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1993,(1)
我们认为,“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在生产力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建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即为人民(包括本人在内的全体劳动者)作贡献的劳动能力个人所有制。在肯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建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中国改革的重要任务。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上重建劳动能力个人所有制。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主要是还给农民自己作主的劳动力所有权,其中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同时,与此相适应,给基层集体自己作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产生了个人和集体等不同所有  相似文献   

2.
50年代在我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是,这场运动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无论是正面的或者是反面的,对我国农业的现实和未来,都有重要意义,很值得人们回顾与反思。本文拟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农民个人所有制,以及为什么说股份合作制是农业合作制的必然形式等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多年实际工作的感受中,粗浅地认为:如果说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的话,那么,我国经济振兴的出路,就在于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传统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是经济上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总病根  相似文献   

4.
吴长根 《时代主人》2006,(12):42-43
《人民代表报》9月12日第3版刊登了《换届选举应注意节约成本》一文,笔者认为,以牺牲换届选举质量来节约成本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经济实现刘世萱一、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劳动力商品等价交换实现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44页)在当今市场经济制度中,上述二要素是各自以商品形态,通过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 ,他在表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总结说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 ,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是对个人的 ,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 ,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 ,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 ,1975年版 ,第一卷第832页 )这就是说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18年。在这18年的历史中,特别是在90年代以前,关于经济体制中所有制改革这一命题,无论在改革的理论上还是现实的认识上,应该说都还没有正式提出,没有明确我们的改革中存在一个涉及财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改革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严格说来是在十四大以后。而从中央的角度明确把它作为一个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8.
北京某小学的一个会计挪用500万元炒股,牵出了该小学上亿元的账外资金的问题,也将该小学的领导班子主要成员送上了法庭。上亿元的账外资金,主要是“择校费”。  相似文献   

9.
<正> 两种效果: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区别何在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端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已经十年了。这一场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的改革从总体上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人们都承认,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超过了最初的预想。通过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先是粮食生产连上两个台阶,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八千亿斤;接着在悬殊的工农产品比较利益面前,农民又按照商品生产法则,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短短的几年就有八千多万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11.
不能抽象地谈所有制是目的或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抽象地谈所有制是目的或手段郭兴旺随着企业改革和企业产权讨论的深入,引发了一个“所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的理论问题。论者大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这个问题,笔者想从哲学的角度谈点个人浅见。目的和手段作为人类实践的特有范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2.
刘远举 《创造》2014,(8):80-80
正审视公车改革的成败,还应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角度去审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国范围内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按照此次的改革方案,我国将取消、拍卖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以及一般公务用车。与之对应的是"补贴"政策,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并适当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在所有制结构改革领域内,总结了近20年来的实践和理论的经验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决策。坚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作用。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为以公房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相似文献   

14.
近期以来,在有些地方出现了殡葬改革工作“以罚代法”的现象,即只管罚款,不管对土葬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治理。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有存在,它严重阻碍了殡葬改革工作的发展。 首先,这种行为违背了殡葬改革工作的方针。殡葬改革的目的是推行火葬,节约土地、资金、木材等,减轻人们负担,倡导“两个文明”。然而在殡葬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只对偷埋土葬的进行罚款处理而不再追究土葬行为,这样就无法实现殡葬改革的目的,愚昧落后的丧葬习俗仍然充斥着文明的社会,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其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问题上所作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表明我党已经认识到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预示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会发生重大转折,即改革的基本问题和主要任务将由经济运行方式转交到更为深层的所有制问题上来。实现这种转交的根本条件是在理论上要把所有制问题当作改革的基本问题来看待,进一步消除人们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种种传统错误观念;在实践上要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努力探索各种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2月10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了所有制改革理论问题研讨会,近6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与会者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探讨了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一是理论的呼唤。一定的经济体制首先是以一定的所有制为基础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依靠自上而下无所不包的计划与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推动经济运行的,必然要求单一的公有制与之相适应。而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以利益为主导面向市场公平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多元所有制结构与之相适应。所以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  相似文献   

17.
组通字[1988]11号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将《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制度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即组织试行。试行中要注意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并将试行情况报我们。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渊源和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研究表明,马克思把所有制更多的看成是劳动对它的客观条件的关系,所有制的历史变迁正是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现实体现。生产关系的二重性决定了重建个人所有制既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包括消费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是为了否定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夺,这是纵向维度上体现在所有制变迁上的生产关系变化规律;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则是为了保证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是从横向维度上评判在特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下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劳动者解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 所有制如何改革?众说纷纭,面貌各异。有的说公有制不必占主导地位;有的杜撰一个新词“民营制”代替公有制,大加推崇;有的则转弯抹角地主张私有制。北大博士生高佩义就是第三类。他撰文《我国深化改革面临的症结:经济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与实践运行的资本主义相悖》,论说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可以越过,而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不可越过(见《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第三期高文)。该文中概念模糊——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指什么不明确;前提混乱——资本主义与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同一的;观点荒谬——要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可脱离经济基础而独立。这且不论,仅就他所想主张的私有制说来,笔者也实难苟同。尚且不问私有制是否是那么美不可言,成为包治社会百病的灵丹妙方。就可操作性而言,私有制也不足取。一是我国国有企业千千万万,并且效率高低、规模大小、现代化水平以及潜在生产能力各不相同,分配物没有同一性,如何私有化给十一亿人?二是十一亿人分属于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结构,分配主体如此差异,按什么标准分?三是在地理、地势、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一,所有制关系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更不应由主观上的理想追求来决定,而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各国的具体历史条件,适时、适度进行变革。第二,所有制关系不应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应当具体化、明确化。传统国有制的弊端,不仅表现为国家对生产资料高度垄断,使企业和劳动者无权、少利、缺少积极性,而且表现为劳动者处于抽象所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