笔迹进行比较鉴别,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的笔迹,或确定检材是否为某人书写的一项专门技术。其任务是通过研究笔迹中反映的书写动作、习惯特征及文字布局和书面的语言特征等,加以分析为诉讼提供线索和证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贪污贿赂类案件的增多,票据类笔迹的检验在文件检验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作用也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3.
对摹仿签名笔迹的检验是文检鉴定工作中常见的工作之一,不少文检工作者对此均有各自的见解.本文结合十余年文检工作经验和体会,从摹仿签名笔迹的主、客观特征、识别要点、检验原则等几个方面对摹仿签名笔迹进行识别和检验,提出了从摹仿签名笔迹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主、客观特征出发,运用综合评断原则对其进行检验及鉴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笔迹是通过书写运动形成的轨迹,由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所组成,承载着时间和空间信息。笔迹动态特征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书写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速度特征、笔力特征、脉冲特征、节奏特征等。对笔迹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多视域地挖掘和认识笔迹特征,可为笔迹检验鉴定意见提供更全面、更深层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场中墙壁书写笔迹不是很常见,在现场勘查中受重视程度不高,但一旦现场中出现墙壁书写笔迹,这些笔迹往往都与案件紧密相关,是案件侦破和定罪的关键性证据。因此针对此类案件制定快捷、有效的勘查、鉴定策略,指导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工作,会对案件的勘查、侦破、鉴定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全面说明签名笔迹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签名笔迹特征层次结构模型的核心内容,重点探讨开展签名笔迹量化检验研究用实验样本的方案设计,收集方法与范围。同时,提出实验样本的设计与搜集应本着“贴近实战,服务办案”的原则,并具体设计了签名笔迹量化检验研究用实验样本的设计方案与具体内容,提出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实验样本的具体要求。另外,提出了研究用实验样本筛选方法和扫描输入计算机具体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收集签名笔迹量化检验研究用实验样本,才能确保签名笔迹量化检验研究具体分析与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笔迹鉴定结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迹鉴定人员经常由于不能确定或排除可疑笔迹书写人而被视为逃避责任。实际上,基于以下客观原因,鉴定人员往往难以得出确定性的结论:首先,笔迹比较检验的特征包括开放集而非闭合集,在闭合集中存在相同点,我们只需要寻找特定的特征即可。而在开放集中,并不知晓是否存在相同点,因此需要更为严格的审查标准;其次,证据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可能达不到要求;最后,排除可疑笔迹书写人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出确定性结论,在可疑笔迹和已知样本之间相同点的缺乏不能成为它们出自不同书写人的充足理由。  相似文献   

18.
潘溪 《证据科学》2021,(2):149-163
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涉及新的鉴定意见的民事再审及再审审查裁判文书的考察发现,目前再审审查中对新的鉴定意见的认定不统一,涉及的案件类型也较为复杂.依据目前的诉讼程序、鉴定程序和相关司法解释,在终审判决形成后,当事人自行委托的鉴定意见是否可以作为再审事由中的"新证据"存在争议,无法解决实践中出现新的鉴定意见能否作为再审事...  相似文献   

19.
秦峰 《中国检察官》2013,(13):34-35
一、笔迹鉴定概述以笔迹作为文检鉴定的素材,是为了适应当代刑事侦查以及诉讼证据迫切需要,并以我国书法研习理论为文化积淀,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文检鉴定方法。在历史上,唐代孙过廷《书谱》,明代项穆《书法雅言》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笔迹可以充分体现书写人"风骨",即心理差异、性格差别对笔迹的影响。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笔迹研究确有一定的历史沿革。并且,根据笔迹的属性我们可以看出,笔迹不仅仅是日常沟通交流和记载信息的一种方式和工具,更是书写人在书面象徵上区别于他人的符号系统。尤其在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中,涉  相似文献   

20.
笔迹样本及提取技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笔迹检验中,笔迹样本是否可靠、充分、具有可比性,直接关系到鉴定结论准确与否。如果提取的样本不符合鉴定要求,即使找准了嫌疑对象,也难以做出同一认定结论。如何提取符合鉴定要求的笔迹样本,作者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二十年来在基层从事笔迹检验实践的体会,研究探讨了笔迹样本的种类、条件及提取技巧。以期为文检同行及公检法办案人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