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青川 《世纪桥》2008,(5):149-150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已经由分工前的“无机社会”变成为社会分工后的“有机社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相互的依赖程度空前加强。在劳动关系方面,劳动者和管理方之间的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强。劳动关系双方合作成为主流,在双方的合作当中获得双赢。然而,由于劳动者和管理方在劳动关系中的力量不均衡等,导致劳动关系中依然存在冲突。为此,应加快农村城镇化,加强执行力,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袁青川 《世纪桥》2008,(4):147-148
在劳动用工形式日益灵活的今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越来越复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也呈现增多趋势。减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冲突,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必须以经济、心理、法规等多个角度对员工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3.
浅谈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事业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性状态,如:构成劳动关系双方以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为目标,各自的利益诉求能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发展中得到有效实现;在出现利益冲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作为一个张扬的概念成为当今解释人类社会的全新范式,"和谐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全球化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是风险社会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预警和应对风险的前提。在风险社会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注意将保护劳动者权益贯穿其中。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加强劳动执法,同时提升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仲炳 《求实》2006,(Z4):189-190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雇佣关系的书面协议.在《劳动法》实施十多年的过程中,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用法律形式规范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有效地保障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既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便利了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新《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双方主体既是一种保障,又是一种约束,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相似文献   

7.
王淑娴 《党史博采》2009,(12):32-32
新《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双方主体既是一种保障,又是一种约束,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强资本、弱劳动"表现较为突出的市场经济中,更加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外资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外资企业劳动关系存在劳动强度大、克扣工资现象严重,忽视劳动保护、职业危害严重、工伤事故频发,劳动合同随意性强劳动契约内容不对称等问题。应从加强劳动立法、强化国家对外资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加强外资企业集体谈判和劳资协商会议制度,开展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促进劳动关系规范和协调等角度促进外资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劳动关系问题,既涉及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又是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的现实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一旦劳动者进入市场谋求就业,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就在于确定劳动力产权的主体地位和明晰交易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既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也不是计划经济的虚构的“主人翁”关系,而是基于社会主义的平等和公平原则的劳动力产权交易的合约关系。  相似文献   

10.
更加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保护劳动者,是各国劳动法的主要宗旨。中国入世后,劳动立法在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将会偏重于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劳动者,也就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  相似文献   

11.
竞业禁止制度是我国《劳动合同法》新增设的一个重要制度,它旨在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但该制度同时却限制了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因而须对竞业禁止协议中的若干重要条款进行合理限制,方能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利益,彰显我国劳动合同法"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2.
韦龙义 《世纪桥》2007,(6):54-56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在质上体现劳资双方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否平等,在量上体现劳资双方在产品分配上是否公平,这种平等和公平的统一,是它质和量的统一,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协商的形式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兼顾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利益的一系列政策、方针、程序、方法及机构和组织体系的总和,其本质维护劳动法的具体实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内部机制主体主要是劳动者、工会和雇主组织之间的互动或者说是博弈,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外部机制即调解、仲裁、诉讼和监察等法律行为。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适应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特点的客观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会、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敬业源起于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引起的负面影响抹杀了人的劳动天性,引起了劳动中的不道德现象。敬业精神与劳动和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有关,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和利益集团的敬业精神有一定的差别。马克思主义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敬业观的思想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之一。影响马克思主义敬业精神培育的决定性因素是"合理劳动报酬的实现";马克思主义敬业精神培育的关键是要"实现体面劳动";马克思主义敬业精神培育的根本在于"维护劳动公正"。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在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同时,企业劳动关系也出现了体现在劳动报酬、劳动需求和劳动心理三个方面的"后危机现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是劳动关系"后危机现象"产生的根源.为此,要构建包括利益共享观、工资共决制、激励方法、心理契约、三方协调五方面内容的应对策略,使后危机时代的劳动关系趋向和谐.  相似文献   

15.
正确处理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衡量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问题,对于我们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地区、行业之间产生工资差距的必然性(一)劳动差别是产生工资差距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依据和尺度,社会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劳动成果,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提出,是建立在承认社会分工和劳动存在差别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劳动关系是我国加速转型时期需要认真研究、亟待规范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这对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合作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人们之间的交往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通过对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和行为的考察,可以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并发现人类走向未来的方向.在农业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主要存在于人的互助关系和行为中;到了工业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被掩盖在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协作体系中.在今天,我们需要努力建构的是一种合作的交往,这是一种基于实践理性的交往,是排除了权力支配的"真正的交往".合作的交往发生在合作制组织中,是合作社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劳动者的隶属关系。企业拥有用人的自主权,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职工成为弱势群体,企业处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导地位。因此,企业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保证。根据目前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应加强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角度看,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我国的劳动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复杂多变,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和重要,劳动关系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劳动关系不稳.劳动管理不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等等.已成为影响组织发展,乃至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12345"劳动关系管理系统。正是希望通过"沿着一根主线、遵从两个方向、完善三方机制、针对四种问题、实施五个层面的对策",经过长期的努力,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从劳动定价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认为一种经济社会制度框定一个劳动定价机制,一定劳动定价机制意味着一定的劳动定价合理程度,这将影响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程度又影响制度变迁和推动相应劳动定价机制的产生.劳动力定价机制、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是制度影响经济增长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