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期以来,印度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并不紧密。但冷战结束后,印日经济关系逐渐发展。近年来,印日经济关系出现迅速发展势头,表现出日本对印官方援助大幅度增加,日本对印投资和印日贸易虽有增长但数量不大的特点。本文在指出印日经济关系超常发展特色基础上,分析影响印日经济关系超常发展的经济因素、政治根源和安全考虑,论述印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前景及超常经济关系基础上印日政治、安全关系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印日经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印日政治关系发展有限,印日安全关系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两国从经济、政治到防务安全领域全面强化和深化双边关系,并把遏制中国作为共同战略目标,构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日印各自与中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日印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不能不受中国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印度与日本之间的双边关系是影响亚洲地区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印度的“东向战略”与日本的“南下战略”在相动的基础上找到了共同点,印日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两国在经贸、亚洲与印度洋战略安全、联合国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引人注目的突破。印日关系将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受制于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印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印日两国同为中国的重要邻邦,其双边关系的走向势必将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中国确立了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主张。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两个大国,在世界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共同推动东亚和谐。为此,中日两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战略互惠关系下实现中日和谐。  相似文献   

5.
日印关系升温背后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亚非纵横》2007,(3):20-25
近年来在大国对印关系中,日印关系的变化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日印两国从冷战时期的平淡关系迅速发展为全球性伙伴关系。2006年,日印两国更是掀起了近年来高层往来的小高潮。日印两国关系迅速升温的背后,表面上看与“中国因素”直接相关,实质上“美国因素”对此的影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并直接决定着日印关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与印度的合作逐渐上升到战略高度,以政治为引领,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均有突出表现,合作范围亦由两国内部逐渐向外拓展。日印战略合作有利于两国提升各自的国际政治地位,获取经济利益,减少安全疑虑,符合当前日印首脑以外交成就巩固国内政治地位的需要。同时,两国战略合作也受到目标尚不明确、各自重点不同等因素的阻碍。日印战略合作可能增大中国面临的安全与政治压力,使"一带一路"项目落地受阻,但也可能为中国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妥善应对日印战略合作,需要中国寻求与日印两国的利益契合点,引导两国保持战略合作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胡潇文 《东南亚》2012,(3):18-24
从2007年越南和印度签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越南利用大国平衡战略,积极发展与印度政治军事关系,制衡中国的意图日益凸显,但越印目前的合作方式具有时效性和局限性,将不会是两国今后合作的长远模式,也不会改变中国在两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内在价值观层面的相近,也有外在因素的推动。尽管印日同盟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但印日关系的强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西两线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将受到挑战,在南海和东海的权益也将受到威胁。面对印日关系强化所导致的复杂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波动,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采取外交、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从日相访印看日印关系升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月28-3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朗对印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访问,双方最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决心大力推动两国“全球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小泉此次访印是5年来两国间总理级别的首度访问。日印关系一直不冷不热,双边政经往来相当稀松,缘何近一年来日印关系逐渐升温?首先是加速深化印日“全球伙伴关系”的需要。日印“全球伙伴关系”虽构建于5年前,但由于缺乏实质内容而一直乏善可陈。然而,亚太利益格局近年的加速变动正悄然拉近日印关系。印度大国意识的日趋强烈,日本“正常国家”诉求步伐的不断提速,东盟地区整合的有条不紊,美亚太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缅甸与印度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升温,以两国高层互访为契机,双方在经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缅印关系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基于双方地缘政治、经济、能源和安全等方面的相互需求,同时也不乏中国因素的考量。缅印关系的升温虽然会对中缅关系和区域合作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各方也可在区域合作中找到共同利益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和TPP——中日之间的博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关权 《东北亚论坛》2012,21(2):3-10
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关系十分紧密,东亚经济一体化有了一个初步的尝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特别是近期热烈讨论的所谓TPP问题,中日就存在博弈关系,从而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日两国要么都加入TPP,要么都不加入,只有一方加入时对另一方不利。因此,中国应该观望东亚经贸关系,伺机而动,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印度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被美国视为抑制中国“崛起”的控制阀和其重返亚洲、构建遏制中国包围网的重要节点。但印度在政治经济上对美国借重的同时亦和中国在国际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诉求,并为加速本国经济腾飞而不得不倚重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其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美新博弈中印度将左右倚重并制衡。因此,在经济利益为国家相互关系主导因素的背景下,中国应与印度构建共赢发展互动关系,推动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印度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最明显的就是印度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新世纪以来,印度已经同多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自贸协定。综合来看,印度自由贸易区战略包括了政治和经济利益诉求。就发展前景来看,虽然有若干有利因素,但挑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李兴 《东北亚论坛》2011,20(3):29-35
梅德韦杰夫执政以来,其外交特点是:重视独联体,调整政策但区别对待;重视东方,中印平衡;对西方继续强硬但不破裂,进而改善,对美欧有所区别;利用俄优势,重视能源外交、体育外交、军事外交和大国外交;对国际事务提出很多新观点、新建议,使政府在实施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分量加重。其原因既有俄罗斯国力上升,也有国内的梅普组合因素,还有国际上的美国因素和中国因素。今后梅德韦杰夫外交将更加重视经济安全、能源外交和军事发展。对华将继续友好,战略借重加大,但发展空间有限,必须寻求新的增长点。在对西方关系上,在继承普京时期强硬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善、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Indian nationalist leaders developed a strong interest in Asia right from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Jawarharlal Nehru articulated an Asianist ideology based on the cultural affinities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and the geopolitical interest in Greater India. This approach,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Bandung summit, was put into parenthesis after the 1962 war. The Cold War, during which India and South East Asia were in different camps, prompted differing paths towards in emulating the economic progress of Japa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and different approaches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EAN. India's Asianist policy met an uneven fate but, by and large,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rapprochement between India and East Asia. This move materialized in the investments of several Asian countries – including South Korea – in India and the entry of India in the ARF. Yet the symbiosis between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remains hindered by the rather nationalistic view of the latter region that the Hindutva movement is still propagating: like in the colonial period, Asianism remains part of an instrumentalist strategy.  相似文献   

16.
“争常”失败后日本与印度的非洲政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常"失败后,日本与印度对非洲有基本的共识,即非洲国家对日、印两国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一共识,日本和印度加,强了对非洲的外交攻关,扩大了对非洲的援助,但日本和印度的非洲政策仍存在重大差异.日本主要通过经济援助方式扩大该国在非洲的影响;而印度在同非洲的交流与合作中,强调向非洲输出技术和文化等软实力的"新模式".深刻了解和认识日本与印度对非洲政策的异同,对于中国制定对非洲政策及发展中非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与冷战时期的相互淡漠相比,冷战后印韩关系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急剧升温。促成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相互认知、两国的亚洲战略、美国的亚太战略部署以及亚太局势的变化。印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亚洲的政治安全局势和亚洲经济共同体的构建前景。有鉴于此,中国应该将全球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重新思考亚洲国际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在推动中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印关系发展的过程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中印两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中立下了不朽功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正在继续为推动中印关系发展和中国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重振“南方丝绸之路”,让这条古老的大国际通道重振昔日雄风,对中印两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加坡的外经济关系呈现出新的格局性变化。本文拟就新加坡与其他东盟国家、美、日、欧、澳、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印度等的经济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