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我国的古代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历史上有不少科学发明应归功于少数民族的先民。云南少数民族和全国兄弟民族一样,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也有自己的发明和创造,曾对祖国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布依族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对布依族古代先民的社会发展,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向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作为布依族古代先民的“僚人”,同现在的布依族在地域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只有语言,没有一个与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历代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的经验无法记录下来;许多丰富多彩,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长期是口耳流传,必然发生变异或失传。 党为了使我们布依族人民摆脱没有文字的痛苦,尽快地发展民族文化,提高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经济,跻于先进民族,于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帮助我们创制了布依文,这是布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一九五七年在龙里县羊场区藕寨、贵阳市花溪区大寨进行布依文的试验教学,接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专区先后建立了民族语文学校,培训布依文师资,一九五八年在布依族地区有的已用布依文进行扫盲,正当布依文向深度和广度蓬勃发展的时候,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于一九五九年被迫停止推行,布依族人民深为惋惜。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多居处于河谷平坝地区,依山傍水是其显著特点,因此过去有所谓“水仲家”之称。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农耕民族的布依族以稻谷的种植为其主要内容,从而稻作文化在布依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学术界曾从整个百越史的角度揭示了布依族悠远的稻作文化源流。然而,对布依族的稻作文化木身似乎没有人进行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这对完整地认识布依族文化面貌无疑是一个缺陷。笔者不揣浅陋,就布依族稻作文化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先民是否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先民们对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反映怎样?这是布依族民族史和思想史研究上的重大课题,至今仍未作过深入的探讨。事实上,布依族先民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诸因素的运动发展,他们曾经突破了原始社会的关口,迈入阶级社会的文明时期,并且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布依族(赎买经·柔番沃番钱》(以下简称《赎买经》),就是用汉字拼写的布依语所描述的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自己行进的足迹。以本民族丰富的语言,口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财富,为整个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布依族古歌产生于布依族的远古社会,是布依族远古社会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古歌的内容有:“关于开天辟地和日月星辰形成;关于射月;关于洪水和造人烟。这些内容反映了远古社会布依族先民的宇宙观,以及对大自然各种现象的朴素认识和理解,表现了人与大自然或人格化了的大自然的矛盾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记录了远古社会的生活状况。古歌显然在后来长时间的流传中,不无后人根据以后的社会生活内容增添进去的成分,但仍未损害其所反映的远古时代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仍可明显地看出是原始社会时期所产生的作品。本文试图对古歌中的自然观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是贵州高原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文史籍中曾以“越”、“濮”、“僚”、“夷”、“仲”等来指称该民族的先民。直到近现代,在布依族民间仍流行“夷家”、“仲家’等来自汉语的称谓,而同时又以本民族语自称pn49jai‘。本文通过与布依语及其同语族语言进行广泛的语音比较,并参考汉语历史文献记载、民间传说等资料,对“越、濮、僚、夷、仲”等出现在汉文史籍以及布依族民间的民族称谓与现代布依族本族语自称Pu_4Jal_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祭祀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的《祭祀经》,据民间传说是由一个师傅传给12个弟子,后来,这12个弟子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结合所在生活环境的实际,向后世传播的。布依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许多书籍是由认识汉文的布依人用汉字标音拼写而成,《祭祀经》就是其中一种。因此,各地对于《祭祀经》的称呼不一样,有的地方叫《砍牛经》,有的地方称为《暮(牛黄)经歌》,但是它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过去,有的人认为布依族的《祭祀经》与佛教经典中的《度亡经》基本一样,是布依族先民用汉字标音法,将佛教《度亡经》翻译成布依语的,是一种宗教迷信的经书。我们在搜集整理民族古籍过程中,通过对《祭祀经》的翻译整理,回答是否定的。布依族的《祭祀经》是布依族先民的独创。他们既没有抄袭中国境内各族的观点,更没有照搬外国的经文为本族所用。它是布依族独有的一部经典。《祭祀经》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内容,是布依族先  相似文献   

