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清末留日女子是中国女性大规模走向海外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其艰难的留学及悲壮的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不仅为国内即将中断的女学保留了一线余脉,而且赢得了与男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促进了女性解放意识的觉醒,为女性步入社会准备了必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充当了女界参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和桥梁.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及五四运动的爆发,妇女解放的呼声日渐高涨,女子教育发展很快,争取到了男女同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实现了男女同校.随着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推进,知识女性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女性教育的认识,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女性接受教育的思想.这些思想和观点主要包括强国必兴女学、掌握知识是男女平等的基础、要全面推广女子教育、主张男女同校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与传统社会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的劳动不再局限于家庭之中,这种变化的结果是提高了女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降低了她们对于男性的依附,进而改变了传统的两性权力模式.女性角色的改变动摇了传统家庭得以建立的基础,造成了诸如离婚率提高、家庭暴力增加等现象.由于女性角色的巨大变化,在未来社会,家庭多元化的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吕碧城是20世纪初女性解放的先驱,她还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南社女作家的翘楚。她早年积极投身女权运动,鼓吹女学,提倡教育改革,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她留学海外,环游欧美,以自身的实践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日本女子教育初期主要是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的传统人文教育.随着"男女平等"思想被引入日本社会,日本女子高等教育便以其特有的方式悄然改变日本女性在社会、家庭、工作中的地位.不同时期的日本高等教育对日本女子职业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照顾问题日益严重,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作为在家庭照顾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女性照顾者而言,了解她们的照顾者角色及其成因对家庭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女子世界》是在辛亥革命前夕掀起的办报热潮中出现的女性期刊,该刊以"倡女权、兴女学"为宗旨,塑造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其实现女权思想的教育主张有:以兴女学启蒙思想、以新体育解放身体、以实业教育助女性独立、以革命教育铸新魂.但由于处于特殊时代,其观点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我国知识女性比较集中的一个部门。高校知识女性因其自身文化素质较高,职业和经济收入较稳定,其社会和家庭地位、经济能力及精神状态,在我国妇女整体中,处于较优越的层次。在高校,知识女性主要从事教学、科究和管理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方式使她们避开了女子与男子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求男女差异的教育;第二个阶段是追求男女相同的教育;第三个阶段是挑战父权制知识霸权的教育.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宝贵经验,对于我国当今的女子高等教育是有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转型期女性理想人格构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肘期.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对于女性而言,社会转型和改革大潮的冲击,既为她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给她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惑.如:不讲性别分工的劳务市场自由竞争,给女性增加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失业危机;在企业经营机制和用工制度改革中,女性充当了“蓄水池”的角色,失去了职业保障: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分工与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相结合,带来了女性家庭角色的回归和社会角色的失落,诸如女干部落选、女工下岗、女大学生分配难等社会问题.有鉴于此,在社会传型期重新寻找和确立女性自身的位置和发展空间,构建一种理想人格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从而不断在社会友展中求得自身发展,便成为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时期争取女子教育权的思想是女性教育史的现代转折。这一思想主要从两方面规划了女性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育宗旨上,打破“良妻贤母”的教育,实行“人”的教育;在教育体制上,反对男女分开进行教育,要求大学开女禁和中学男女同校。  相似文献   

12.
每逢谈起天才,人们往往谈起男性.如果让你静下来想想著名中外女科学家的名字,绝大部分人只能写出居里夫人或修瑞娟,很难再写出其他人.的确,自古以来,能够留芳百世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女性必竟是少数.但这不能说明女子先天无能.事实上,许多研究表明,在一般智力上不存在什么性别差异,比特殊能力男女各有所长如女子在语言艺术、音乐、知觉速度等方面优于男子.男子在空间、运动技能、推理方面优于女子.照理成才的比例应当大致相同.然而为什么天才女性人数远远低于男性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男女成才的巨大差异呢?影响女性成才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一是女性本身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引发了其他领域的变革。其中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就是引人注目的一场运动。它不仅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德才兼具的知识女性群体,而且开启了对男女教育平等权的追求,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肇起是教会女学。鸦片战争后,随着香港割让,五口通商,大批外国传教士入华,他们获取在华传教办学的特权。各种传教团体在中国沿海地区相继创办各类教会学校,而且是从女子学校开始。1835年9月39日美国公理会传教士郭士立夫人(Mrs.Gutglaff)在澳门设立女塾,…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时期,男性精英首倡妇女解放问题,他们呼吁男女平等,构想新的女性形象,鼓吹戒缠足、兴女学。受启蒙思潮的影响,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她们批判传统性别观念,主张独立,要求参与社会。由于性别立场不同,两性既有合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自文明时期以来,一直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男人以社会为舞台,女人以家庭为舞台,各自为自己舞台的主角,演绎着人类的历史。男性由于身强力壮自然承担起外部的挑战和压力,成为伟大的男人。女性则在家庭内部纺纱织布、养蚕种桑、养儿育女、养老相夫。虽然她们比起男性而言,相对风险要小,但是也需要牺牲和奉献,她们也是伟大的女人。在家庭和特定时代中,女性的作用及其对男性的促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一役,清政府惨败于昔日的"学生"日本,举国震惊.为一窥日本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由闭关锁国的弱国,一跃成为东亚强国的原因,同时为了仿效日本的变革挽救危局,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开始加强对日本的关注.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改革的突破口,留学日本也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首选之地.继男子留学之后,女子留学也渐成风气.受历史、文化、现实等因素影响,这一时期的女子留日教育无论从特点还是影响都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围绕“父子轴”,努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即女性的“三个自我”:女儿、妻子、母亲。近代西力东侵、西学东渐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运作模式以及两性社会分工和权力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刺激了传统女性走出家庭中心,家不再成为女性的场域边界和道德束缚。近代女性走出家庭中心有3种途径。近代以来女性在解放和发展历程中,走出传统家庭相对容易,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角色难;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容易,实现社会自立、人格独立难;拓展社会领域容易,维系公私领域中角色的平衡难。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角色家庭化是指高校女生过早地表现出女性的家庭角色特点,过快地执行家庭角色职能的趋向.调查表明,73%的女大学生都具有依赖性.她们依赖家庭的援助、父母的权力、渺茫的机遇乃至未来的丈夫、家庭和子女.40%的女大学生课余时间是在幻想与忧虑中度过的,形成一个以“爱情、家庭”为  相似文献   

19.
民国建立后,女子教育进一步发展,但是女学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众多问题.对民国初年(1912~1937年)的女子教育进行探析发现,女子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特色教育等方面的女子教育均有所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附属于男权文化和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狭隘格局.从这三位女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和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