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华民族明日之栋梁。然而,我国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却不容乐观。冷漠、孤独、抑郁、自卑、偏执、冲动等性格特征表现越来越突出。这些不良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教育密不可分。肩负着教育重任的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良方。  相似文献   

2.
良好性格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也会对人的智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性格特征: 笔者对一千多名大、中学生的心理测验结果表明:不良性格特征与其心理问题得分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下性格  相似文献   

3.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极为重要的原因,因此,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格。那么,应培养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如何培养?本文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性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影响一个人的成败的多方面因素中,性格是非常重要但又常常受到忽视的一点.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现代人应具备六个方面的性格特征:责任感与义务感、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性与创造性、稳定情绪与自制力.六个方面既互相联系又各自侧重,在对青少年进行性格培养时要注意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对色情作品的兴趣状况与其自身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对色情作品的兴趣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强烈,且因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因素、性格因素、能力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所列的一系列自身因素中,性别的影响非常显著。此外,青少年的消极性格特征和越轨行为与其对色情作品的兴趣正相关,能力特征则与其对色情作品的兴趣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青少年的“不合群”现象日渐突出。具体表现为:部分青少年喜欢离群索居,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自卑、自私、烦躁、失落等不良性格甚至病态心理,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合群倾向是人际交往的内驱力,是人  相似文献   

7.
学习动机、性格特征、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不同性格、毅力的学生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本文就高职英语教学中优化非智力因素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不良亲子关系又通过模仿、预言的自我实现、挫折——攻击、认知方式等途径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因而需要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不良亲子关系又通过模仿、预言的自我实现、挫折--攻击、认知方式等途径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因而需要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0.
暴力犯罪是不良社会成员在暴力文化的指导和推动下产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暴力文化的传播直接刺激了社会成员的暴力犯罪欲望,降低了人们对暴力行为的抑制心理;暴力文化的传播成为社会成员模仿暴力行为,学习犯罪技能的示范教材,暴力文化的传播扭曲异化了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使青少年养成残忍冷酷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途径认知及其网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对网络途径的认知可从他们对网络的态度、对网络影响的认知、网络规范的认知和网络信度的认知四方面分析,青少年的需要、价值观及生活阅历等决定他们对网络社会化途径的认知和选择,从而导致青少年产生特定网络行为,表现为青少年上网的目的、时间与地点、迷恋程度以及对不良信息的阅读。要将网络的消极作用抑制在更小的范围,最佳方法就是教育:对青少年来讲,要加强“善待网络”的教育;对家长来讲,应系统的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对学校来讲,应该加强网络人文教育,培养“善待网络”的一代。此外,还要从整体上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重视媒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商家通常认为消费者关于商誉的评价偏差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往往诉诸法律,与消费者对簿公堂。司法实践中常以商誉评价是否失实作为判断侵权与否的绳矩,而忽略消费者的主观心理状态。在无确凿证据证明消费者存有恶意的情况下,应倾向于保护表达自由,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而商家则可通过更有效的模式实现商誉救济。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活动阵地是青少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青少年工作的重要依托,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区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对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进行宏观的战略构想,应当包括全新的理念,准确的职能定位,科学的管理机制,配套的扶持政策,专业化的工作队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处于独特的身心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外部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发群体.深入分析犯罪青少年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高发的心理动因.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及重视学校对青少年的人格教...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被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预防和控制应立足于犯罪、被害和国家三元结构,被害人是犯罪预防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青少年网络被害包括精神性被害和物质性被害,青少年易遭网络被害的原因与其年龄、生理、心理特征紧密相关,具有网络被害性、加害与被害的互动性和被害的高发性和被害类型的特定性等特征。青少年网络被害预防包括社会被害预防、群体被害预防和个体被害预防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基于职业特点,警察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理应激越来越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刻不容缓。警察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政府支持、组织支持、家庭支持、朋辈支持、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中的负面因素对未成年子女犯罪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第一场所 ,家庭的结构、教育方式、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等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密切的联系。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必须提高家长素质 ,注重家庭教育方法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人性之所以是一个不坏的东西,是因为人性蕴含着仁爱、诚实、正义等等方面的正面含义。作为监狱学高级人才,具备的必要的人性理念是基础性的。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政法院校要担当起人性教育和训练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优势和高效新奇的特点。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降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能力。为了降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应当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并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流行歌曲是青少年“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流行音乐流俗化发展的恶性趋势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塑造,因此,引导流行音乐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对青少年的学校、家庭教育以实现青少年与流行歌曲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