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关注中美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中美两国外交战略的分歧源于核心理念的不同。美国的外交战略核心理念体现为"领导地位"和"伙伴关系",其目的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中国的外交战略核心理念则围绕"独立自主"和"相互依存"展开,其目的是成功实现和平崛起。以不同外交战略核心理念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必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与障碍。如何化解中美之间的战略矛盾,克服障碍,避免走中苏分裂的老路,是关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能否成功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其一,东北地区诸族与印度政府的关系普遍出现好转,这集中反映了该地区民族问题朝着民族矛盾趋于和解、暴力冲突趋于下降的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二,东北地区诸族的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差异乃至对立,致使诸族彼此之间的关系易于陷入紧张,甚至导致族际暴力事件;其三,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焦点发生转变,二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因微小摩擦而出现恶化,从而引发大规模骚乱事件。总之,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依旧十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仍有恶化的风险和可能.  相似文献   

3.
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关系政治化",是指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关系在特殊国际政治环境下具有政治功能。当前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突出表现为:中美关于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政治理念的分歧化、中美贸易问题的实力对比竞争化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美国国内政治民生化。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背后是两国经济社会制度的差异、美国对其国际霸权的护持及美国国内民生问题的要求。中国应切实从自身社会、经济实际出发,处理好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袁征 《和平与发展》2015,(2):27-39,116,117
由于缺乏互信、霸权心态和文化差异,美国对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美国霸权战略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这是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的重大挑战。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美国维护霸权与新兴大国中国快速上升之间的矛盾;中美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主张的差异;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中国维护日益扩展的安全利益之间的矛盾;未来中美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会进一步凸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实际上有低、中、高三种不同的目标诉求。尽管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战略耐心,加强合作,管控分歧,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中美之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进而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还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民政业务涉及领域广,且相对分散.随着经济发展、民生需求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多样,用制度和法规系统地解决群众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的需要越来越迫切,搞好民政法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怎样通过加强民政法制建设破解民生建设中的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6.
##正##以民生为本是房地产市场各利益主体矛盾协调的根本原则。因为房屋除了具有保障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属性外,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物品属性。而改善人居条件、保障社会成员拥有适宜的住房,实现"住有其居"是政府的职责;住房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要保证人们能够"安居乐业",而能够"乐业"的前提是"安居"在过去数年中,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大幅上涨。房价就像一只不驯服的老虎,想管住它却  相似文献   

7.
中东国家抗争政治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意 《西亚非洲》2012,(2):53-64
抗争政治提供了民主转型的一个视角。根据查尔斯·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2010年底以来中东国家政局动荡中,体制外有一定认同感的集体行动者为抗争主体;客体为政府及其决策者;抗争目的是表达追求自由、民主、民生等公共诉求;具有对抗性、偶然性和创新性特点;并以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间接劝说为主。虽然抗争政治对于改变人们的政治认同、培育积极的公民意识以及构建公民社会等方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抗争政治与民主化并不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受制于民主与权威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中东国家要选择符合现实国情的民主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核政策的走向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本核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无核三原则",但为拥核埋下伏笔;反对横向核扩散,积极参加国际核不扩散和促进核裁军进程;大力发展民用核能项目.从技术上说,日本具有发展核武器的能力,但要造出核武器还需相当的资金和时间.日本国内在政治和法律上对拥核仍有很大限制因素,但这些因素正受到某些挑战.国际环境与国际机制对日本拥核的制约作用远大于刺激作用.从长期来看,日本是否发展核武器,主要取决于三大矛盾的发展趋势:日本广大民众反对发展核武器与极少数右翼政客企图核武装之间的矛盾;日本"无核三原则"国策与成为"普通国家"国策之间的矛盾;日本依赖美国核保护伞与要求全面彻底消除核武器之间的矛盾.日本坚持"无核三原则"将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日本核武装将严重损害日本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日本拥有发展核武器的技术和材料,引起国际社会担忧.  相似文献   

