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的农业合作社和产销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台湾的农业合作组织,主要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80、9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销班。合作社和产销班的合作都以农产品联合销售和共同运输为主,同时也共同采购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则由各家农户独立进行,偶有协作。合作社、产销班都是经营同类农产品的农民合作组织,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农业生产是建立这类合作组织的基础。农业合作社和产销班对推动台湾农业的进步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立 《台声》2008,(5):21-22
最近,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称,近年来在两岸农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交流与合作,为广大台湾农民提供投资创业的平台,农业部、国台办经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决定在福建漳平永福、广东珠海金湾、湖北武汉黄陂、江苏无锡锡山,新设立四个台湾农民创业园。而之前,为了落实促进两岸农业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国家工商总局研拟了《台湾农民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些都是大陆关心台湾农民的具体举措,预示着台湾农民在大陆创业将蓬勃发展,并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3.
张珺 《两岸关系》2007,(8):56-57
2007年7月6日至11日.第四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汉召开。与前三届不同.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以“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与交流”为主题,将海峡两岸政界、农业界、企业界及有关团体的500余名代表的投资目光聚焦到深化两岸农业合作上。  相似文献   

4.
李立 《台声》2007,(10):33-35
多年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和支持两岸农业界进行交流,两岸农业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大陆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台湾农业发展、惠及台湾农民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获得了两岸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台湾农民从中直接获益。那么,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有着怎样的有利条件?目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是怎样的?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互补双赢的局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1999年,国务院台办、国家农业部与原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了第一家海南省范围的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如今,40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汇聚试验区,台商投资20多亿人民币,开发农林土地面积20多万亩。投资从最初的试探性投资转向长期投资,投资领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延伸到农渔业的加工、运销、贸易,形成了农产品产业链的综合配套发展。试验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南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推动了海南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6日至11日,第四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汉召开。与前三届不同,本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以"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与交流"为主题,将海峡两岸政界、农业界、企业界及有关团体的500余名代表的投资目光聚焦到深化两岸农业合作上。  相似文献   

7.
李英明 《台声》2011,(5):30-30
农业合作一直是两岸交流的核心议题,目前呈现出几个现象: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均有所成长;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规模逐渐增加,但是大陆来台湾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很少,投资金额仅1.5亿美元;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8.
聚焦海西     
《政协天地》2009,(8):27-31
提升漳台农业合作层次 漳州市政协 加强与台湾农业界的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各级农会、行业公会等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选派优秀人才到台湾农业院校学习、培训,推动漳台基层乡镇和农户以“农业项目和农业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联谊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及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日渐增多,尤其是福建和海南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十分活跃。两岸如果能提高合作层次,使双方农业蕴藏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发挥出来,建立两岸一体化大农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其前景非常乐观。 今年5月,台湾《联合报》开辟专题报道“两岸农业合作前景”,透露台湾方面既希望互利互补进行合作交流,又怕大陆农业发展给台湾带来冲击。该专题报道认为,大陆地区农村劳动力充足、农业种源资源、农业基础科技研究等均极为丰富,而且大陆农产品市场需求甚大;台湾地区则在资金、生产和运销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等较大陆进步。两岸农业互补互利存在巨大空间。 从两岸整体看,台湾还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如果把台湾农业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部分,两岸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各自发展优势,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台商在大陆可建立专业农业区,从事某种农产品的开发、生产,达到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台湾农业由于肥料匮乏导致农产品产量急剧下跌.光复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一方面努力恢复台湾肥料工业的生产,但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向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申购了大批救济肥料,以满足台湾农业的需要.长官公署特设了台湾省肥料运销委员会负责救济肥料的配销工作,但在配售肥料过程中受到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台人员的质疑.这批救济肥料基本解决了光复初期台湾的"肥荒"问题,提高了台湾农产品尤其是稻米的产量,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两岸在农业资源和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农业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大陆与台湾农业合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不足,表现在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偏小和种类受限,农业资金合作具有单向性,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规模偏小,投资领域和区域高度集中,两岸农业技术合作还较多停留在人员交流,农业园区建设的状况和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克服存在不足,可以释放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张意轩 《台声》2006,(7):20-21
全国五大农业会展之一的山东省寿光市第七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农业部、商务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共同支持下,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与台湾省农会全力合作使本届博览会上首次设立了台湾农产品的展销区。让本届“菜博会”亮点纷呈,宝岛优果处处飘香。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介绍,此次菜博会台湾农产品展销区共设展位88个,来自台湾云林、嘉义、台南、屏东等县市的十余种时令优质热带水果、近200种农产品深加工制品以及蔬菜瓜果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肥料、农业科技成果等参展。台湾省农会是本届“菜…  相似文献   

