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年的本质是青年学这一学科的“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关系着青年学存在的“合法性”,直接影响着青年工作的实效.目前,理论界对青年本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中把本质与属性相互混淆,把青年本质和人的本质相互混淆,研究视野片面化.应该反思不足,总结经验,深化青年本质的研究,进而推进青年学的学科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科是近十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型学科。它是各学科对青年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青字号学科的总称。十几年的发展,它走过了曲折的路。今天,青年学科面对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总结自己的过去,将会更明晰地预测自己的未来。一、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更需要加强青年学科的建设目前,在全国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经济改革目标的情况下,经济建设出现高潮。许多从事青年学科教学的人或“下海”,或兼职经商,留下来的人也人心思动。似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青年学科、青年教育可以不要了。这是缺少辩证法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一、狭义青年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青年学的诞生 青年学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青年学至少包括:基础理论、青年理论的分支学科和青年应用学科三部分。狭义青年学是广义青年学的第一部分。青年学的基础理论,实际是关于青年的综合性概论,它涵盖有关青年本体的所有重要的理论范畴。狭义青年学(以下简称“青年学”)站在青年理论的最高层次,将青年理论的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井上升到原理的高度。因而,狭义青年学不可能将所有青年理论囊括,而是择其主要。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有必要也有可能将青年研究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学学科体系。青年学是研究关于一个特殊成长阶段的人的学问,“什么是青年”这一问题无疑是青年学的逻辑起点,其研究内容可分为求真的基础研究和求善的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前者主要使用理论思维的思辨方法,后者主要使用具体的经验方法。青年研究学科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青年发展,这是我们的崇高使命,也是青年研究存在的价值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需按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认为:“了解青年思想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注意青年思想的收集”、“准确地对青年思想问题进行分析”和“正确地运用解决青年思想问题的方法”是相互关联的重要环节,是解决青年思想问题应采取的基本步骤。一、了解青年思想问题产生的因素对青年思想问题产生的客观条件的了解和分析是解决青年思想问题的前提,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有可能把握住青年思想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科是全国共青团各级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是各院校教学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市场经济这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青年学科怎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建设和发展,怎样迎接挑战,利用机遇,是摆在全国团的院校青年学科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有“青年文化”吗? 对当代中国青年予以“大文化”视野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后期,很难说它不是在当时学术界“文化热”的氛围下兴起的。 另一动因或许来自青年研究界内部深层的困惑。在创立“青”字号学科的进程中,最头痛的事莫过于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中,难以提炼出属于青年研究本体的范畴和方法。为突破“拼盘”的窘迫,一些研究者从文化人类学的“代际”理论和“青年十文化”的混沌天地中,似乎寻到了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青年是影响当前、代表未来的重要力量,在学习十六大报告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排头兵作用,这是党对青年寄予的深切厚望。因此,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共青团工作和武装共青团员干部,是当前共青团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共青团组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当代青年精神支柱,努力在解决理想信念问题、人生观问题上下功夫。各级团的干部,要在这个基础上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21世纪的共青团工作和青年运动。要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  相似文献   

9.
在“七一”建党节中谈论青年话题是中共纪念活动的重要环节.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的篇末着重论述青年和党的青年工作问题,将党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话语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研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青年语义,概括起来就是:青年是历史的进步力量、青年是政党的得力助手、青年工作是党的战略性工程、中国梦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讲话”中的青年语义还具有宣传、动员、教育等政治功能.认真研读习近平“七一”讲话中的青年语义内涵,对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年文化的论文及论著很多,对“什么是青年文化”的争议很大,争论的焦点在青年文化的内涵上。学术界公认的“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讲已抓住了青年文化的特殊性。但还不够准确,因为不仅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妇女文化、非正式群体文化、学术尖端文化等等也都是亚文化,“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  相似文献   

11.
青年学科是全国各级共青团院校的重点课程和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青年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如何发展,怎样迎接新的挑战,这是摆在各级团校及青年院校青年学科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任务。因此,深入地研究青年学科的发展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1992年11月2日—6日在贵阳召开的全国共青团院校青年学科学术讨论会上,各个院校对于青年学科的研究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作了较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建议。现将向会议提交的部分论文陆续刊登出来,以期引起对这一课题的讨论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导致侦查学学科发展瓶颈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学界没能对侦查学学科性质有一个科学的定位。从学科谱系学的角度考察,在“理工之分”的学科维度中,侦查行为是一种“工程行为”,侦查思维是一种“工程思维”,侦查学本质上是一门“工程学科”。侦查学应当有区别于其他“理论学科”的特质和气度:具象性、开放性、技术性、价值性、集成性、整合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开拓青年工作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是开创新世纪青年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在这一发展方向上 ,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探讨的 :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理论构建的新体系 ,以及青年工作新的方法论等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或借助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和方法研究青年,是青年研究中比较普遍或通行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年研究的绝大部分成果即是关于青年与社会变迁的研究。这既与社会学自身的学科属性、学科特征使其较比其他学科对青年有更多的关注有关,也决定于青年自身的特点。青年向来被认为是时代精神的传感器,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青年对社会(特别是近现代社会以来)的某些变化,总是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的学者,有关青年文化研究的文章和论著,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却还从未形成或还未来得及创立一门青年文化学。阐释青年文化的精神,从文化学的角度解开青年的奥秘,把青年文化的零散研究系统化、学科化,建立起一门独立的、系统的青年文化学,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在国内,有一批青年文化的研究者肩赋历史的重任,试图通过研究,建立一门(在草创阶段上的)青年文化学。本文拟就创立青年文化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就教于同行。一、从青年研究到青年文化研究发展的历史回顾最初人们关注最多的是青年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青年的消极作用。青年被誉为“人类的希望”、“社会的未来”、“人生的春天”。随着近代工业社会走向现代信息社会,青年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失业、吸毒、犯罪、学生骚动等四大危机直接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青年学科研究会年会学术讨论综述刘书林全国共青团院校青年学科研究会于1994年11月2日至6日在浙江省团校召开第二届年会。参加这次年会的有来自17所团校的36名代表,会议就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问题、青年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团校青年学科的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碎片化趋势.“猎人”亚文化是由青年虚拟“猎人”身份建构的,以共同的游戏理念和共享游戏实践为基础的,青年痴迷于怪物猎人游戏的一种亚文化现象.青年的“猎人”身份、官方大型主题活动和青年“猎人”自发组织的小型聚会、对周边产品的追捧等,是青年“猎人”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专属的社群方式和独特的符号系统、强调四人共同狩猎的团队协作、自发组织和建构“猎人”亚文化“生态圈”,崇尚共享意向等,是青年“猎人”亚文化的主要特点.“猎人”亚文化是青年在文化上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黄志坚教授是我国著名青年研究学者,青年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首位青年学教授。自1955年进入中央团校从事青年和青年工作理论教学和研究起,黄教授已持续从事青年教育和青年工作教学与研究长达50余年,兢兢业业、勤耕不辍,对中国青年工作科学化和青年研究学科化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也为推动共青团理论研究,促进青年和团干部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1986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团校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突出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9.
中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党校高源同志在来稿中认为,对青年进行“对话”教育应把握三条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一,原则寸步不让。青年最关心的往往是一些敏感的原则性很强的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在“对话”中,不能因为青年的“要求理解”  相似文献   

20.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青年学科研究的出路何在?这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中国化:青年学科研究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