9.
杨楠 《国际安全研究》2021,39(2):132-156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暴露了长期存在于该国选举体系中的风险,"选举安全"迅速成为当代美国国家安全与国土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美国选举安全涉及网络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体现出"复合安全问题"的特质。美国联邦与各州政府试图从降低关键基础设施风险、重建选民信任、减少部门壁垒以及填补机制缺失四个层面入手,系统性化解存在于选举系统的各类安全威胁。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原有选举安全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美国国家安全体制及文化与其选举安全体系的运行逻辑之间仍存在多层矛盾,特别是美国选举体系的产业市场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之间的矛盾、"全政府"与"地方权"之间的矛盾、"网络自由"与"网络主权"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会长期存在,将使利益攸关方不断发生龃龉,阻碍相关政策深入推进,最终导致美国在选举安全治理上将一直面临难以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转型期间形成的巨大的贫富差距问题一直引人注目。本文介绍了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以舆情研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俄罗斯在贫富阶层间的矛盾位于诸矛盾之首的情况下社会得以平稳过渡的原因。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一方面是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保障政策和措施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与俄罗斯社会阶层分化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宏观调控地方经济发展、协调社会矛盾、营造有效的市场环境等。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东北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东北一直作为国家重量级的战略区域,与其他方位意义上的东部、中部、西部具有不同区域价值,目前很需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来加以承托。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一轮开发开放中,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必须全方位透视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评估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分析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战略对策创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构建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克服企业资金瓶颈,积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业壁垒;拓展创新产业路径,扩大新兴产业中的民营分量;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促进民营经济对接国际市场。只有这样,东北区域民营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发挥出市场主体作用,支撑东北作为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倚仗日本关东军,强行侵占了我国东北各地海关。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出超的局面在1933年反转,并且入超额出现扩大趋势。伪满政权极力促进所谓的"日满一体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更加向对日贸易集中。随着列强的经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伪满洲国逐渐步入统制贸易之途。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资源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地区是我国开发历史最短的地区之一,在东北亚地区及我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始终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东北地区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有利因素也很多,许多潜在优势尚未发挥出来。为此,应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深入研究,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略对策,坚持不懈地努力,尽量实现东北地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区域协调发展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关键,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应以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区域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载体与支撑效应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的主要机制和重要突破口,建立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观及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强调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有效组合;加速响应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进程;整合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地域;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支撑系统相结合,从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日关系经济上的合作依存度与政治上的纷争摩擦常态化这一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从更深层次上探究中日政治经济所处的这种分裂状态根源,从本质上讲背后蕴涵着东北亚大国关系中的域外因素:即美国的第三方因素,其对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特殊作用.东北亚大国在地区的竞争摩擦时常较为突出,但中美日在东亚地区还是蕴涵着许多重大的共同利益.东北亚传统的"管制型"安全模式需向大国共同"治理型"模式转变趋向,意味着大国区域安全治理的权利、利益、责任的平等与分享,地区安全治理是在大国协作框架下的共同治理,应注重大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古代小说大都具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净土、无常、果报是最典型的三个侧面。净土思想是日本佛教的主流且具有明显的现世特征:平安物语的净土信仰成为救赎宫廷贵族脱离苦难的精神支柱;中世战记物语的净土信仰多与死亡紧密相连,成为对战乱中人们渴求来世幸福的终极关怀。无常是日本小说尤其是中世物语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无常既是对人间永无常住的感性叹息,也是对盛者必衰社会法则的理论解释,更成为武家社会切身感受的"生死观"。因果报应思想贯穿日本小说史的始终,它与宿世、轮回、转生等观念互为表里,成为孕育日本怪异小说流行的土壤之一,并表现出与儒家劝惩观念相结合的世俗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根源于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导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面临不同意识形态挑战的压力持续上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成本增加,国家合作将更加困难。中国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必须以包容性增长为东北亚战略安全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关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环境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积极倡导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遥远的时代》是越南当代著名军旅作家黎榴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主人公江明柴在抗美救国战争时期及全国统一后,在部队、家庭、爱情、婚姻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坎坷和不公平。小说通过描写江明柴,反映了越南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观念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两个不同时代的变迁。小说所体现的不仅是江明柴这个农民出身的军人个人的爱情悲剧,而且是一个农村青年走进新生活的时代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磊 《东北亚论坛》2013,(3):108-114,129
中国西北能源通道与东北、西南和海上形成了我国能源进口四大通道格局,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西北能源通道构建对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对接方利益关系至关重要,通道建设形成了以能源通道为纽带的资源与市场互补关系,促成了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具有国际能源合作的示范效应,推进了SCO能源一体化进程,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促进周边区域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并将使新疆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