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作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的有效手段,工资集体协商在我国依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已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动因和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主社会构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追求公平正义是根本动因.然后从社会财富的增加、公民意识的觉醒、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得出当前我国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已经具备了相关条件和保障.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从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会组织自身的改革、三方协商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宏飞 《法制博览》2022,(13):130-132
非法解雇法律救济制度是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目的的法律制度,也是为劳动者提供基本救济的制度,通过该法律制度的建立,给予劳动者相应的法律帮助和救济,这对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有非法解雇法律救济制度之内,却存在有非法解雇期间薪酬支付不确定、合同继续履行情况不清晰、赔偿款计算不恰当等问题,严重影响该法...  相似文献   

3.
代宝学 《法制博览》2013,(10):245+230
经过二度修改,四次审议的艰难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终于于2007年6月29日正式颁布,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劳动合同法》相比原来的劳动法律制度,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同时,由于其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及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俊杰 《法制博览》2023,(29):49-51
众包劳动者已成为当今数量庞大的新就业群体,面临着各种职业风险。众包劳动者与平台企业、第三方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复杂且难辨,加之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对众包劳动者的法律保护不够充分。为此,除了劳动者自身应做好风险预防外,还要进一步明确法律的选择与适用问题以及在立法上完善相关的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5.
正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李克强总理也曾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健全劳动监察和争议处理机制,让法律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为全面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意见》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责任是整个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公共利益保障社会重要性的提升,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对社会赔偿功能的填补逐步趋于完善,对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经济法的视角,以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为依据,分析了目前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亚敏 《法制博览》2023,(11):157-159
民商法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它有效地结合了民法和商法,在我国法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商法中,连带责任是经常使用的制度,对其重视度较高。近几年,随着我国法律体制的不断健全,连带责任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该制度价值的发挥,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给法律的权威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相关部门要重点分析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连带责任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法律制度的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璐 《法制博览》2024,(10):49-51
灵活就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但同时也使得劳动者面临着工资拖欠、合同不公平、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利益和福利,对其权益构成了威胁。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劳动者维权意识、法律法规保护程度、劳动关系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劳动者维权的影响至关重要。在灵活就业背景下,劳动者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组织弱势等困境,因此需要更多的支持和保护。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劳动者维权问题的建议,包括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用人单位建立公平合理的用工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正劳动者未办理离职手续,用人单位可否暂扣工资?实际工作中有多起因职工自动离职,单位扣发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在庭审答辩中振振有词,只要劳动者回单位办理完离职手续,马上结清工资,用人单位觉得自己的做法很有道理,但有没有道理还是法律说了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  相似文献   

10.
谭丽  姜婷婷 《法制博览》2023,(24):133-135
2023年2月21日,一则“60岁快递员凌晨猝死在岗位”的话题登上热搜榜,“60岁快递员在工作岗位猝死能否认定工伤”的话题引发热议,再次将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推向争议的焦点。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工伤保险制度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劳动者的工作形式也日益灵活多样化,致使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劳动者可能遭受职业伤害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案例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有工伤保险制度的缺陷,进而提出完善措施。完善的法律制度的适用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调岗不得"任性",年假应休未休可获得3倍工资报酬,加班费计算基数是实际发放的工资……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进一步统一劳动争议案件裁判标准和执法尺度,如将"未休年假工资报酬差额"定性为"经济补偿金",仲裁时效是从劳动者知道或应知权益受侵之日起一年。  相似文献   

12.
场外衍生交易具有高风险性和复杂性。ISDA组织主协议中制定了终止净额结算制度以降低市场风险,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终止净额结算制度,本文从法律冲突方面入手分析终止净额结算制度在我国的法律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春季,都会出现解除劳动合同的"解约潮"。有的是因为劳动者想换新工作,向用人单位提出离职;有的则是因为用人单位克扣工资等待遇导致劳动者"被迫离职";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用人单位经营困难,导致大规模裁员。解除劳动合同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劳动争议。那么,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注意哪些法律问题?为此,北京燕山人民法庭法官助理李盼结合具体案例,提醒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解除时应履行的法律程序和法律  相似文献   

14.
王一敏 《法制博览》2013,(11):230+229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法律未规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将向劳动者支付两倍工资的法律责任。即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5.
末位淘汰制作为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在提高经济效益和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任何制度都有其两面性,该淘汰制是否真正有利于社会民生还有待考量,本文则希望从法律层面切入来深入探讨末位淘汰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旨在通过分析该制度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从而为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法律依据,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足额发放工资。双方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向劳动者付清工资。宇天笼商贸公司在员工刘月梅辞职后,扣其最后一个月工资不发,当对方申请仲裁并获得裁决支持后,公司依往常做法又到法院诉讼,欲以拖诉迫使职工最后放弃维权。单位没有想到,从申请仲裁到法院当被告,刘月梅都有工会提供的法律援助一路相帮,即使一审后公司继续上  相似文献   

17.
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制措施。其强制力介于刑事拘留和取保候审之间,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但现行监视居住制度在立法与执法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监视居住制度,就监视居住适用条件、执行机关及执行方式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凤 《法制博览》2023,(11):114-116
所谓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就是无权处分人将股份以多种形式,如转让的方式,将股份分给受让人,在股权受让过程中若是善意以及伴随着合理的股权受让价格,最后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依法对受让的股权进行登记,那么就代表受让人获得股权,并符合法律制度。通过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产生方式来看,其是由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演变而来,即将“股权”植入到物权当中,同时自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形成以后就存在很大的争议,由此该制度就成为民商法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学者之所以对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如此关切,一方面是由于该制度在法律上的适用还存在些许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股权转让属于社会财富流转,且当前各公司、企业的股权流转速度逐渐加快,因此在股权善意取得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基于此,笔者就当前股权善意取得制度所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展开分析,并引申出对该制度的法律思考,进而达到提升股权善意取得制度适用性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劳动法》对安排劳动者加班后的工资报酬问题规定了三种情形:(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平日);(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法律制度的形成是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分析了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社会角度对内部控制法律制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使我国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