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打击。不论是欧洲地区此起彼伏的债务危机,还是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全球经济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然而,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少,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三个角度探究国际金融危机后东盟10国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是当代全球化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走向金融和科技自由化条件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金融泡沫和全球治理结构缺位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全球化经济失衡的结果。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遭受巨大影响,但由于措施及时得力,率先走出低谷,并保持平衡较快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后危机时代的贸易战略调整、生产体系、金融开放、市场开拓、完善投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要中国积极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俄罗斯都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以拉动内需、稳定社会、结构调整为主旨的反危机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抵御和摆脱危机的经验值得俄借鉴。俄罗斯能源依赖型增长模式受金融危机重挫,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创新经济是走出危机和经济复兴的根本途径。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为两国未来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依然一波三折。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尽管其成因不同,但均对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历史上,拉美地区饱受各种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当前拉美国家比10年前具有了更好地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能力。面对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拉美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应对  相似文献   

5.
正如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一样,俄罗斯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苦,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害。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并由此导致的严重经济衰退,一方面暴露了俄罗斯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和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俄罗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盲目追求金融自由化、过早过快开放金融市场所造成的后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严重影响和冲击,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千方百计化解危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采取了重振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使经济不断呈现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6.
2010年,欧盟在尚未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的情况下又遭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从而使欧盟陷入几十年进程中罕见的困境。然而,中国和欧盟的双边关系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影响,中国在同样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给予欧盟力所能及的支持,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是欧盟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伙伴。未来的中欧关系中,仍然不乏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背景、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差异而出现分歧,在经贸合作中出现摩擦,但双方只要以大局为重,恪守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的原则,排除一切干扰.必定能够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7.
1999~2008年,俄罗斯获得了连续1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GDP年均增幅达到了7%,已从容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然而,2008年10月之后的世界金融危机迅速改变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上升势头,2009年GDP出现了7.9%负增长,俄罗斯成为此次危机的重灾区。危机前后,可谓冰火两重天。尽管2010年俄罗斯经济扭转了继续下滑的颓势,使全年GDP保持了3.8%的恢复性增长,但积极向上的势头已经遭到严重削弱,同金融危机之前"牛气冲天"的态势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俄罗斯经济走势发生逆转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原因就在于,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模式,导致其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当国际原材料价格迅速下跌时,没有替代承接产业填补价格调整后所造成的损失。另外,在转轨后的20年发展中,除资源产业获得发展壮大,保持一枝独秀外,其他产业没有获得与之同步发展,尤其是代表一国综合国力的制造业,由于设备及工艺落后无法生产具有竞争力的好产品,不得不在危机条件下实现进口替代。因此,对俄罗斯来说,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在大力发展资源品出口的同时,应该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经济与之同步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各部门得到均衡发展。时至2012年,普京再度荣登总统之位,这使得俄罗斯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得到保障,由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其带领下俄罗斯有能力完成旨在发展创新经济为主题的"俄罗斯2020年前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亚州经济和共同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危机与亚洲的动向 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是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此危机包括美国金融体系危机、国际通用货币美元体制危机、财政危机、就业危机、社会危机,以及美国霸权的危机。美国已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高达7.2%,创16年以来的新高,从而引发社会动荡。20世纪高歌猛进的美国霸权体系迎来了最大转折,曾经是象征WTO、IMF的美国全球经济体系面临着后退和转折。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俄罗斯经济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带来灾难性打击.使俄复兴之途严重受阻.如何吸取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抓住契机,调整经济政策,以尽快摆脱危机困扰,重启复兴进程,是俄国家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和中心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蒙古经济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蒙古经济有了明显的低速增长势头,但是,蒙古经济的发展还很脆弱,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危机存在,克服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影响,使蒙古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蒙古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经济新特点、新格局、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上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二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下半年,金融危机触底反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经济衰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绿色经济"发展将呈强势,全球经济要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2.
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是互相隔绝的。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造成了世界经济的第一次 全球化, 导致了殖民地与宗主国对立统一的格局。这一时期, 中国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后, 通过 浴血奋战,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赢得了国格人格。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 和 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世界经济大潮由大西洋流向亚太地区。此时,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道路, 在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透视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双失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全球性经济失衡的结果,长期的超前消费经济模式导致美国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当美国与外部经济的循环被打断,国内的经济失衡便引发了金融危机.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4.
2005年4月18日,美洲开发银行行长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先生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做演讲,重点阐述了他对拉美金融及银行业的危机、代价、教训和防范问题,以及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综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所发生的金融危机,其频率之高、对危机的易感性之强、所付出的代价之大都超过其他地区。在所发生的5次大的金融危机中,有3次是“源发性”危机,即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有2次是“感染性”危机,即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感染所引发…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 全球化以其强大的震撼力冲击了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国际经济失衡 现象加剧;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挑战;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全球 生态环境恶化。所谓的全球治理, 在金融危机面前脆弱不堪。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预示着全 球化风险在日益加大。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暴露了中国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金 融安全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的外部依赖性明显;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中国必须对全 球化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美经济关系历经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依存关系,由偏重于中国对美国单向依赖的不对称性向中美相互依赖的对称性转变,而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趋势。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实力遭到重创,而且削弱了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国在经受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率先摆脱影响,不仅经济获得强劲发展,而且国际经济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的加速升温和忽然变冷,正是中美经济关系的这种变化导致美国在心理上不能完全适应的一种反映。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的进一步提升,将促使中美经济关系必然要在矛盾和摩擦中不断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深化的严峻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G20机制为基础的全球协调应对的成功经验表明,全球经济治理应当超越旧的框架,去探寻新的模式。从首次召开G20峰会到被宣布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仅仅经历了一年时间,这固然体现了G20峰会在全球协调应对金融危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它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被匆忙机制化的,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只有扎实推进G20的机制化建设,才能确保它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应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之前, 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 美国在双边贸易、贸易结构以及投资关系三个方面占有 相对优势, 中国只在国债购买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 美国拥有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权力。但是, 由美国 2007年8月爆发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 使中美相互依赖关系出现了新动向, 中美之间至少在经济领域形 成了某种程度的“命运共同体”。为此, 中国应当借金融危机深化两国经贸关系, 提高美国政府利用对华贸易为政 治或安全服务的相对成本, 进而达到校正中美相互依赖中的非对称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美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贸易与金融失衡,美元霸权是导致中美经济失衡的主因。作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经济失衡体现了两国不平等的经济关系。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及2011年美债危机充分显示了这一不平等关系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应将被动调整本国经济的压力转化为主动调整的动力,在双边和多边层面致力于纠正中美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20.
墨西哥泰国金融危机的比较姜虹范纯增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夏天在泰国先后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它不仅使两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墨、泰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危机均发生于其经济快速发展之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