9.
市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是指布依族的布依地戏、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布依八音坐唱戏、布依傩戏为主体的总称。建国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发展,布依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屹立于祖国戏剧文化之林。布依族民间戏剧是布依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说唱艺术等发展的硕果。 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无论是布依戏或是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等,均有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有较为稳定的戏剧化曲调,有近百个民族剧目和移植节目,也有一定的虚拟表演程式和与此相应的戏剧角色及行当,是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和谐的统一体,在我国诸多的戏曲中是独树一帜的。布依族戏剧文化活动,在布依族聚居地区相当盛行,深受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人口二百多万,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花溪区。此外,毕节、六盘水地区、黔东南自治州也有分布。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中,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不朽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节日民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富有民族色彩的节日民俗。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布依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节日民俗内容丰富,展示出一幅幅绚丽的风俗画面。一布依族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在一年之中,有关的节日和聚会大约达八十余次。其中,为全民族人民所重视的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查白、赶干洞、尝新节、重阳节、鲜果节、对歌节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对"黔中道"(主要在今贵州省境)没能进行有效管理,因此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唐宋时期的历史情况相当模糊,学者对该地区的民族状况也颇难梳理出一个脉络。笔者据宋初撰写的《太平寰宇记》黔州所载其所"控临番十五种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上溯下连,大致梳理出了唐宋时期"黔中道"的民族概况:在唐初可以说是仡佬族先民——牂牁蛮、柯蛮、葛僚、尚抽、勃傩、白虎各族的天下。唐中期昆明之裔的乌蛮六部自滇东向黔西及黔南发展,"侵地数千里",牂牁蛮大受削弱。五代末,布依族先民——提和俚人从桂北进入黔南,也占去仡佬族先民不少住地。原已居住在黔东南之侗族先民——蛮蜒在唐代也有较大发展,后更向北进入黔州。苗族先民没夷虽在唐代仅居五溪上游,但在宋代却向西有较大发展,其中田氏、冉氏也在黔东北日益壮大。而属于仡佬族先民的柯蛮和自蜀南迁居黔北的葛僚杨氏在宋代都有所发展,但自元明以后日益衰落,逐渐在贵州世居民族中从人数最大降为最少。  相似文献   

13.
一、布依族天文历法的产生与发展 布依族的天文历法历史十分久远,除了广西花山崖画中含有古越人的历法内容外,在贵州布依地区古代岩画中也有“物候历法图象”,如开阳县的“画马岩”、关岭县的牛角井岩画、长顺县的付家院红洞岩画、六枝花洞岩画、花江的马马岩画、贞丰县的“七马图”岩画等。有关专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岩画“同布依族的关系最大”(《贵州古代岩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见《贵州文化》1990年第8期),岩画中除了有布依族的服饰装束以外,还有“物候历”图象,这些图象系布依族先民记录季节变化的符号,其中的飞禽走兽面朝许多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色织布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南部的荔波、三都、罗甸、惠水等地出产的色织布(俗称土花布),是布依族一枝绚丽的传统纺织工艺之花,既有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又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自1983年以来,不仅在国内受到好评,而且远销英、法、德、日本等国及东南亚地区,以其植物纤维、植物染色和古朴典雅、新颖别致的花纹图案以及传统的纺织工艺等独树一帜的特质,博得了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赏和海外华侨的喜爱。其历史工艺技术,花纹图样的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前景值得研究与探索。 一、布依族纺织工艺源远流长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所见“踞织机”(原始腰机)和贵州赫章可乐、平坝飞虎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陶纺轮等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乃至之前,布依族先民——百越文化区域的原始纺织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 至汉代,包括布依族先民在内的南方少数民族不仅会纺织,而且“知染采”。有“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的记载,可见当时的纺织原料是树皮。到了三国时代,“五色斑布以(似)丝布,古贝木所作。此木熟时,状如鹅毛,中有核,如珠珣,细过丝绵。人将用之则治出其核,但纺不绩,任意小抽牵引,无有断绝。欲有斑布,则染之五色,织以为布,弱软厚致”。当时,以野棉(古贝皮)作“五  相似文献   

15.
谢山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布依族的多元文化孕育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纺织文化与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力 《求索》2010,(7):71-73
布依族纺织文化作为布依族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积而形成。布依族纺织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不仅对于布依族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布依族纺织文化在社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借助传统民族文化,寻找布依族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稻作农耕民族。这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气候、土壤、水流及地形地貌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布依族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方向。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耕作、建筑、饮食、服饰、交往,乃至语言和性格、观念等,几乎无不打上地域的烙印。长期以来,布依族地区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就在这种自然经济条件下,布依族以自己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术,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着的,它不仅是传递和积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保存者。 语言是一个民族构成的主要要素之一,它维系着全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因而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性。布依语是布依族的重要标志,它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它的历史和讲这种话的人们(即布依族)的历史一样长远悠久。它记载了布依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所有图景。布依族所创造的各种人文现象,以及能被布依族人民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审美文化及其心理和行为。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黔西南布依族审美文化心理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布依族审美文化心理和行为现状及其发展变迁轨迹,以保护和传承布依族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