13.
林萍 《台声》2005,(12):64-65
2005年10月18日~20日,“2005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是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与连宋会谈达成的共识,务实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举办的一次海峡两岸农业盛会。论坛由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农业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支持,台湾省农会协办,四川省台办、四川省农业厅承办,受到了两岸农业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响应。与台湾省农会联手举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是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特色。台湾农会作为台湾农民的主要服务机构,是联系农民与农户的纽带,在台湾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台商林先生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投资生产网眼布,搞染整,因排污长期达不到标准,当地政府决定不让他继续经营。无奈的林先生灰心之下,准备把400万美元的设备廉价转让。张家港市台办沈同年主任知道后,立即找到林先生,了解有关情况。他想,林先生满怀希望来到张家港投资,现在遇到困难了,台办不能袖手不管。沈同年几次三番找有关方面协调,商量解决办法,最后商定,将企业交由地方管理,地方投资加以技术改进,林先生只管参加分红。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感激不已的林先生将抽出的部分资金又投资在张家港办了布厂。资金不足,沈主任…  相似文献   

15.
林萍 《两岸关系》2005,(12):44-45
10月18日—20日,“2005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是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与连宋会谈达成的共识,务实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举办的一次盛会。论坛由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农业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支持,台湾省农会协办,四川省台办、四川省农业厅承办,受到了两岸农业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响应。与台湾省农会联手举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是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特色。台湾农会作为台湾农民的主要服务机构,是联系农民与农户的纽带,在台湾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段小芬 《两岸关系》2005,(12):46-47
贵阳市人民政府10月25至29日主办“筑台两地生态农业研讨会暨农产品展销会”。国台办副主任王富卿,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东,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苏太恒,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贺之军,省台办副主任孙辉,贵阳市领导李涛、陈坚、王晓光、罗筑云、李忠,北京农业专家及台湾问题专家,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知名人士王建煊及近150余名农业界专家学者、实业家出席。这是贵阳市人民政府首次举办重要涉台交流活动。共投资签约项目24个,总金额达9.11亿元。回眸盛会高潮迭起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7.
李非  赖文凤 《两岸关系》2006,(11):18-20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与特点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形成相当规模。(一)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第一阶段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起步,到第二阶段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再到第三阶段政策开放与互动,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7):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尚处恢复过程,两岸农业交流基本上以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为主。初期,台商为规避台湾方面的政策管制,在大陆投资农业多以迂回的方式进行“投石问路”,或化明为暗,或化整为零,表现出隐蔽、零星、…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5,(4):56-57
2004年11月,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率由台湾省及主要县市农会负责人组成的“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近日,许信良先生再次来到北京,继续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采访中,当谈到两岸农业合作交流问题时,一向寡言的许信良变得十分健谈。亲切的“三农”问题记者:2004年11月,您率“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月25日国台办记者会上专门提到了这…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国务院台办、国家农业部与原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了第一家海南省范围的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如今,40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汇聚试验区,台商投资20多亿人民币,开发农林土地面积20多万亩。投资从最初的试探性投资转向长期投资,投资领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延伸到农渔业的  相似文献   

20.
甘和林 《台声》2002,(7):12-12
5月16日至23日,台北市农会考察团一行26人,在农会总干事钱小凤女士带领下赴四川考察。该团先后考察了成都、德阳、乐山等市农业发展情况,考察团所到之处,与当地就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与发展进行了广泛探讨,对四川与台湾的农业发展与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5月20日,考察团专程到中江县考察丹参生产。中江县人民政府县考察丹参生产。中江县人民政府为此举行了投资说明会。台湾客人观看了中江丹参生产专题影像片,参观了由四川新世界丹参基地产业有限公司、德阳三九药业公司和中江宏怡中药材责任有限公司提供的药材样品。台湾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